09.18 司法部印發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指導意見 三大平臺漸次實現“普及化”“一體化”“精準化”

近日,司法部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面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及推進三大平臺融合發展作出部署。《意見》要求,司法系統要在全面建成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基礎上,以便民利民惠民為目標,以融合發展為核心,以網絡平臺為統領,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推動三大平臺服務、監管和保障的融合,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2017年8月,司法部下發《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一年來,各地積極推進實體、熱線、網絡平臺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國大部分縣(市、區)、鄉鎮(街道)均建成實體平臺,各省(區、市)均建成熱線平臺,中國法律服務網和全部省級法網初步實現互聯互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從初步建成進入規範建設的新時期,從“有沒有”邁入“好不好”的新階段。隨著平臺建設工作的推進,發展不平衡、建設管理分散、便利性不夠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和加大推進力度。

《意見》明確了目標任務,2018年底前,實現普及化。在全國範圍內實現縣(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各省(區、市)熱線平臺實現省級統籌,建立一體化呼叫中心繫統。部省兩級網絡平臺全面聯通,部分地區建成雙語公共法律服務網,司法系統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2019年底前,實現一體化。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平臺基本融合,全部公共法律服務事項可通過網絡平臺辦理,匯聚形成公共法律服務大數據。2020年底前,實現精準化。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平臺全面融合,並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對接互聯,形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備、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通過公共法律服務大數據的深度應用為群眾提供精準、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

《意見》要求完善三大平臺便民利民惠民服務舉措。推行實體平臺“一窗辦多事”,整合司法系統各項服務職能,實現“前臺統一受理,後臺分流轉辦”。引入“全科醫生”接聽熱線,推進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簡化服務手續,完善服務功能,推行“一鍵上網、便利入網”服務,加強移動端功能建設,拓展移動端服務新形式,開通語音諮詢、視頻通話等功能,實現法律諮詢、法律事務辦理“掌上辦”、“指尖辦”。

著眼於推進三大平臺融合發展,《意見》從推進服務、監管、保障一體化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從規範平臺服務事項、優化改進服務流程、推動基層實體平臺與熱線坐席和網絡終端相互融合、創新服務方式等方面就三大平臺一體服務作出規定。從建立適應平臺融合發展的管理體制、建立健全電子監察系統、構建多元化監管機制等方面,實現三大平臺一體監管。從完善制度、組織、設施設備、技術、信息安全等方面,實現三大平臺一體保障。

為保證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意見》提出,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融合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實現路徑、具體步驟及時限要求。此外,《意見》還從完善經費保障、強化考核督導、加強宣傳引導等方面提出要求。

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制定出臺《意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公共法律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樣化、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重要舉措,對於創新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方式,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平臺、更好地為群眾提供便民利民、精準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