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有跑,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

胖胖日记


如果慈禧太后被八国联军给捉住了会不会被杀,不管她逃跑与否。

八国联军怎么处置慈禧太后,就要从大清、联军统帅、当时国际形势三个方面去考虑。


大清慈禧太后支持力量雄厚 远胜光绪帝

如果套用两派来描述:以慈禧太后的太后派势力,绝对远胜于以光绪帝为首的帝派。如果是组阁,绝对是太后派进行组阁,帝派是反对派。

从辛酉政变后,慈禧和慈安两太后联合听政之后,大清就开始了同治中兴景象,一改乾隆晚年以来大清的没落势头。收复新疆、兴建北约水师、洋务运动等都是在慈禧太后治理下进行的。

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两件事来看光绪帝,他急躁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做大清的皇帝。同治帝的表现,就比光绪帝好很多。

因此,从大清国内的支持和反对势力来看,皇帝可以换,太后不能换。

即便八国联军捉住了慈禧太后,由于大清国内强大的支持势力,八国联军想要处死慈禧太后,也是要非常之谨慎。


联军统帅的价值观

八国联军统帅一共有两位,早期是英国的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

西摩尔是英国海军中将,曾参与克里米亚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打大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攻打太平天国的宁波、嘉定等地。1900年,因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西摩尔率领2000人攻打,在攻下天津后,就被德国的瓦德西取代了他的联军统帅职位。

后期八国联军统帅是德国的阿爾弗雷德·海因里希·卡爾·路德維希·馮·瓦德西。

瓦德西是普鲁士元帅安哈尔特-德绍的利奥波德一世亲王的后裔。瓦德西的父亲和外公都是将军。可以说瓦德西是贵族世家和军事世家

瓦德西是占领北京的统帅,因此主要看其价值观即可。瓦德西的价值观可以在他所写的《瓦德西拳乱笔记》中得到体现。先摘录有关慈禧和光绪帝的文字出来:

“至于东宫,则系由俄军两中队驻扎保护。当该宫在太后已逃及俄军为占之数日间,其中各物或曾由奴仆偷取,亦为事实之可能者,但其数当不甚大。其他各国军队,确实未尝进据宫内。”
“至于皇室所居之房子——因其狭小之故,不应以“宫”字名之——未尝受著损害。“
”此外所有太后陛下所用之卧室及住室,余皆特别划出不用。尤其令余甚为满意者,郎在进据该宫以后,立令海军大队两个,于本月21日,集在太后房前,举行战地祈祷之礼“


从上面瓦德西的日记——实质是给德皇的报告内容——中可以看出:八国联军虽然在在北京城有3天的抢劫,但对于紫禁城和慈禧太后、光绪帝二人的寝宫都没有破坏,还是显示了贵族式的尊重。

瓦德西还记录了各国抢劫的不同:

英国将抢劫的东西全部拍卖,价高者得;

日本将抢劫来的东西全部上缴国家;

俄国抢劫最为粗暴,将不要的东西全部砸碎;

德国军队没有参与抢劫,因为他们来迟了,瓦德西因此称德军不参与抢劫是幸运。


小结:从瓦德西的贵族世家身份,以及德国皇帝的存在,以及他在日记中所记录出来的表现的对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住所的保护、驻华公使和各国将领在攻占北京城前达成协议将紫禁城不列入占领土不允许军队进入等来看,当时八国联军的主力:英国、德国、日本、俄国,都是有皇帝(女王)的,因此他们对于大清的太后和皇帝都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即从驻华公使和各国将领都不会有处死大清皇帝太后的想法。


当时的国际形势:

在瓦德西日记里,有瓦德西对当时各国瓜分中国的分析:

当时瓜分的计划是:俄国占领满洲、法国从越南占据云南、英国占据长江流域一带、日本占领福建、德国占领山东。

但瓦德西认为这种计划很难实现:

各国没有统一的利益基础。英国反对法国占据云南、日本占据福建;日本反对德国占据山东、俄国占据满洲;美国早就在1900年1月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建议不要瓜分。

因此瓦德西建议德国和英国应当扶持大清:

“使其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而吾人商业关系,当然亦将随之而进步。至于吞并土地一事,与其谓为促进商业,则毋宁谓为阻碍商业。”

1900年八国联军士兵(从左到右士兵属于:英国、美国、英属澳大利亚[3]、英属印度、德国、法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嗯,是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吗?


