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学区房概念即将消失

开学一周了,很多中介又开始活跃起来,毕竟金九银十,他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同样一套房子

弱势中介一般告诉你:

“大哥,XX学区又出来一套房子,这个学校今年出了成绩,一直在涨,要抓住机会“

强势中介一般通知你:

“XX学区新出好房,请直接带定金看房”

如果你关注学区房有一段时间,应该知道,接二连三的涨价,很多都是拜中介所赐,他们需要制造紧张气氛,让想买的快买,不想买的想买。

二三线学区房概念即将消失

为什么,今天偏偏要来谈二三线学区房?

几个月前,我在写《学区房真要凉?》时,就已有预感。

而这几个月,发生的很多事情,让我确定了,判断是正确的。

二三线学区房概念即将消失

还记得这张图吗?南京2008-2017年出生人口统计,2020年和2022年将是两个幼升小的爆点,人口相比上年增幅达到24.7%和33.1%。

在朋友圈广为流传,也被很多友媒各种翻版。当时市场传出的紧张气氛就是以后孩子上学会非常难,并且已经在幼儿园阶段体现出来,一线民办幼儿园的赞助费今年翻了几番。

那么学区房呢?很多人沿着这个逻辑,认为肯定也会涨,因为孩子多了,优秀学校和老师并没有增多,竞争会加剧。

在过去的几个月,学区房的价格的确涨了一波,大概10-20%,八月份之后,突然出现停滞,成交量下滑,变冷。

为什么?物极必反。靠鸡血维持的学区房价格,已经到了很多家庭无法承受的地步。

当一套房子的学区属性远远大于居住属性,并且投资属性模糊,再加上高杠杆压力巨大,做出决定就会变得非常犹豫。

而这个群体,伪中产,一般看上的都是二线学区房,想为孩子博一下。

一线学区房的潜在买家,其实都是有硬实力的,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所以在下手的时候,目标明确,不会太多犹豫,毕竟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前些日子,有人问我,“拉力琅芳未来能涨到多少?”。我觉得,政策不改变,按照目前的节奏,15万单价没问题,最快两年。

二三线学区房概念即将消失

何以见得二三线学区房的概念即将消失?不要以为政府在教育上不作为,其实早在一两年前,就有目的性的在对全市的小学教育进行重新布局。

一批航母小学的出现,就是为了消化人口压力,以银城小学、金陵小学仙林分校,以及正在建设的石扬路小学为代表。

知道银城小学今年一年级多少个班吗?21个班。金陵小学仙林分校20个班,和园校区还有10个班。

这两年,政府还在干一件大事,就是将教育资源稀释,做的不错。

南外究竟有多少亲儿子、干儿子,甚至远方亲戚,恐怕没有几个人能一一说清楚。

开发商牵头?实际上是政府在主导,希望通过引入名校,改造薄弱学校,提升周边土地的价值,吸引人才。

像拉萨路小学,今年就宣布新建宁南分校,周边房价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涨了4000元。

有朋友就住附近,他给我看了业主群聊记录,很多都表示不想折腾学区房了。

拉小系包括本部在内,已经达到九所。拉萨路小学江宁分校(软件园小学)已于7月份开工建设,计划于2019年8月完工,7轨42班的规模。

此外,玄武区紫金山小学是北京东路小学分校,雨花台区金陵华兴实验学校是和金陵中学合作办学,江宁区的月华路小学则是力学小学分校,从硬件看,根据省级标准建设。

真的只是挂牌?以五老村小学分校佳营小学为例,除校长从五老村小学本部调入外,一年级7名老师也全部由本部派驻,教学进度、课程安排等也都和本部同步,其他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老城区,像瑞金北村小学和御道街小学合并成南航附小这样,以后还会有很多,目的也是稀释。

二三线学区房概念即将消失

很多人纠结,这样稀释,教育质量能跟得上吗?我倒想反问一句,你真的是鸡血家长吗?

真的,很多家长心累,想想贷款压力,加上不景气的经济环境......睡眠质量都在下降,生活质量也是的。于是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重新思考如何教育孩子。

一线学区房既然买不起,被老破小嫌弃,就不硬挤,不如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反正学校也是XX分校、XX集团。

有些摇号的新房,托限价的福,不到4万就能到手,一百多平方,比起6-7万单价的二线二手学区房,幸福感简直不要不要。

我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各位,二三线学校本质上没有差异,关键看孩子的老师是谁。能不能出成绩,看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足够重视和投入。

最近一年,异军突起的学校还少吗?雨花外国语小学和龙江小学,以后还会越来越多,家长在发力,生源在改善。

我相信,一旦有人彻底想明白了,就会清楚,什么样的房子,才是适合自己的,市场也会随着观念的逐渐转变,在供求关系上出现改变。

公办小学抛开几所顶级不谈,弱者不弱,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然了,还有些扶不起来的渣小,每个区都有那么两三所,不点名了,免得被喷。

二三线学区房概念即将消失

至于初中,目前的形势难道还不够清晰吗?当然,盼着房价继续飞涨的持有者想和我撕逼。

民办和公办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包括树人在内,已经成了很多好孩子保底用的学校。

学区生生源的不可控,已经让不少公办学校的老师头大。

请问,语文考几分的孩子,怎么教?一个班如果有两三个怎么办?

别动不动就说,中考转出学籍这点P事,谣言传的和真的一样,证据呢?家长帮,还是中介帮?

人家都是通过合法途径上的学,有些还是不差钱的家长。

这一波孩子,已开始对公办学校的平均成绩,造成严重影响,其他的自己想吧,毕竟都是过来人。

没错,公办初中就是保底的,打鸡血的家长和孩子都在力拼民办。

至于学区房的格局?找天单独写一篇,有个区要变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