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匾額考證

安徽省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匾額探究

安徽省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匾額考證

銅樅詩詞

皖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隊“父子科第”御匾傳說考證

安徽省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匾額考證

【卜算子】贊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御匾

一夢變成真,父子雙科第,

皇帝歡心賜金匾,

龍虎風雲地。

文官來下轎,武將低聲氣,

榮耀山村箭樓院,

世代多忠義。

當人們題起虎棧村龍母墳的傳說,不覺心生暇想好一塊風水寶地,其實箭樓院莊裡使人們羨慕的故事很多,流傳最廣的就有“父子科第”的故事,傳說有父子二人準備第二天上江南貢院趕考,早上起床,丈夫對夫人說,我昨夜做一怪夢,羞愧難說出口,夫人再三勸他說出此夢,丈夫謹言慢吐,昨夜我夢見赤裸裸的在兒媳房裡,與兒子同席一地,夫人一聽,迅速的做出解釋此為吉兆,父子裸地乃父子科第。

多少年這個故事一直難辯真假,唯一可為見證的是隊長王志來先生家裡,保藏著的那塊“父子科第”御匾。今年深感慶幸的我受村部委託查閱此事,到達了王志來先生的家裡,我和他說明來意,熱情的隊長特搬出了他們家的王氏家譜,讓我一一查閱,好興旺的家族,十幾位朝廷命官的畫像一一在幕,有位好心的奶奶指著一尊畫像告訴我,就這張圖片原繪畫成像一直掛在宗祠裡,接受香火和族人朝拜,可惜文革時被大隊搜去燒了,什麼傳說,一切就是事實。

安徽省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匾額考證

“父子科第”父親名:王相,字庭贊,號純庵,中景泰丙子科會試,御賜進士及第,任山東袞州通判,升廣西道。四子皆科甲仕宦,聲騰朝野。

注:廣西道: 廣西道,機構名, 都察院所屬十五道之一。設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職掌察核廣西省的刑名案件,題奏該省秋審案件以俟勾決,稽察太僕寺之政事,並依限註銷其文卷。官職如現在的中央紀委幹部。

安徽省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匾額考證

長子、王仲奎: 官至溫州司理: 司理是明清兩代對推官的別稱,主要職責是負責管理審判等司法工作,正七品官員,以浙江省溫州司理相當於現在的溫州市法院院長(級別只相當與現在的正處級)。

安徽省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匾額考證

次子、王仲璧官至義官: 義官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專設的一種編外官職,明朝時最為盛行,由官府直接任命或採用其他獎勵形式向社會頒佈。榮獲義官稱號後即在社會上 擁有一定的地位,能直接參與當地官府、域內的管理事宜。因為這些義官的家境富裕,不拿俸祿,把為社會做貢獻視為己任,各地誌書多有“義官”的記載。

安徽省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匾額考證

三子、王仲翼為進士,官至徽州教諭,教諭,“正式教師”之意,負責國家教育。府學教諭多為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府學訓導以及縣學教諭、訓導、囑託,多為舉人、貢生出身,由藩司指派。以此內推應是當時徽州府的教育總長。

安徽省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匾額考證

唯有四子:王仲軫、辭官歸隱,教化本族鄉民。

父親王相和三子王仲翼都是進士,長子、次子都是朝庭工作人員,嘉靖皇帝為讚譽他一門為大明的貢獻,特賜“父子科第”匾額,高掛在現在的龍形組,前有馬山後有龍形山的山口中間,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一併朝拜,現留下(朝口橋:曹口橋、朝拜口子邊的橋)。這個故事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的淡化了,今天終於又重視公眾。(本人查閱能力有限,望知情深厚者直言指點!)

安徽省樅陽縣錢鋪鄉虎棧村箭樓院“父子科第”匾額考證

注:明朝南京為留都,安徽未分省歸屬江南省,由南京管轄,官員下來從南向北是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