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我認爲「僧敲月下門」改爲「僧推月下門」意境更好

李敖:我認為“僧敲月下門”改為“僧推月下門”意境更好

李敖

有人說,這麼多句子見仁見智,怎麼知道哪個更好呢?李大師在此辨別啊。我李敖寫了一千五百萬字的中文,對中文相當地有經驗。舉個例子,唐朝的京兆尹韓愈(相當於首都市長)有一天在路上騎馬,忽然看到一個神經病在旁邊比劃。韓愈就問,你什麼人啊?在這兒做神經質的動作幹嗎啊?這人說我姓賈啊,我寫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不曉得是敲門好呢,還是推門好,所以我做這個手勢,一會兒推一會兒敲,拿不準哪個好。“推敲”的典故是這麼來的。結果“唐宋八大家”第一名的韓愈想了想說“敲”字好,從此“僧敲月下門”就變成賈島的一句詩。

李敖:我認為“僧敲月下門”改為“僧推月下門”意境更好

賈島

現在李大師來了,說“推”字比“敲”字好,為什麼好?我承認“敲”字念起來比較響亮,可是“推”的意境更好啊。大家想想看,和尚你要早睡早起啊,早有早課,晚有晚禱,你夜裡不回來,在外面鬼混,半夜三更你回來,不爬牆進來,還敢“咚咚咚”敲門,這什麼和尚啊?!你輕輕地把門推開,偷偷摸摸地溜進來,這才符合實際情況嘛。所以我說“推”字的意境更好、更準確。

李敖:我認為“僧敲月下門”改為“僧推月下門”意境更好

告訴大家,真正的好文章是不能改的。有一次宋朝的大文豪歐陽修出了個題目,路上有一隻狗,一匹馬跑得很快,飛奔過來把狗踩死了,這麼一個情節請用文言文寫出來。結果張三李四王五每個人都寫,寫了一大堆,歐陽修每個都打叉,通通不好。歐陽修說,我可以用六個字來寫這個故事,哪六個字呢?“逸馬斃犬於道。”六個字寫盡事實,完了,一個字都沒法改。當然你可以改成“跑馬斃狗於道”,對不對呢?對。對不對勁呢?不對勁。文言文你給硬改成白話,不對勁。從這個典故,大家知道歐陽修為什麼這麼厲害了,他可以寫出這麼簡練、準確、優美、一字不能改的中文來。

李敖:我認為“僧敲月下門”改為“僧推月下門”意境更好

歐陽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