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的用人之道和四類人分 你是哪一類人?

歷史就轉千年,變化的是時空,變化的是社會,唯有不變的是人性。研究歷史文化,讓強者更強,讓弱者變強,這是歷史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華文化裡有眾多典籍,而在流傳千年的經典裡面有一本書需要人人必讀的,這本書就是《資質通鑑》,這本書一直厲害帝王必讀的書籍,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讀了十七遍《資質通鑑》,由此可見,此書的魅力所在,普通人不讀《資治通鑑》,會是一種多大的損失啊!

讀過此書之後,我就想講講我學到的知識,分享知識,快樂自己,讓更多的人,愛上國學,愛上歷史,這是我的初衷,文章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司馬光的用人之道和四類人分 你是哪一類人?​自古以來管理一直是個難題,最難的地方在於用人,所以衍生出來各種的管理學問。對於用人,根據時勢的需要,也有所不同。歷史就總結這麼一句話,《羅織經》一書作者來俊臣總結這麼一句話:“亂世用能,平則去患。盛事惟忠,庸則自從。”今天我講講帝王學專家司馬光同志的用人思想,供大家學習和參考,一起學習司馬光的智慧。

首先司馬光把人分成了四類人,這四類人分別是聖人、君子、小人、愚人。那麼如何衡量一個人是聖人還是君子,又或者是小人呢?司馬說區分這個就得用才和德來區分了。那麼什麼是才?什麼是德呢?司馬是這樣說的:“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這句話是啥意思呢?意思是才是指聰明、明察、堅強、果毅這些品質,擁有這些品質就可以稱之為有才的人,所說的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擁有這幾項品質就可以稱之為有德之人。


司馬光的用人之道和四類人分 你是哪一類人?​所謂聖人,司馬光是這樣子說的:“才德全盡謂之聖人。”你只要擁有上面的幾項品質就可以稱之為聖人,並非常人所有的聖人就是完美無缺的人,智慧無雙又擁有大愛無疆,那種人是不存在,即使存在那也是美麗的夢幻,只要是人,他就有毛病,沒有的人他是不存在。

所以司馬光說的還是比較客觀的,不像其他流派,把聖人吹捧的完美無缺,高高在上。”才德兼亡謂之“愚人”,什麼是愚人,就是那才德的幾項品質都沒有就是愚人。不聰人的辦起事來就困難重重,不明察的人,就容易上當受騙,沒有堅強和果敢的品質是難以長久的。

如果在沒有正直和公道平和待人的品質,是沒有人會和你親近的,親近你無利可圖,還非常的危險。“德勝才謂之君子”,你看重的品德比才能更重要,你認為良好的品德是做人做事的基礎,你的德行比才能更突出,你就可以稱之為君子。很多時候,才德鮮有人能同時滿足,要麼才能稍有欠缺,但只要你有品德,你依舊是個君子,值得人們人們信賴和依靠。

才勝德謂之“小人”,這是指總有所有有才的品質,卻沒有德行的品質,且這類人最愛投機取巧,最容易幹壞事,因為他們沒有心理負擔,且總能識別別人的心理需求,利用這種需求,獲得一些額外的利益。

小人在我們生活中特別,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小人。《榮枯鑑》裡面有一句特別經典的話就起:“榮或為君子,枯必為小人。”赤裸裸的說透了人性,讓人汗顏。

司馬光的用人之道和四類人分 你是哪一類人?​根據這四類人的情況,司馬光提出的用人之道是這樣子,他說:“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這句話意思是,你如果找不到聖人這類人為你所用,那就用君子吧!雖然能力稍微欠缺點,也不礙事。如果連君子都沒有,那就愚人吧!用於愚人總比小人強些,這是司馬光用人思想。如果是沒有聖人,按照曹操提出的“唯才是舉”的理論,君子和小人都能用,司馬光認為小人有才也不能用,因為小人會把自己的才幹用來幹壞事,用自己的才幹獲取非法的利益,而君子不會,君子用才幹來幹好事,做事追求合理又合法。

君子用才幹做好事,就能處處幹好事,也能處處把事幹好,而小人不是,小人會憑藉才能處處幹壞事,無惡不作,這樣的人是危險的,是不可控的,所以不能用小人。

愚蠢的人就是他想幹壞事,因為腦袋不好使,心力不夠,就算想幹也幹不成,就好比小狗咬人,好像小狗撲咬人,力氣太小,人們輕易就可以制付他。

小人既有足夠的陰謀詭計來發揮邪惡,又有足夠的力量來逞兇施暴,就如惡虎生翼,他的危害足夠大,用他非常有風險。

有品德的人容易讓人產生尊敬的心理。有才能的人讓人喜歡,因為他的智慧可以化解好多問題,如果對喜歡的非常信任,是非常危險的,韓非子就說:“信於人則制於人”。正因為這樣人們容易忽略品德的重要性,所以選用人才必須要保持選擇才德相俱,以德為主。

所謂:“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寵信專任,對尊敬的人容易疏遠,所以察選人才者經常被人的才幹所矇蔽而忘記了考察他的品德。這是司馬光對人的劃分,並且提出了他的用人之思想,司馬光是非常富有智慧的人物,而他的書籍對人影響也非常深遠。這讓的智慧足以讓我們學習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