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家有60歲以上老人看過來,這有一筆錢等你來領!

俗話說“四十七八,兩眼犯花”

到了爸媽這個年齡

眼睛有可能慢慢地不好使了

重慶人,家有60歲以上老人看過來,這有一筆錢等你來領!

看東西有重影或者變形

出現視力減退、視力模糊等

輕度視力障礙等症狀要注意了

很有可能是患上白內障

重慶人,家有60歲以上老人看過來,這有一筆錢等你來領!

作為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

白內障多見於45歲以上人群

並且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多

已經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眼健康

重慶人,家有60歲以上老人看過來,這有一筆錢等你來領!

那麼

患上白內障註定只能失明?

吃藥、滴眼藥水能不能治好白內障?

NO!!!

近視、散光、老花能否做白內障手術?

愛爾眼科告訴你:當然能!

據悉,重慶愛爾眼科總院(湖南愛眼公益基金)聯合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重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開展了“精準脫貧光明行”大型公益活動,對我市生活困難的白內障患者進行公益援助。

聯合重慶市總工會簽署了“愛心牽手 光明助困”公益項目,對全市工會困難職工及家屬的白內障患者進行手術援助。

聯合中國福彩中心、殘疾人福利基金開展了“愛心牽手·光明助困”公益活動,對重慶市困難職工、城鄉殘疾人、低保戶、五保戶及困難家庭中患有白內障、糖尿病眼底病、青光眼、翼狀胬肉患者進行公益眼病治療。

2017年度,多項公益項目在我市各區縣積極的開展,累計對29698人進行了眼健康普查,為159人提供了翼狀胬肉手術援助,為2549人提供了白內障手術援助。

同時,愛爾眼科發起“抗戰老兵光明行動”的活動,關注抗戰老兵的視力健康,幫助看罹患眼疾的抗戰老兵恢復視力,可謂是積極投身公益事業,踐行社會責任。

94歲中國遠征軍抗戰老兵譚鼐就是其中一人。

近日,94歲中國遠征軍抗戰老兵譚鼐在重慶愛爾眼科總院做了白內障手術,重見光明後點贊愛爾眼科醫院醫護人員。

重慶人,家有60歲以上老人看過來,這有一筆錢等你來領!

△譚鼐(右二)與愛爾眼科醫院院長陳茂盛(右一)

譚爺爺和家屬分別給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和重慶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送來錦旗。

重慶人,家有60歲以上老人看過來,這有一筆錢等你來領!

01

眼前總是有霧,吃飯不能自理

據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熊佳樹介紹,抗戰期間自發從軍,譚鼐在遠征軍新一軍駐印軍技術兵團擔任司機。長期往返運送軍需物資。抗戰勝利後投誠,加入解放軍十八軍,解放後分配到重慶市菸草銷售公司工作。

譚爺爺的兒子說,近年來父親因為看不見,吃飯吃菜都不能自理,非常著急。“前面這麼大的霧,你開慢點……”去年年初一個大晴天,譚爺爺叮囑女兒譚雲霞開車,這時,女兒才知道父親的眼睛已經很嚴重了。

重慶人,家有60歲以上老人看過來,這有一筆錢等你來領!

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義診人員和重慶抗戰老兵志願者協會志願者來到抗戰老兵居住地,給他做眼睛義診,並將他接到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進一步檢查。

譚爺爺被診斷為雙眼白內障,經過專家會診,需要手術才能重見光明。譚爺爺的兒子說,起初父親比較排斥做手術,但是經常來探望他的志願者告訴他曾有102歲的老兵也在這家醫院重見了光明,才接受了手術。

02

丟掉柺杖,老兵露出久違笑容

“手術很漂亮,手術非常成功……”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白內障手術總監、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白內障專科陳茂盛主任醫師給他摘除了白內障,並植入非球面人工晶體。譚爺爺連忙說了幾聲感謝。

重慶人,家有60歲以上老人看過來,這有一筆錢等你來領!

手術檯上起來後,譚爺爺豎起了大拇指點贊醫護人員。手術後,譚爺爺重見了光明,由於爺爺屬於高齡老人,視力還需進一步恢復。據悉,這次就診費用全部由廣東獅子會和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提供。

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譚爺爺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手術沒有以前想象的那麼害怕,手術中有主刀醫生暖心的交流和呵護,讓他感到了非常溫暖。

重慶人,家有60歲以上老人看過來,這有一筆錢等你來領!

與術前相比,譚爺爺現在走路不用再拄柺杖了。愛爾眼科為他開通了綠色通道,全程陪護,貼心服務。通過手術重見光明,抗戰老兵譚鼐再一次看清了這個美麗多彩的世界。

03

愛爾眼科福利大放送!

據瞭解,自2015年7月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發起“抗戰老兵光明行動”活動以來,累積已經救助罹患眼疾抗戰老兵14人、抗戰老兵遺孀1名,對達到手術條件的抗戰老兵都實施了費用全免的手術救助,對個別達不到手術條件的也給予了一定的生活幫扶。

重慶人,家有60歲以上老人看過來,這有一筆錢等你來領!

譚鼐是重慶愛爾眼科醫院救助的第14個抗戰老兵。陳茂盛主任醫師介紹,所有抗戰老兵等都可電話預約,憑有效證件到醫院登記接受免費的眼健康套餐檢查。

對於有重大眼疾且經濟條件較差的老兵或退伍軍人,院方開闢綠色通道供老兵申請治療費用的減免。

這麼好的消息,趕緊告訴更多老年朋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