最后总结:

加入慈禧太后被八国联军捉住,最多是被限制她参与治理,强化光绪皇帝,或者在太后派的反对下,提前让在1900年被慈禧太后立为储君的端王载漪9岁的儿子溥雋提前即位,或者更简单就是采取双国家元首的特殊制度。

老实说,如果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被八国联军捉住,真的是大清国的一件幸事。虽然八国联军不会处死慈禧太后或光绪帝,但能强迫大清进行改革,采取德国式或者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彻底废除2000年的君主专制,让大清提前进入宪政时代。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颁布施行和平宪法。这就是案例。

慈禧太后被抓,是大清的幸运,反而逃脱了,才是大清的不幸!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如果慈禧太后被抓,大清实行的君主立宪制,很有可能是德国式君主立宪。因为俄国、日本、德国,都是这种形式。当然也不排除,各国为了不让皇室继续掌权,更方便保护自己的利益,采取英国式君主立宪,让皇帝和太后成为国家象征式的无实权人物。

以当时大清的国内事实和西方观点,如果当时大清实行君主立宪,很可能是采取双国家元首的特殊形式: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都是国家元首。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我认为,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跑,八国联军一定会杀慈禧太后,并让光绪掌权的。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当时的列强视慈禧为挑起战争的元凶。

在列强看来,慈禧率先向十一国宣战,挑起了战争,并下令攻打各国使馆,破坏了他们定下的规矩。因此列强们将慈禧视为头号战犯,肯定希望杀死慈禧,炫耀自己对中国的占领。

事实上,在战后的谈判中,列强提出的一个条件就是处决战犯,而战犯名单上第一名就是慈禧。只是在李鸿章的一再坚持下,列强才把慈禧的名字从名单上拿到,而名单上的大部分人,都被处决或赐死了。如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均定斩监候罪名;庄亲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均定为赐令自尽。

这说明列强确实想杀慈禧。

第二,列强同情光绪,所以希望扶持光绪亲政。

在列强们的眼中,光绪推行维新运动,能让中国富强,符合他们的在华利益,而慈禧顽固保守,只会让中国继续贫弱。因此他们同情光绪,希望光绪能执掌大权。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一向侵略掠夺中国的西方列强会那么好心地希望中国富强?其实此中的道理不难理解:列强确实在掠夺中国的财富,但那也要中国有财富可掠夺才行啊。列强并非好心,而是希望中国能积累更多财富供他们掠夺。

其实只要分析列强历次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明白了,列强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开放通商口岸,打开国门。当时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无不是以商业立国,大商人决定着国家的政策,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打开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把自己的商品倾销到中国去,赚取巨大的利润。

然而当时的中国,一方面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一方面人民贫弱不堪,哪里有钱去买西方的商品呢,更别提西方的机器等生产资料了。

当时的西方列强们认为:“在东方海上发生的新的东方问题,不是由于中国的强大,而是由于中国的衰弱。”他们并不担心中国强大后会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威胁,因为在列强看来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时的列强们极力怂恿清政府“借法自强”,希望清政府向日本学习,在他们的帮助下维新变法。当时的洋务派不论是训练新式军队、举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企业,以及派遣留学生及使团出国等,无不得到了列强们的支持和帮助。

光绪皇帝由于发动戊戌变法,在列强眼中是维新的代表,因此收获了列强们的同情。而庚子事变的起因,也是慈禧想废黜光绪,另立大阿哥,招致了列强们的反对。那些支持大阿哥的宗室们谎称列强要逼慈禧还政于光绪,才引起了慈禧的怒火,并向十一国宣战。

因此,如果慈禧没有带着光绪逃往西安,列强们一定会杀了慈禧,并扶持光绪的。


参考资料:王承仁,柏峰.《论洋务运动失败明治维新成功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梦露居士


慈禧:“如果我没跑……,怎么可能,在向列强宣战的那一刻,我早已经准备好逃跑了。”

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开始掌权,中国也开始败在她手里了。

而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不用说的,八国联军为什么不敢把他杀了,当时的京城都已经是八国联军的囊中之物了,更何况一个女人,所以,不是敢不敢杀他,而是为何不杀他?

