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主劉禪:扶不起來並非無能,樂不思蜀也非忘國!

上期小編為小主們東吳周郎生前的五句誓言,下至個人上至國家,他的預言不可謂不準,但是人難免會有私心,小說中的他死於心胸狹隘,臨別人世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令人唏噓;正史中的他死於疾病,華年早逝,也令人惋惜。周郎身死,東吳再無可以與之媲美的大將之才,分崩離析,走向滅亡。再觀蜀漢,窮兵黷武多年,國力耗盡,後主劉禪難堪重任,回天乏術,祖宗基業毀於一旦,那麼我們今天的問題來了,蜀國亡國,後主劉禪真的該背鍋嗎?

後主劉禪:扶不起來並非無能,樂不思蜀也非忘國!

劉備魂歸白帝城,後主劉禪繼位,也成了蜀國開始衰落的標誌,縱觀三國形勢,於蜀國而言,形勢確實不樂觀。諸葛臥龍承襲主公遺願,數次北伐,妄圖恢復漢朝宗師,奈何數次無果,最終以臥龍命喪五丈原而結束,三國局面並未有多大改變。之後姜維繼承臥龍衣缽,也向曹魏政權發起攻擊,可惜反響平平,徒勞無功,最多是勞民傷財而已。蜀國開始逐漸沒落,但是相對平安,這一系列事情都發生在劉禪擔任蜀漢一把手期間,有人說,如果後主劉禪英明,伐魏必將成功,如果歷史可以倒退,事情真會如這些人預測一般上演麼?

後主劉禪:扶不起來並非無能,樂不思蜀也非忘國!

小編認為不會,蜀漢雖然沒有恢復漢朝時期的版圖,最終也難逃亡國的悲劇,但這一切小編認為與後主劉禪關係並不大。世人一說起劉禪,總是將他作為“無能”的代名詞,“扶不起來的阿斗”成為他本人一生的標籤,一直訛傳至今,“樂不思蜀”的蔑稱更是陪他度過了自己的餘生,更有甚者,有人說趙雲所救如果是一個賢主,那聲望將會更高,這無非也是反襯後主劉禪的昏庸,趙雲不值得為此人浴血長坂坡,小編忍不住要調侃一句,若非後主劉禪的“無能”,又怎能襯托我常山趙雲的威名呢?玩笑話大家不必當真。

後主劉禪:扶不起來並非無能,樂不思蜀也非忘國!

其實小編想說的是,劉禪他是三國中住在君主之位上時間最久的皇帝,在位四十一年,他保證蜀漢政權無憂,你們還覺得他是無能嗎?三國亂世,英才輩出,稍有不慎便是國破家亡,萬丈深淵,後主劉禪能在三國亂世維持蜀漢政權這麼久,可見他有自己的才能與生存之道。

後主劉禪:扶不起來並非無能,樂不思蜀也非忘國!

從他個人角度出發,劉禪是有才能的,自老父白帝城託孤,他名義上雖為一國之主,但是手中並無實權,國家權力幾乎掌握在臥龍一人手中,以至於諸葛孔明主張北伐他連話語權都沒有,征戰多年,蜀漢未興不說,先帝在時積攢的國力迅速耗盡,諸葛累死不說,還將稍有恢復的蜀國一夜拖到解放前,後主看在眼裡,可是無可奈何,每次他都勸誡臥龍暫停北伐,奈何臥龍總以先帝壓他,沒有實權的劉禪也毫無辦法,他只能儘自己的努力把日益頹敗的蜀國打理後,諸葛死後本以為可以施展抱負,奈何姜維掌權,繼續北伐,後主真是欲哭無淚。

後主劉禪:扶不起來並非無能,樂不思蜀也非忘國!

人才方面,後主手下人才並不多,但他還是繼承先父意願,將自己手中那些可憐的人才運用到了極致。作為皇帝而言,不求能文能武,重要的就是知人善用,武將方面雖沒有父親的五虎上將,文臣方面也沒有臥龍鳳雛這般謀臣,但是姜維、費禕等人還是有點本事的。後主讓費禕、蔣琬兩個謀士共同執政,互相牽制,從而將君主的權力穩穩掌握在自己手中,並頒佈很多利民政策,蜀國經濟得到短暫復興,但是費禕二人死後,上位的姜維可是非常不聽話,簡直就是第二諸葛,好不容易恢復的蜀國國力繼續被揮霍完,魏延的慘死以及楊儀的誤用更是將蜀國推至風口浪尖,當敵軍壓境,蜀國已經無人可用,後主只能默默流淚。

後主劉禪:扶不起來並非無能,樂不思蜀也非忘國!

至於“樂不思蜀”的典故,只能是他作為普通人明哲保身罷了,身居異國,如果不能低三下四,怎麼可能安穩度過餘生,並非他不思念的祖國,而是深知復國無望。我們只能說劉禪是個普通人,並不是無能之輩,如果真的是這樣,他又怎麼會想出這樣的妙招來保全自己呢?可以說他怕死,但是絕對不能說他無能。

後主劉禪:扶不起來並非無能,樂不思蜀也非忘國!

如果白帝城之後諸葛不主張北伐,休養生息,將自己的權力移交給劉禪,作為賢相輔助劉禪,我相信劉禪是可以做出自己的業績的,他能在沒有父親實力的環境中,將岌岌可危的蜀國支撐四十年之久,於普通人而言,這也是個不可能完成的壯舉,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是極為不公的,再有名家小說將其本人的弱智化,他想正名也是非常的難。小編今天的三國趣事就介紹到這兒了,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