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家有60岁以上老人看过来,这有一笔钱等你来领!

俗话说“四十七八,两眼犯花”

到了爸妈这个年龄

眼睛有可能慢慢地不好使了

重庆人,家有60岁以上老人看过来,这有一笔钱等你来领!

看东西有重影或者变形

出现视力减退、视力模糊等

轻度视力障碍等症状要注意了

很有可能是患上白内障

重庆人,家有60岁以上老人看过来,这有一笔钱等你来领!

作为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

白内障多见于45岁以上人群

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已经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眼健康

重庆人,家有60岁以上老人看过来,这有一笔钱等你来领!

那么

患上白内障注定只能失明?

吃药、滴眼药水能不能治好白内障?

NO!!!

近视、散光、老花能否做白内障手术?

爱尔眼科告诉你:当然能!

据悉,重庆爱尔眼科总院(湖南爱眼公益基金)联合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重庆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开展了“精准脱贫光明行”大型公益活动,对我市生活困难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公益援助。

联合重庆市总工会签署了“爱心牵手 光明助困”公益项目,对全市工会困难职工及家属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援助。

联合中国福彩中心、残疾人福利基金开展了“爱心牵手·光明助困”公益活动,对重庆市困难职工、城乡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及困难家庭中患有白内障、糖尿病眼底病、青光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公益眼病治疗。

2017年度,多项公益项目在我市各区县积极的开展,累计对29698人进行了眼健康普查,为159人提供了翼状胬肉手术援助,为2549人提供了白内障手术援助。

同时,爱尔眼科发起“抗战老兵光明行动”的活动,关注抗战老兵的视力健康,帮助看罹患眼疾的抗战老兵恢复视力,可谓是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践行社会责任。

94岁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谭鼐就是其中一人。

近日,94岁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谭鼐在重庆爱尔眼科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后点赞爱尔眼科医院医护人员。

重庆人,家有60岁以上老人看过来,这有一笔钱等你来领!

△谭鼐(右二)与爱尔眼科医院院长陈茂盛(右一)

谭爷爷和家属分别给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和重庆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送来锦旗。

重庆人,家有60岁以上老人看过来,这有一笔钱等你来领!

01

眼前总是有雾,吃饭不能自理

据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熊佳树介绍,抗战期间自发从军,谭鼐在远征军新一军驻印军技术兵团担任司机。长期往返运送军需物资。抗战胜利后投诚,加入解放军十八军,解放后分配到重庆市烟草销售公司工作。

谭爷爷的儿子说,近年来父亲因为看不见,吃饭吃菜都不能自理,非常着急。“前面这么大的雾,你开慢点……”去年年初一个大晴天,谭爷爷叮嘱女儿谭云霞开车,这时,女儿才知道父亲的眼睛已经很严重了。

重庆人,家有60岁以上老人看过来,这有一笔钱等你来领!

重庆爱尔眼科医院义诊人员和重庆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来到抗战老兵居住地,给他做眼睛义诊,并将他接到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进一步检查。

谭爷爷被诊断为双眼白内障,经过专家会诊,需要手术才能重见光明。谭爷爷的儿子说,起初父亲比较排斥做手术,但是经常来探望他的志愿者告诉他曾有102岁的老兵也在这家医院重见了光明,才接受了手术。

02

丢掉拐杖,老兵露出久违笑容

“手术很漂亮,手术非常成功……”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白内障手术总监、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白内障专科陈茂盛主任医师给他摘除了白内障,并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谭爷爷连忙说了几声感谢。

重庆人,家有60岁以上老人看过来,这有一笔钱等你来领!

手术台上起来后,谭爷爷竖起了大拇指点赞医护人员。手术后,谭爷爷重见了光明,由于爷爷属于高龄老人,视力还需进一步恢复。据悉,这次就诊费用全部由广东狮子会和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提供。

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谭爷爷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手术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害怕,手术中有主刀医生暖心的交流和呵护,让他感到了非常温暖。

重庆人,家有60岁以上老人看过来,这有一笔钱等你来领!

与术前相比,谭爷爷现在走路不用再拄拐杖了。爱尔眼科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全程陪护,贴心服务。通过手术重见光明,抗战老兵谭鼐再一次看清了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

03

爱尔眼科福利大放送!

据了解,自2015年7月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发起“抗战老兵光明行动”活动以来,累积已经救助罹患眼疾抗战老兵14人、抗战老兵遗孀1名,对达到手术条件的抗战老兵都实施了费用全免的手术救助,对个别达不到手术条件的也给予了一定的生活帮扶。

重庆人,家有60岁以上老人看过来,这有一笔钱等你来领!

谭鼐是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救助的第14个抗战老兵。陈茂盛主任医师介绍,所有抗战老兵等都可电话预约,凭有效证件到医院登记接受免费的眼健康套餐检查。

对于有重大眼疾且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兵或退伍军人,院方开辟绿色通道供老兵申请治疗费用的减免。

这么好的消息,赶紧告诉更多老年朋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