(慈禧太后)

一:八国联军自身之间矛盾重重

在中国实力最强大的英国和俄国以及野心勃勃的德国主张瓜分中国,后起的资本主义美国则主张门户开放的政策, 英国也不主张瓜分中国。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持不下。

(八国联军)

二:慈禧太后媚外的态度

虽然这次是慈禧太后贸然向11国宣战,但是在之前的合作中,慈禧太后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一直相当于是洋人统治清朝的工具,有求必应,而且慈禧太后在西逃的时候,在路上还不忘向洋人认错示好。

(慈禧)

三:八国联军需要慈禧太后稳定局面

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实际统治中国已经有将近40年了,在中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了各方实力派的拥戴,所以八国联军如果想在中国夺取更大利益,就不得不需要慈禧太后出面让中国运转起来。

四:西方人的思想和东方人不同

在我们的思维中,斩草就要除根,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只有利益,只要他们的利益得到保证就可以,如果杀掉慈禧太后,他们还得费时费力的再扶持一个代理人,而且这个代理人听不听话还不一定。

搞笑的是慈禧才不管你们杀不杀我,反正开溜就对了。

1900年7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21日北京沦陷,这天的凌晨时分,慈禧扮做农妇带着光绪帝逃出了北京城,一路逃到了西安,而八国联军短期内还未有远征西岸的打算。 当然不杀慈禧太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一个慈禧太后的生死并非联军重要利益所在。

(慈禧西逃)

撰文:@蛟潭小郡主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羽评郡主


慈禧太后如果没有跑,那么很可能是被八国联军作为战争罪犯杀掉的。

从近代开始,欧洲列强形成和贯彻了一套他们所谓的战争规范,作为国家元首通常即使战败也不会被处死的。但是前提是遵循他们的游戏规则,被他们视为圈子中的人。

八国联军战争之初,慈禧太后向所有在华有使馆的国家宣战,并将各国使馆和教堂作为攻击的敌对目标。尽管站在我们的立场,可以说外国使馆(有驻军)和教堂都是西方入侵中国的据点,但站在西方各国立场,慈禧悍然攻击使馆和“和平侨民”,已经违反了起码的战争准则。为此,各国将慈禧视为战犯。

慈禧逃到西安后,各国最初的提出的战犯目标,慈禧太后列为第一。虽然大清皇室之前是中国合法政府,但各国真有这个打算,把李鸿章推举为总统算了。还是李鸿章出来斡旋,好说歹说,把战犯名单上的慈禧太后去掉了。而后面名单上的战犯,基本上都被八国联军给处决,或者让清朝自己干掉了。

另一方面,八国联军如果杀掉慈禧太后,是有可能扶持光绪皇帝真正掌权的。一则光绪皇帝之前没有实权,还被慈禧太后囚禁,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同情。另一方面光绪年轻,各国看来或许更好控制。三来光绪之前发动戊戌变法,虽然只是个空架子,好歹做出了一点变革的姿态。当然,具体这位皇爷上台后会如何处置,那又不是各国能确保的了。只有一点,如果历史真的走到这一步,光绪皇帝在八国联军刺刀下当儿皇帝,那么大清朝估计完蛋得更早。


巴山夜雨涮锅


敢,当然敢,实在是因为,这老太太确实是玩火玩大了。


不管对于八国联军来说还是对中国来说,这位所谓的圣母皇太后,做的过的不是一点半点。

在当时的情况下,清国一个落后的农业封建国家是明显不是全世界的对手的,而慈禧竟然凭着一时之怒向全世界宣战,可以说她对自己统治下的国家和民众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这个擅长宫斗却对政治一窍不通的昏庸老太太其内心是先通过对十一国的宣战来挑动国内百姓的情绪,驱使义和团去和八国联军两败俱伤,也不想想当时的形势,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百姓们心中早就是浮云了,他们不去帮八国联军就不错了,而一帮装神弄鬼的义和团虽然是所谓的爱国,但神鬼能斗的过大炮么?

