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訓練這個小問題中的大學問

提到如廁訓練,許多人會和對寶寶的“把尿把便便”聯繫在一起,事實上它們是有區別的,如廁訓練是寶寶能夠獨立的使用馬桶,自己能夠有意識的控制何時大小便。而“把尿把便便”是幫助嬰幼兒大小便,以免尿溼、弄髒褲子或床單等衣物。如何幫助嬰幼兒從“把尿把便便”階段順利過渡到如廁訓練成功呢?


如廁訓練這個小問題中的大學問​​

一、用“把尿把臭臭”來培養(8個月~18個月)寶寶的固定大便時間。8個月以上的寶寶的大便逐漸規律化,有的是每天早上起床後,有的是每天晚餐後,媽媽們可以觀察一段時間,找到規律後就可以訓練寶寶在預訂的時間內大便(可以讓寶寶屁股兩邊分別坐在大人的腿上,上身靠著大人的腹部,這個姿勢寶寶比較舒服)。訓練孩子這一方面的意識需要很多的精力,父母要保持樂觀的態度,如果5分鐘左右寶寶沒有便便,就不必再把了,切不可非強迫寶寶便便。把尿時可以發出“噓噓”的聲音,時間一長,寶寶會把這種聲音和小便的動作聯繫起來,聽到“噓噓”時,通過條件反射排出小便。

二、一歲半~2歲熟悉馬桶為排便做準備。給孩子準備一個塑料兒童馬桶,讓孩子先熟悉他的小馬桶,如:可以讓孩子穿著衣服時不時地坐在上面,把它當成一個有趣的玩具;也可以在你上衛生間時帶著孩子,這時他有可能會模仿你坐在自己的小馬桶上。待孩子熟悉小馬桶後,爸爸媽媽就可以給孩子講解、示範在馬桶上排便,但千萬別心急,強迫或訓斥寶寶非要在馬桶上排便(這會讓孩子容易產生警惕心),讓孩子慢慢嘗試,耐心等幾周。

如廁訓練這個小問題中的大學問

三、孩子產生興趣、願意配合時就及時訓練。當孩子有一點大小便的跡象就鼓勵他坐在小馬桶上進行大小便,事後要給予適當的表揚。如果孩子沒有厭煩、牴觸情緒時過一個小時左右就提醒他一次;如果做小馬桶時出現小小的意外或反抗時就暫停,過一段時間在繼續訓練。
如廁訓練這個小問題中的大學問​​

大多數孩子都會在兩歲半到三歲半之間學會使用小馬桶,所以父母親不要太著急、太早訓練寶寶,開始如廁訓練時不要過於極端,嚴厲的懲罰會帶來事與願違的結果,萬一訓練過度還會引發孩子的情緒問題,順其自然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