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隨著明朝的力量衰退 周遭地區開始出現了粗糙的多邊格局趨勢



明朝末年,大量的官軍在同李自成和皇太極的兩大敵對勢力交戰中被消耗過半。不少當時人都提出向外“借兵”,也就是從周邊地區招募志願軍和僱傭兵來為王朝續命。但無論是地域廣博的蒙古高原,還是東南亞的眾多西洋殖民地以及東邊的日本和朝鮮,都沒有能夠提供足夠規模的援軍。這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倘若明朝或後來的南明,可以僱傭到足夠的僱傭兵作戰。能否擋住入關的清軍,為自己保住一篇自留地?


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桂林之戰中的澳門援軍



如果明末有機會僱傭到成批的海外僱傭軍部隊,完全可以頂住清軍的進攻。又或者是在北方完全的淪陷的情況下,保住長江以南的不少地方。再不濟,也可以在嶺南或西南邊區,為自己再接上一口氣。桂林之戰中的小股葡萄牙部隊,就是其中的典型。

縱觀明朝末期的歷史,類似的僱傭軍部隊和外籍士兵也並不少見。只是能夠為明朝提供足額部隊的地方,在當時都已不復存在。所以,縱使明朝拿出自己控制區域內的所有賦稅,也不可能借到一支力挽狂玩的混合大軍。


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萬曆時期 明朝開始考慮大規模僱傭外籍部隊



從萬曆皇帝的統治時期開始,不少明末的有識之士,就曾數次想過要使用外籍傭兵部隊。例如在萬曆朝謀劃驅逐進入半島的日軍時,就有人提議從南方的暹羅借兵。只是在當時,反對向外人借兵的呼聲,遠遠蓋過了務實主義者們的影響。從暹羅借兵的事情便很快被束之高閣。這極有可能是明朝長期奉行單邊排外主義,所釀成的文化思維惡果。

到了之後的天啟皇帝統治時期,東北方向的滿洲局勢開始失控。明朝不得不考慮從各周邊勢力中借兵助剿。畢竟,大部分軍隊將領的身邊都可能圍繞著從外族中招募來的家丁部隊。這在邊患風險劇增的時代,很容易被重要性提升的武將們所提倡。明朝便通過每年繳納歲幣的方式,勾引察哈爾蒙古的林丹汗為自己的僱傭軍部隊。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早期滿洲勢力的注意,但整體效果並不顯著。


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財政並不寬裕的明朝 曾經為籠絡林丹汗而耗資巨大



也是在天啟年間,遠征薩爾滸的明軍中就包括了來自屬國朝鮮的火槍手部隊。這對於過去一直不願出現此類情況的明朝而言,已經算得上重大的態度軟化。儘管掛帥出征的眾多將領都覺得努爾哈赤不難對付,卻還是需要在戰前儘可能多的蒐羅足額兵力。朝鮮士兵的火槍技術源自日本,本身訓練方法也偏日式。加上他們長期與邊境上的女真人有武裝衝突,被認為是不錯的輔助部隊。


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朝鮮的火槍手在裝備和訓練上幾乎全盤日化



崇禎皇帝繼位後,滿洲問題愈演愈烈。為了訓練新式炮兵部隊,明朝又不得不開始向澳門的少量葡萄牙人求助。

這不僅是明朝首次僱傭非朝貢體系成員國的士兵,也是僱傭軍在明朝實質地位上升的表現。因為其帶來的技能和技術,在當時存在不可替代性。這也是明朝歷史上所不曾感受過的事情。到了後來南明的永曆政權時期,還有小隊葡萄牙士兵從澳門趕來助戰。


但這些微薄的外援,對於整個戰局的影響都是有限的。甚至還有可能成為支持敵方科技與兵力升級的原材料。


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大部分進口的紅衣大炮 最後都資助了敵人



比如明朝人首先想到的蒙古人。由於明朝軍隊自身的一敗塗地,他們找來的蒙古人也很難在獨自同清軍的戰鬥中討得便宜。結果是包括林丹汗在內的大小蒙古勢力,被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先後征服。林丹汗本人也只能逃到青海,病死在那裡。他的兒子與鄰居們,順理成章的變成了後金政權的蒙古八旗。這也等於是明朝人花費巨資,為對手增添了新的兵力。


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林丹汗的察哈爾敗亡後 半個蒙古高原都臣服於後金



又如從澳門找來的外籍炮兵教練。他們只能教會士兵如何射擊與鑄炮,而不能給予足夠的軍餉和物資保障。結果便是著名的登州兵變,讓畢業生們帶著口實叛逃到滿清一邊。八旗軍也就在炮兵水平上,徹底超過了明軍。後來雖有抵達桂林救場的澳門部隊,也無法挽回整體大局。考慮到歐洲依舊處於三十年戰爭與各類地區的動亂之中,很難派遣足夠的僱傭軍到遠東助戰。哪怕永曆皇帝帶著全家與太監一起改宗天主教,也無法說動教皇給自己派來十字軍。


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南明一直寄希望於日本和歐洲同時派出援軍



南明還一度寄希望於日本德川幕府的幫助。但德川幕府此時也將政策轉向了內斂,對於派兵興趣不大。他們通過觀察已經注意到明朝覆滅的趨勢是不可逆的,更不可能來冒這個風險作戰。

至於和日本一水之隔的朝鮮,在薩爾滸戰敗後也不可能繼續出動大規模部隊助戰。隨著皇太極南下對半島的破壞性攻擊,已經讓他們加入了滿清的朝貢體系,沒可能也沒能力繼續為大明提供成規模的軍事援助了。


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朝鮮在皇太極入侵後已經在實際上倒向了滿洲一邊



更讓明朝會感到絕望的是李自成集團的迅速壯大。隨著西北邊區的迅速丟失,明朝在實際上也失去了從西部蒙古、西域甚至中亞獲得援軍的可能。

所以,明末的形勢已經不允許他們輕鬆招募到足夠數量的外援。反觀清軍一邊,不僅自身實力更硬,還掌握了大量明朝的精銳部隊。通過不斷的征戰與外交活動,入關前後的清軍已經能夠強徵或策反了不少曾經為明朝提供軍事服務的番邦。這些因素都讓明軍的虛弱本質暴露無遺。


面對清軍的明朝人 能否依靠外籍僱傭軍去保住王朝?

李自成的大順崛起 也斷絕了明朝從西北方求援的可能



畢竟,明朝軍隊裡從來都不能缺少蒙古和女真等蠻族士兵的支持。很多看似軍戶老人的將領,兩代之前的先祖,可能是從邊區招募來的番兵番將。當兵源與技術輸入源頭被掐斷,明軍的弱不禁風也就毫不奇怪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