而慈禧的宣战首先不是正规的战争,而是围攻各国领事馆,这实在是惹人笑又惹人哭的片段,在列强看来,这种行为不仅是挑衅和挑战,更是破坏了国际公约和规则,于是慈禧就被视作头号战犯,和庄亲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这些人一样,都是拿来给列强抵命的人罢了。

但列强不一定会扶植光绪,就算是扶植光绪了,也不一定再度让中国统一富强了。因为

在列强们看来,不管谁掌权都好,只要能维护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就是好奴才,而列强们的利益和中国的利益是有所冲突的,光绪推行维新运动,是中国前进的一步,但这一步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尽管同情光绪帝的遭遇,但也不会让光绪帝独揽大权,让中国发展起来的。


或许在列强看来,占领京津地区扶植一个傀儡,另外南方地区交给那些中南互保的督抚们更能维护其在华利益吧。

而且列强们都不是没有做过杀王杀后的事情,杀一个贫穷弱国的皇太后那是丝毫不费吹灰之力的。给她以战争罪的罪名,绞死她也是天经地义。

所以慈禧见势不妙,在刚刚气势汹汹的向全世界宣战之后,随即就带着好儿子光绪西狩去了,其向全世界宣战的所作所为,也成了徒惹人笑的笑柄,中国因为她的一时之怒,滑向了更加黑暗的深渊。


关河南望


杀不杀是一回事,清朝亡国与否是另外一回事,但两件事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件事,我觉得,如果慈禧太后因为某些留在北京,被八国联军活抓,大清也就算亡了,另外,落入洋人控制的大帝国局面将会变得非常复杂,中华民族很可能被亡国,然后各地武装力量的掌控者将会各自的反对各国列强。

八国联军虽然装备精良,但人数并不多,其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清政府的犹豫不决,和帝国后期军事处理效率的低下,义和团之人虽爱国,但并没有看清清政府的真面目,而清政府用义和团来抵制洋人,显然没有打好算盘,我们先来看一下八国联军的人数情况, 1900年8月3日,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的八国联军人数最多的是日军,有8000人,第二是俄军,4800人,第三是英军3000人,第四是美军,2100人,第五是法军,800人,第六是奥地利军,58人,第七是意大利军,53人。当时,还有7000名德军在海上,来不及上陆。真正作战的有18811人,就这么点兵力!后来,八国联军增到了几万,那是他们打通州、打保定、打张家口,他们触角伸得很远,那是占领北京后,重新调来的军队,当初攻下北京的只有1.8万人。

义和团装备差,清政府并没有给足支持,虽然明面上支持,暗地里却把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般的存在,恨不能处置而后快,后来义和团失败了,慈禧太后跑了,为了讨好洋人,发布的政令便是严惩义和团,可怜一群义士,就这样被晚清政府出卖了。

如果慈禧太后没有离开北京,光绪帝肯定也没有离开,那清王朝的统治者会成为空白,这个先不提,我们来想一下,慈禧太后未离开北京会做什么?自尽是不可能的,只有被活抓,但是八国联军不敢杀她,因为慈禧太后当然已经是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代言人了,慈禧太后被抓后会怎么样呢?这里有无限的可能性,我写一种最大的可能性吧,投降,并答应一切丧权辱国之条件,可能会提前签署加强版的《辛丑条约》。

而这样一来,慈禧太后作为最高统治者,清政府象征的公信力名存实亡,大清,如此,也便亡了。





流光杂影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如果慈禧太后没有跑,而恰巧又被八国联军捉住,是不存在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这类问题的,因为根本就不会杀,也不可能杀,而不是敢不敢的问题。

在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中,欧美七国从来没有杀害其他国家君主的传统。当时的欧美列强,在打败或征服一国,尤其是亚欧的君主制国家之时,即便是将其国作为殖民地,也不会杀害该国君主,最大的限度就是流放或迁移他地。而将其作为傀儡掌控,则是更普遍的做法。


这与欧美尤其是欧洲君主国家的传统有关,在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奉行的是贵族统治。国与国与之间,君主与君主之间,在对待对方国家君主的时候,都有一种默契,即无论胜败,对方的君主都是能够得到保全的的。因为欧洲常年纷争,胜败无常,除了维护贵族统治,对对方君主的宽容也无疑是给自己退路,而这个久而久之即成了传统。

