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爲什麼出不了諾貝爾獎獲得者(除了莫言),基礎學科研究水平真的是那麼差嗎?

53560285


最近是諾獎頒發的時期,尤其我們的近鄰日本平均每一年一個諾獎,已經十八年了。而我們除了莫言的文學獎外就是屠喲喲的生理醫學獎。相比兩國的科研人員體量和科研經費投入,若以諾貝獎作為產出指標的話,那我們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日本在2001年出臺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明確提出要在21世紀頭50年裡培養30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按現在的勢頭,日本提前完成這個50年計劃是極有可能的。而我們也有各種雄心壯志的科技計劃,這些計劃的確為我國的科技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國防軍工領域除外,我們其他領域有諾獎級的成果的確不多,這是為什麼呢?

一、歷史原因的人才斷檔,是我國包括科技領域在內的各領域均引人才斷檔而產生巨大的後遺症

二、科研體制,我國科研人員巨多,但實際上很多科研機構或院校的科研實力與科研生態是差的觸目驚心的。這些機構和人員的存在大大的浪費了寶貴的科研資源。應該裁撤這些科研機構以及轉變一些人員的職能。讓做科研的人盡情的做科研,讓教學的全身心教學。

三、評價體制,基礎科研註定是漫長而沒有確定性的。那麼就要讓做基礎科研的人員充分發散思維自由探索,不要搞什麼考核,真正做科研的人,成就感才是最大的鞭策力和動力。當然,若這樣,不排除一些人會因沒有考核壓力來耗日子浪費科研支持資源。那麼就去研究一些其他國家支持基礎科研的方式與方法。

四、時間。雖然我們目前落後,但隨著更多真正做科研的英才的積累和海龜人的歸國,良幣在政府與社會“覺醒”中護航慢慢的在驅逐劣幣。相信未來10-20年我國也會有一個重大成果爆發期。當然,若我們的科技相關體制若能更早的適應現代科學的發展,那麼我們重大成果會更早更多的出現。


柳小慶


中國不缺人,不缺錢

要說我們中國人不聰明,那中國人民都不答應;要說中國缺錢,那世界人民不同意.事實也證明中國不缺人才和錢:楊振寧、李政道等人在美國獲得了諾貝爾獎,說明中國人很聰明;錢,看看國外那些援建立大型項目,就知道中國從來就不缺錢;人和錢都不缺,那為什麼就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中國本土得諾貝爾獎的為什麼這麼少!

制度是一個大問題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時,不過是一個博士生導師,屬於三無科學家;而那些所謂的院士和專家卻一直沒有拿獎,他們享受著極好的待遇,有極高的地位,但就是拿不了諾貝爾獎.這就是制度問題,論資排輩的弊端就是有學術能力的人不能享受相應的待遇,大學裡的教授,每年要完成一定數量的論文和項目,孰不知科研是一件長期的工程,並不是靠寫幾個論文就行的,也就是評價機制導致不能使人才發揮所長,甚至埋沒掉.

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呢?


學霸數學


中國應試教育的現狀是100個小孩子上小學,到進初中時淘汰25個,到進高中時又淘汰25個,到進大學時再淘汰25個,很多天才在這個過程中被淘汰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上大學,而這25個人大學畢業後頂多只有一半人兢兢業業鑽研自己的專業,而另外一半卻過上了職場上為了追逐名利攻於心計、阿諛奉承、溜鬚拍馬、拉各種關係、吃吃喝喝、人浮於事,疏於自己專業的日子,而美國是100個小孩子上小學,別人不是很看中成績而是著重於小孩子興趣愛好和能力的培養,基本是100個人讀完大學的,讀完大學後基本成為各個行業的精英,別人找工作不用找關係,走後門,全憑自己的本事,工作後沒有中國這麼多的應酬與人際關係,這就是差距,在基礎上就差了十萬八千里,這就是為什麼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國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的主要原因!要想改變現狀,必先改變教育體制!


盜匪2016


徹底拋棄腐儒釋思維方式,好好弄明白道、法、墨,設立全民創新平臺,徙木立信,誰有真本事兒,誰上位。不以得什麼洋人的狗屁獎論成敗,以誰能解決難題定功過。舉個例子,誰能徹底根治痛風,誰就有真本事兒。洋人設的獎,沒必要當做評價中國人能力的標準,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標準,一切靠自己艱苦奮鬥,一定有超越世界的結果。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來說,根治痛風、足球兩年踢進世界盃,容易,小菜一碟兒。


13261974877


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基礎科學研究的成果一般是被全人類共享。數學定理,經濟學原理,物理。化學的新發現等等。一個追求功利的機構,大學,或者企業資助的研究機構怎麼可能去做一件又花錢,又沒有利益的事情。


