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當|行有玉,靜有玉,思有玉

“珠沉淵而川媚,玉韞石而山輝。”、“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玉中有德行,有濃郁的書卷氣息。它陶冶和淨化著世人的心靈,還培育著文人賢哲的高雅情懷。故而古之文人,行有玉,靜有玉,思更有玉。


文人當|行有玉,靜有玉,思有玉


林強作品《浣溪沙》

《禮記·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意在,無論文人行知何處,都能“何處瑤天笙弄,聽雲鶴縹緲,玉佩丁冬”。

玉,承天地之靈,載人文之德,代表著雋永、可思的文人品味,是歷代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配飾。


文人當|行有玉,靜有玉,思有玉


林強作品《浣溪沙》

豐子愷先生說:“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餘音。”文房小器,是文人心中的名山勝景。文人於書房中靜坐,也常有美玉相伴。那些質地溫潤,工藝精良的筆洗、水盂、筆筒、鎮紙香插等。


文人當|行有玉,靜有玉,思有玉


吳順作品《平步青雲》

玉架擱筆,意趣古樸。玉上焚香一柱,安心釋慮,尋雅求致,充滿文人意趣。正如陸游說“花如解語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


文人當|行有玉,靜有玉,思有玉


吳順作品《平步青雲》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玉者無聲,從容不迫,溫文爾雅,隨意淡泊,可碎不可裂。

故古之文人常思玉,以心參玉,以玉為勉。氣韻當如玉,氣貫長虹而道法自然。德行當如玉,瑕不掩瑜而親和仁厚。風範當如玉,縝密利智而知禮重義。


文人當|行有玉,靜有玉,思有玉


李明作品《必有餘慶扳指》

可以說,古人已把佩玉同人的精神世界、行為舉止、道德修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故文人當行有玉,靜有玉,思有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