因此,当拿破仑战败,也仅仅是流放;缅甸被英国所灭,缅甸国王也是被迁往印度;沙俄皇室被苏维埃处决,遭至欧美众多国家反对也出于此。因此,慈禧被欧美列强杀害也就无从谈起了。


至于八国之中的日本,对于敌国则较欧美国家更加残忍。但纵观历史,被日本吞并的琉球王国以及朝鲜,其君主或王室,尽管可能有被各种暗杀或怎样,但并没有直接被害的情况。更不用说在八国联军之中,日本并不是领导国。因此,慈禧被杀害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在清末,慈禧太后毕竟是大清事实上的君主,同时在大清国臣民中有很高的象征作用。如果八国联军对慈禧太后处理不当,则在清国或许将陷入更加不利的地位。而这对于八国联军并不是什么好事。


苏绽


太敢了。慈禧若不跑,必死无疑。

为什么我敢把话说得这么绝对呢?因为后来李鸿章和八国联军议和时,八国联军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杀掉义和团的罪魁祸首。谁是义和团的罪魁祸首呢?就是慈禧。

义和团刚闹起来的时候,包括李鸿章、荣禄、张之洞等人在内的诸多老成持重之臣都是反对的。但慈禧因为肝火太大,不顾重臣们的意见,选择了支持义和团。于是,才有了义和团的发展壮大。

当然,在议和的时候,作为慈禧的心腹重臣,李鸿章当然不会答应洋人“杀慈禧”的条件。在他的虚与委蛇之下,慈禧才算保住了一条老命。

洋人为何如此痛恨慈禧呢?这要从八国联军侵华的起因说起。

八国联军侵华,有两个直接原因:第一是德国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所杀;第二是慈禧下令攻打各国驻华使馆,并一口气向十一国洋人宣战。

这两件事的根子,都是慈禧。

说句不好听的话,大清国被八国联军占了北京城,纯粹是自找的。

其实,慈禧和洋人的积怨已久。

对于戊戌变法,洋人是支持的。但是,它最终被慈禧扼杀,并且囚禁了光绪皇帝。从此此,洋人就站在了光绪一边,反对慈禧。

慈禧想废掉光绪皇帝,洋人就宣称不承认其他皇帝;慈禧想弄死光绪皇帝,洋人就定期给光绪检查身体;慈禧想抓住康有为砍他的脑袋,洋人就保护康有为。

慈禧的性格多么刚强啊,这样被洋人绑着手脚,她心里肯定很不爽。恰好赶上义和团的爆发,于是她脑袋一发昏,就把事情弄大了。

结果洋人一出兵,慈禧只好跑路了。从此之后一蹶不振,再也不敢跟洋人叫板。


趣谈秘史




他们当然敢了,可是在政治上,这不是简单的敢不敢的问题,这是会不会的问题。

慈禧作为晚清的实际掌舵人,在中国呼风唤雨,可是在国际上可没什么影响力,当时的洋人甚至只认李鸿章。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前,日本便指名道姓要求清政府的代表必须是李鸿章,不然不谈,好像只要是李鸿章签的条约清政府便没有机会赖账似的,还真是如此,因为李鸿章已经堪称晚清的“签约专业户”了,那“送钱”信誉简直妥妥的。李鸿章曾作为清政府的使臣历访欧美国家,经常在各国政要面前露脸,说难听点,很多洋人是只知中国有李鸿章,不知有慈禧。






1898年,已经亲政的光绪仍然处处受制于慈禧,于是在康、梁的鼓动下发动戊戌变法。后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囚禁于瀛台,康、梁逃亡日本,仍然没有解恨的慈禧企图废了光绪,最终因为遭到洋人的反对而不得不放弃,慈禧因此记恨洋人。1900年,义和团运动已经呈现难以收拾的态势,进逼北京,同时义和团的存在也损害了洋人在华利益,于是洋人联合起来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这时的清政府可谓是受制两头,义和团的运动口号是“扶清灭洋”,如果清政府对付义和团,那以后谁还肯给清政府卖命?清政府可谓是进退两难,说实在话,慈禧的想法肯定始终是铲除义和团,只是为了清朝统治的稳定,加上旧恨,导致慈禧选择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意图挫挫洋人的锐气。