藍色的橄欖樹


題目的提問不完全正確,諾獎頒發的範圍並不只有基礎科學,也包括出色的應用技術,比如眾所周知的″光纖之父”高錕便獲得了諾獎。

當我們拿光量子偽科技在中、西方國家所引發的反應差異作分析對比,便可以發現中國所得諾獎甚少的真正原因,是出在由教育差別所引發的國民素質的嚴重差別上。

我們知道,光量子通信從理論到技術,可謂漏洞百出,識別它是不是偽科技,既不需要做什麼實驗,也不需要很高學問,只需基本的公認的物理學與生活常識,便可看穿它的真面目,比如,奧地利既無與中國連接的量子幹線,也無地面對墨子號衛星的信號接收與發送設施,而潘建偉居然可以實現在中國與奧地利之間的量子通信視頻通話,這明顯是彌天大謊!

又比如,墨子號衛星所謂的量子密鑰分發,其糾纏單光子顯然很難從1203公里高度的軌道上穿越大氣層到達地面接收站,在雨霧天氣更難穿透,而地面接收站也無法在佈滿太陽與宇宙輻射光子的天空中,區分出哪個光子是衛星發送下來的,即使是夜間沒有了太陽,也有大量宇宙輻射光子夾雜其中。

儘管以上道理是如此簡單而明顯,簡單到不比加減乘除複雜到哪去,但偏偏可以哄得大量國民深信不疑,直到本人發文嚴厲指責量子視頻通話涉嫌造假,量子通信是掛羊頭\u0004賣狗肉,仍然有少數人表示相信量子通信科技是真科技,這有多悲哀?

而與我國相反的情況是,當年潘建偉的維也納老師在歐洲幾十個國家中宣揚他的量子科技理論與技術,卻沒有一個國家相信他,這是作為量子力學發祥地的歐洲沒有量子衛星與量子通信的真正原因。

從以上實例中可以看出,中國與歐洲國家的國民相比較,缺少的是"好奇、質疑、反思與真誠接受批評,以及崇尚科學"的精神,也即本人命名的"五.五精神",我們的國民習慣於盲聽、盲信與盲從,用俗話來形容叫作不會獨立思考的"書呆子",這是中國教育最嚴重失敗之處,它既是光量子通信、計算與探測等一系列偽科技能在中國橫行無阻的原因,也是中國很少獲得諾獎的真正主要原因。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中國目前才完成工業化的基礎部分。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是大工程,例如高鐵,網絡支付等,以改變人民生活素質。諾獎,等到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了,自然就有。不要忘了,幾十年前,中國人吃飯還是問題呢。


Shaw70


可能作者說的是理工類的諾貝爾獎項吧?第一,中國的教育體制教育出來的學生缺少對權威的質疑精神,除了基礎知識功力紮實,科學素養要差很多。二,中國的科研更注重科技應用,在基礎理論研究上較為浮躁,不說理科,就是國際研究,某教授就呼喊中國已經全面超越美國,只能說這位教授非常喜歡迎逢領導的心態,因為官本位,國人大部分喜歡溜鬚拍馬,因此實事求是坐下來研究的人少,耐不住寂寞。三,目前看國內學者有重大發現或研究深入的都是國外留學回來的人士。在應用先導的基礎上對基礎理論都是嗤之以鼻。因為基礎的東西領導視而不見,認為短時間不能增加自己的政績。四,缺乏民主科學素養,研究機構的官僚主義,一切看中成績看中結果的社會風氣,就像掙快錢一樣,造成了整個研究氣氛急於求成。五,你們繼續找。


呱呱語錄


此話怎講?屠呦呦不是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了嗎?發明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她是第一位獲得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新中國成立之後,已進入50年代,在這之前是腐朽的滿清社會,緊接著就是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00多年的時光在動盪中浪費掉了。而在歐洲和西方國家,這期間正是工業大發展的時期。建國後的中國可以說是一張白紙,中間還有壓制學習文化知識的很長的一段時間,別說搞科研,連正常的學習都保證不了。這就又走了大段彎路,可以說中國是在改革開放後才真正重視和走上了發展科學技術的道路。到今天只有40年的時間,從基礎和起跑線算起就有了很大差距,諾獎遠遠落後於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簡直太正常不過了。

日本的發達,完全得益於日本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是他在日本引進了“西洋事務”,在他的影響下打開國門,大力發展教育和西方先進技術、科學知識,使日本在二戰時期已經成為強國,而福澤諭吉生活的時代,正是中國的晚清時期,閉關鎖國,自高自大,裹足不前。因此,我國真的是多難興邦,三四十年取得今天的成就,崛起於東方,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寵辱不驚159944225


當它把和平獎頒給奧巴馬之時!諾貝爾獎就是一個笑話~~~~還有就是這個諾貝爾獎不僅僅是一個獎項,它還是一個釣魚的工具,所以能不參與就儘量不參與~~~還有你這個問題也有釣魚之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