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故事|与南菜市街有关的日子(五)

郑州故事|与南菜市街有关的日子(五)

△ 上世纪80年代的紫荆山路口,还没有立交桥。

06. 湛蓝湛蓝的眼

有的人看似高大威猛却非强大,有的人矮小瘦弱却异常有力。我的同学海程就属后者。

上初二时,从外校转来一位新同学,他叫海程。

海程个子不高,身体偏弱,却顶着一个偏大的脑袋,有些类似三毛。浓密粗黑的头发下映衬着一双宝蓝色的大眼睛,犹如波斯猫的眼睛,散发着摄人心魄的优美神光。宽大敦厚的嘴唇,粗壮挺拔的鼻梁,带着些许雀斑的黄脸庞配上略微粗糙的皮肤,怎么看都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人。

作为转学来的新生,进班后一般有个融合过渡期;但海程不是。

他一进班,身上就透着一股魔力。不到一星期,身边已聚集起五、六位忠实的粉丝;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全都屁颠屁颠地跟在海程身后。不到一个月,班里半数的男生都被他吸引住了,海程俨然成为这些人的太阳。

按照迷信的说法,有些人天生就是为了做领袖的,我想,海程就是吧。

郑州故事|与南菜市街有关的日子(五)

△ 郑州火车站广场上的长途电话亭(1984年摄)。

海程不仅具有极强的领导力和组织力,人还特聪明;那双湛蓝湛蓝的大眼睛,仿佛藏着无穷的智慧。他总能左出一个点子,右想一个主意,把班里那些调皮捣蛋又不好好学习的男生牢牢控制在身边。平时上课也不见他怎么学,但门门功课还都过得去。

记得有次数学课上,老师叫做书本上最后一道带*号的题,自己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不得已,举手请教老师。老师过来后刚要讲,前排的海程转过身,拿起笔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掉了,当时可把我给镇住了。

由此可见,海程不是一般的聪明,在我眼中,他可谓绝顶聪明。

后来上初三时,学校分出个快班,我和海程就很少有交集了。再后来,我考入九中,和海程基本再无联系。

1983年春节,在初中同学杜长海家(小西门商城遗址城墙上),我偶尔又见到了海程。

当时海程已经在混社会了。

他带着他的「马子」——一个长得不算太漂亮但很乖巧的女孩,身披一件军呢大衣,后面跟着四、五个马仔,春风得意地串门来了。一进屋,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情。透过那双湛蓝湛蓝的大眼睛,我知道这小子现在混得不错。

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海程。

在人生的过往经历中,有些人或事能够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美丽如《乱世佳人》中的女主角费雯丽;丑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深情如电影《简·爱》中的简爱。

而我见过的最美的眼睛,一个是我在渑池当兵时见到的一个姑娘的眼睛——像一泓秋水般明亮,又似大海般深邃莫测,另一个就是海程的眼——湛蓝湛蓝的,摄人心魄;没有其三。

郑州故事|与南菜市街有关的日子(五)

△ 当年,也会交通拥堵,只不过堵的是自行车队伍。这是1982年,市民们骑自行车上班的情景。

1984年我从广州回来休暑假,某天到初中同学家玩,同学告诉我:去年严打时,海程被枪毙了。

自海程混社会以来,周围很快聚集起一帮闲散人员,有同学,也有其他社会闲杂人员。当年社会治安状况不好,车匪路霸盛行。海程不仅自己领导着一个小团体,同时还参与了其他团伙。有个自称「黄维兵团」的团伙,专门在公路上搞抢劫,海程在团伙里排行老三,绰号「军长」。

83年严打时海程被抓。抱着一死的心态,据说把荥阳的一桩爆炸案也揽到了自己身上。在当时的高压态势和社会环境下,海程很快被宣判死刑,立即执行。

据同学当时讲,为了震慑不法分子,改变严峻的治安状况,那次为了枪毙海程一个人,公安部门组织起声势浩大的游街队伍。

身穿白色制服全副武装的公安干警,骑着三轮摩托车开道。后面紧跟着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车厢上,海程站在前头,被五花大绑着,一左一右由两名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押解着。海程背插高高的亡命牌,牌子上海程两个字用红漆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触目惊心。

后面紧跟着的十几辆解放牌汽车车厢两侧,站满了陪同游街的重刑犯。每人身后站着一名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而他们脖子上全都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的名字全都画着叉。

郑州故事|与南菜市街有关的日子(五)

△ 1983年,郑州的严打中,被捕人员被「串」在一起游街示众。

游街队伍沿着二七塔经过三中大门到达红旗大楼后折返。为了加强宣传力度,震慑不法分子,浩荡威严的游街队伍沿此线来回行进了两次。

一路上,高音喇叭高亢震耳,东西大街两旁挤满了人。据说海程倒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在三中门口的人群里,他曾经的数学老师刘老婆哭的几近昏厥。

那一年,海程应该是十八岁,最多不超过十九岁。

有时我在想,人这一辈子不可过分聪明,过分优秀。有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太冒尖了,世上就容不下了,老天爷会提前收走的;我心目中的金童(海程)和玉女(蔡莉)就是例证。

还有那个天才少年宁铂,入五台山出家了,终于随他愿了,而十一岁的大学生谢彦波,据说也疯掉了。不然的话,世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叫狗剩、狗蛋、孬孩、孬蛋呢?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呀,还是傻点好!

郑州故事|与南菜市街有关的日子(五)

△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河南省体育馆广场举办的全国糖烟酒交易会。

07. 后记

今年小女在扶轮中学参加中招考试。送考期间,百无聊赖,于是信步来到菜市街。

举目四顾,心意茫然;街道尽头,地名犹存,却早已物是人非。那温馨的商铺,低矮的瓦房;那洗衣的少女,亲切的街坊;早已随着岁月的洒飘而荡然无存。

移步商城遗址,光滑的城墙已被摘得干干净净,不见一丝当年的痕迹。

向北走去,小西门还在,那长长的斜坡在我眼中似乎也变短了,变缓了,变得我几乎认不出它原先的模样了。

而「警报山」下的野鸡洞却是无论如何也寻不见了。

此刻,天空下起了小雨。

快步走下城墙,直奔前方。不曾回首,不曾彷徨。因为,此处已无乡愁。

「完」

郑州故事|与南菜市街有关的日子(五)

作者简介:胡浩,笔名雪里红,现供职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保卫处。雪里红——一种咸菜名,因小时候经常吃,印象深,故用之。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份,突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极想把小时候经历的片段记录下来,于是拿起笔,开始创作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开了个头,已写出五六万字,期间写了几篇随笔,今后,仍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