洋人也怒了,我让你对付义和团,你竟然敢将枪头对准我!看我不好好拾掇你!于是,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吓得只好跑路。



清朝不仅有太后慈禧,还有皇帝光绪,即是说,慈禧对于清政府是很重要,可是在洋人看来,慈禧只不过是他们的一个选项罢了,如果慈禧没了,他们仍然可以选择光绪,光绪为了巩固位置,仍然会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表,他们只要保证中国的基本盘不乱便可以了。因此,当时已经违背了洋人意愿的慈禧,对于洋人而言,那便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了。

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洋人原以为洪秀全更适合当他们在华的利益代表,转头便抛弃清朝,然后笑呵呵地抱着洪秀全的肩膀说,兄弟,我们支持你!等洋人发现洪秀全是“挂洋头卖狗肉”的时候,便又立刻抛弃洪秀全,将慈禧抱在怀里了。这说明什么?洋人是看谁的价格便宜便上谁的床!



如果慈禧没有跑路,洋人会杀慈禧吗?

答案是否定的,洋人当然不会杀慈禧,最多只会吓吓她,让这个丑陋的老太婆以后再也不敢对他们说不了。慈禧控制晚清政局几十年,论实力和影响力,有谁能比得过她?如果说有,那只能是光绪了。但是,光绪曾经发动戊戌变法,说明他也许会有富国强兵的想法,可是对于洋人来说,他们是想看到孱弱不堪的中国,还是想看到逐渐变强的中国?他们做梦也不想出现第二个明治维新了。光绪对洋人来说,充满着不确定性,不像慈禧,经过几十年的交道,他们已经知道怎么拿捏慈禧了。慈禧显然是洋人最好的选择。

此外,如果洋人真的杀了慈禧,必然会引发清廷以及国人对洋人的忌恨,这是不可避免的,也许光绪会很高兴,可是他也不得不想办法给慈禧找回点面子,或者说给清廷找回点面子,洋人也不得不给清廷台阶下,否则以后他们在中国怎么混呢?这事洋人可不愿意干!既然如此,当然不可能杀慈禧,然后重新选择代言人了,只要让慈禧害怕,让她乖乖地服从自己,好好地签几份条约,好处到手便可以了。


吾与吾国


多谢网友“情哥哥167354633”邀请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一件事。慈禧还是咸丰小老婆(贵妃)的时候,具体来说在186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皇帝要逃往热河避难,慈禧站出来阻止。她也许觉得老公不是男人,也许认为首都不容玷污,力劝咸丰留在北京,领导官兵坚决抵抗。当然了,咸丰没听她的,还把她训了一顿。

慈禧当年为何如此爱国不怕死?30年之后,面对八国联军,她为什么又怕死得要命?

年轻人更有冒险精神,当年的慈禧很年轻,而且阅事不多。她之所以劝咸丰留在北京,主要是因为她不是皇帝只是一个贵妃,不用考虑太多因素,从朴素的爱国爱家情感出发。到了八国联军侵华就不同了,此时慈禧以“老板娘”的身份向八国宣战,是战败的最大责任人,如果被洋人活捉,丢面子事小,丢脑袋事大。除了怕丢掉性命,她还怕丢掉另一件拥有了几十年的宝贝——权力。只要逃跑,“留得青山在”,这两样东西都可以回来。

如果慈禧没有跑,或者跑得不快被抓住了,八国联军敢不敢杀她?

我的答案是“有何不敢”。地球缺了谁都转,清国缺了谁也照样运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没了慈禧,不是成立领导机构照样统治吗?当年咸丰逃跑留下恭亲王奕訢善后,慈禧逃跑也留下李鸿章等善后,其实是学当年咸丰皇帝。在这个时候,她可能理解了当年自己老公为什么要跑——作为一国之主,没必有留下来冒险。

当然了,敢不敢与会不会是两码事。外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不同:如果是中国人杀进别国首都抓住对方的头,多半会杀掉,以免其成为敌国军民反抗的旗帜。但外国人的想法不同,他们想要的主要是利益而不是土地,亲自统治中国人(数量太多素质又低)觉得太麻烦,不如找个代理人,自己乐得清闲。

假设的历史问题,答案比较开放。个人认为,八国联军如果抓获慈禧,敢杀但不会杀,而是会通过慈禧攫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