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國徽背面竟然寫了他的名字!

天安门国徽背面竟然写了他的名字!

“我愛北京天安門,

天安門上太陽昇……”

這是每個中國人最熟悉的兒歌,

也是最真摯樸素的情感表達。

天安门国徽背面竟然写了他的名字!

天安門,

是北京乃至中國

最具象徵意義的地標建築。

關於天安門的這幾個秘密,

卻鮮為人知。

天安门国徽背面竟然写了他的名字!天安门国徽背面竟然写了他的名字!
天安门国徽背面竟然写了他的名字!

天安門由誰設計建造?

天安門原是明、清兩朝皇城的正門,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當時為三層樓式木牌坊,名叫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為今天的樣式,更名為天安門。

天安門城樓的設計者,為明初大建築師蒯(kuǎi)祥。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從金陵北遷時,徵召全國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繼續大興土木。蒯祥作為明成祖的隨從人員,先期北上,參加皇宮建築設計。由於蒯祥的設計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為皇宮重大工程的設計師。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負責設計宮廷的正門——承天門。

天安门国徽背面竟然写了他的名字!

這項工程在蒯祥運籌下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樓形狀與今日大致相仿,但規模較小,這就是最早的天安門原型。城門建成之後,受到文武百官稱讚,永樂皇帝朱棣龍顏大悅,稱他為“蒯魯班”。

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李自成攻佔京城,承天門毀於戰火。七年後順治下令重建,並更名為“天安門”。經過這次重建,33.7米、廣9間、深5間的天安門初具規模。

天安门国徽背面竟然写了他的名字!

1966年3月8日,邢臺大地震使得天安門城樓發生損壞與變形。1968年,重建天安門的計劃被提上日程,重建後的天安門,擁有9級抗震設防,即便經歷了嚴重的唐山大地震,也始終巋然不動。

天安門屋頂上的小獸,有何大來頭?

天安門城樓大殿為重簷歇山式屋頂,有正脊一條,正脊的兩端有一對華麗的龍型琉璃裝飾物,稱為龍吻。另有垂脊8條,在垂脊頂端各有一條龍吻,故有“九脊封十龍”的說法。龍吻,又稱為“鴟吻”,鴟尾的形狀呈月形,有點像魚的尾巴,又有點像鳥,人們當時把它裝飾在屋頂上,其作用有“避火”鎮災之意。

天安门国徽背面竟然写了他的名字!

此外,屋簷的8條垂脊上各有十個栩栩如生的仙人走獸,最前面的是“騎雞仙人”,之後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xiè zhì)、鬥牛九種形態各異的走獸。

它們有的是神物、是至高無上權利的象徵;有的則是寓意美好的祥獸,是吉祥雄偉的象徵;有的是神話故事中的海中異獸,能興雲作雨,所以被設計放在屋簷上,成了滅火防災的“能手”。

天安門上的這些小獸,不只是一種裝飾,也代表了中國人融入在建築中的意識符號與風水講究,足以見中國建築學之博大精深。

天安門城樓是什麼時候開放的?

天安門城樓是1988年1月1日才對外開放,要知道,此前天安門城樓一直是“遊人止步”的禁區。

天安門的開放不是偶然,早在1980年,李先念就曾提出“可以將天安門城樓向群眾開放”的想法。1984年,有人上書胡耀邦,要求開放城樓。眾多的呼聲引起了領導人的重視。

天安门国徽背面竟然写了他的名字!

1988年,新年的第一天,天安門城樓以10元一張門票開始對外開放。一位商場退休職工高錫武幸運地成為登上天安門城樓的第一位國內遊客。

美國遊客卡特夫婦則成了當天登城樓的第一對外國遊客,作為紀念,天安門城樓的工作人員還送給他們一個大紅證書和一個景泰藍花瓶。

國徽背面寫了誰的名字?

天安門城樓的國徽,是由瀋陽第一機床廠19號鑄造車間的鑄造班長焦百順與他的同事們根據樣稿製做的。1951年,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的“五一”國際勞動節慶典上,這枚直徑100釐米的金屬國徽正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天安门国徽背面竟然写了他的名字!

天安門城樓象徵國家最高權力,為世人矚目。所以天安門上的國徽一定要掛得正,這件事情引起了周恩來的關注。在他督促下,有關部門派了8位認真可靠的師傅,去掛國徽。後來為了以示負責,掛國徽的師傅名字全被寫在了國徽背面,這一做法也被一直延續了下來。

來源| 綜合老北京故事

京彩臺灣

親人,你來了,我的心就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