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近些年,喪偶式育兒一度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父親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艾索兒童研究諮詢機構的一組數據表明,全職媽媽依然是教育子女的主要群體。

研究數據顯示,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中國家長中有13.3%表示一定會生二胎,生二胎後,30.5%表示一定會做全職媽媽。有32.7%表示有可能生二胎,生二胎後,12.7%表示一定會做全職媽媽。綜合看來,未來選擇一定做全職媽媽的比例高達8.2%,加上有可能做全職媽媽的比例共合計23.5%。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後,全職媽媽的比例基本上維持在10%上下,但二胎政策放開後,全職媽媽群體出現了增長的趨勢,曾經“男主外,女主內”佔主流的家庭結構,在未來有可能重新出現。也就是說,基於我國的現狀而言,媽媽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會更大。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遠超過父親

一個好媽媽影響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在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全職太太羅子君之所以會遭遇老公的背叛,與她母親的教育觀念不無關係,羅子君的母親認為,女人依靠男人天經地義,但男人靠女人就是顏面掃地,在這種觀念中長大的羅子君,婚後一直靠男人生活,過得養尊處優的生活。

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曾說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可見母親教育的偉大。可能大多數人會認為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家庭教育上,實際上遠遠不止,有實驗證明:母親的智商決定了孩子的智商。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找了107個低收入家庭作為被試,對他們的孩子進行特別的輔導,從四個月開始一直到小學三年級,提供語言發展及拼音識字技巧的介入性訓練,然後追蹤這些孩子到21歲時的表現。

結果發現,一開始時,介入組(經過輔導的孩子)的表現優於對照組(無介入,即沒有專門訓練的),而且越早參加這個介入計劃的孩子在學業、智力上的表現越優越,開始階段介入組的孩子大大超越無介入組的孩子;到12歲時,仍然明顯。

不過,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介入的效果越來越不明顯,到15歲時,介入組與未介入組多的差別無幾。當實驗者把其他因素都分離掉後,竟發現母親的智商因素居然比參加計劃的長短更能解釋孩子們的表現,母親的智商可以解釋12歲時介入組與未介入組孩子學業差異的25%,而參與介入計劃的早晚只能解釋3%—6%的差異。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除了智商的遺傳,該實驗還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母親的個性不管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受居住環境影響造成的,對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影響力都超過早期的介入計劃。

所以,聯合國不斷提倡要重視女童的教育,因為你教育一個男孩,教育的只是這個男孩,但若是教育一個女孩,你是在教育整個家庭和下一代。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現代作家鄭淵潔說過:“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縱觀歷史上的偉人,每一位偉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非常智慧的母親,奧巴馬母親安·鄧納姆把積極的心態傳遞給了孩子,華盛頓母親瑪麗·華盛頓教孩子要有悲天憫人的大愛情懷,愛因斯坦母親波琳用信任與鼓勵成就了孩子一生……那麼,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媽媽呢?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1.懂得尊重孩子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多是出於本能,不用學也會,但尊重卻不是每個媽媽都學得會的。

那天,帶孩子去學吉他課,遇到一對母女正在給孩子挑選課程,女孩說她想學小提琴,她母親說,“不行,小提琴不夠大氣,學鋼琴的女孩子多有氣質。”女孩嘟著嘴,不願意,母親又勸她說,“要不學古箏嗎?學古箏的女孩具有古典美。”女孩還是搖頭,最後母親生氣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倔呢?我都是為你好,好了好了,就報鋼琴班了。”

我們總是打著為孩子的旗幟去傷害孩子,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他是一個有靈魂的、獨立的個體,得到尊重的孩子才能更獨立自主,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活得有目標,而不會依附於別人,成為人云亦云的人。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2.具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兒童心理學認為,樂觀能使人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產生心理免疫力。樂觀的孩子不易患憂鬱症,他們更容易成功,身體也比悲觀的孩子更健康有力。

孩子的樂觀心態“遺傳”於母親,如果母親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唉聲嘆息、耷拉著臉,那麼,孩子也很難快樂起來,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嘛:一個沒有幸福感的媽媽,怎麼能培養出一個有幸福感的孩子呢?

每天早晨,小區裡的保潔人員都會將垃圾桶裡的垃圾裝車運走,有一天我看到一位媽媽領著孩子從垃圾桶旁走過,孩子捂著鼻子說:“好臭”,這個媽媽指著在不遠處正在忙碌的保潔人員說,“你不努力讀書,以後也和他們一樣沒出息,只能幹這些又髒又累的活兒。”

就在昨天,我見到一位媽媽用保潔員來教育孩子,“如果沒有保潔員,我們小區的環境怎麼會這麼好呢?你長大了,要和他們一樣成為有用的人。”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同樣的事情,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結果會怎樣呢?前者會培養出一個自私冷漠的人,而後者會培養出一個善良、懂得感恩、心向美好的孩子。

在我看來,樂觀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當你給孩子種下積極的思維方式後,孩子看待事情就會變得樂觀,這樣的孩子也會越幸福。

3.具有堅韌勇敢的品質

現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蜜罐中,家長更看重孩子的智力發育,特別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社會實踐教育,導致現在的孩子心理普遍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堅韌的性格。

古人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們無法決定孩子的未來,但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培養他們堅韌的性格,當他們擁有了這一品質,一定能遇見美好的未來。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著名演員孫紅雷就有一個了不起的母親,母親靠撿垃圾把他培養成才,孫紅雷上小學時,母親每天都要在下班後,再撿2個小時的破爛來貼補家用,為了撿一個漂在臭水溝裡的塑料瓶子,母親不惜脫了鞋,走進發黑的髒水裡,為了撿幾張破牛皮紙,也需要忍受被人欺凌辱罵。

然而,孫紅雷的母親對此卻習以為常,不管生活多麼苦多麼難,她的臉上始終保持著微笑,不忘追求美,有一次孫紅雷親眼見到母親將橙汁塗在臉上,母親笑著說:“橙汁可以美容呢。人家看不起我們不要緊,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愛自己,要讓自己快樂。”

4.以身作則,端正自己的行為

相比於父親,母親與孩子的關係更為親密,尤其是在孩子3歲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認知往往來源於對母親行為的模仿,他們會認為媽媽做的就是對的。如果母親的行為不端正,就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一個月前,我給二寶新買了一個滑板車,用了不到一個星期,滑板車就丟了。有一天,我看到小區裡有一個孩子手裡拿著一個滑板車,特別像我家二寶的那輛,因為在車輪靠下一點的位置上粘著一個帶有笑臉的小帖帖,那是我家老大粘上去的。

二寶見到這個小帖帖後,就喊:“我的,我的。”我便問這個孩子,“小朋友,這是你的滑板車嗎?”孩子有些緊張地說:“我媽前兩天撿到的,我媽說了,誰撿到的就是誰的。”

正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走了過來,聽到我們的對話後,就生氣地說:“這是我給我兒子新買的滑板車,一模一樣的滑板車多了,怎麼就是你的?”說完,拉著孩子就走了。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一輛滑板車不過一二百塊錢,為了這點小便宜,親力親為地教孩子說謊、小偷小摸,值當的嗎?為人母,責任重大,我時常擔心自己一些不好的習慣會影響孩子,在臨睡前常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妥之處,才能安穩入睡。

曾看過這樣一段暖心的話,在這裡分享給天下所有的媽媽們,希望與大家共勉:推動世界的手是搖籃的手,一個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正直、善良、勤勞和樂觀的女人,這樣的家庭就是心靈的聖堂與成長的源泉!

母親與父親相比,誰對孩子的智商影響更大?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