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好故事」于海飞:能量满格的80后女检察官

——2018年第151期

「宝山好故事」于海飞:能量满格的80后女检察官
「宝山好故事」于海飞:能量满格的80后女检察官

于海飞现任区检察院刑事犯罪检察部部长,从2005年跨进区人民检察院的大门起,已经“入伍”12年了。十二个春秋,她努力践行自己当初的诺言,以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干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先后被评为赤峰市“巾帼建功标兵”、赤峰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赤峰市检察院荣记三等功,2015年被评为“全市检察机关人民满意的检察官”,登上了2016年度“赤峰市十大法治人物”的领奖台。2017年,她荣获自治区“北疆最美女性”称号,并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个人二等功。

在奉献和付出中挥洒青春

“一个人的事业总是由一个个小事构成的,只有做好这些小事,才能完成人生的自我超越。”于海飞靠着这个信念,做好一点一滴的小事,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为了做好各项工作,她总结出了“三勤三清”工作法,勤记录、勤梳理、勤写作,力争做到全程优化,事事清、日日清、细节清,不拖不欠,每项工作无疏漏、不留尾巴。凭借“三勤三清”,她所上报的材料受到了上级院的高度评价,为区检察院跨入全国先进检察院的行列做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经过9年的历练,于海飞被任命为侦查监督科科长,成为我区检察院历史上最年轻的侦监科长。在她的带领下,侦监科至今仍保持在全市侦监业务考评连续第一名的成绩,并多次荣记集体三等功。

「宝山好故事」于海飞:能量满格的80后女检察官

在敬业和担当中扮靓青春

2014年9月,于海飞任侦监科长后办理的一起团伙诈骗案件让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此案涉案资金达300余万元,有数十名债权人到北京、呼市等地上访,4名犯罪嫌疑人参与作案次数、各自所起的作用一时很难明确和区分,案情十分复杂。于海飞通宵达旦查询相关司法解释和案例,反复与办案单位沟通,引导侦查部门补充取证,并向上级业务处、区法院刑事庭、本院公诉部门虚心探讨求教,最终抽丝剥茧,形成了2万多字的审查逮捕意见书,她提出依法批捕的意见并被批准。4名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后均被法院做出有罪判决,其中3名犯罪嫌疑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14年,她在走访区劳动监察人队查阅卷宗履行立案监督职责时,发现赤峰某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189万余元,职能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后,该公司仍以种种理由拒不履行,几次给老板做工作都被软磨硬抗。她依法果断监督公安机关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老赖”最终服了软,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履行了支付义务。2015年春节前夕,她又办理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犯罪嫌疑人林某、董某被公安机关从外地追逃回来,但拖欠工人的工资仍然没有支付,如果对其批捕,工人还是领不到工资,有的连回家过年的路费钱都得借,面对“两难”境地,她与科内干警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几次提审犯罪嫌疑人、多次联系犯罪嫌疑人家属,讲清相关政策,最终在办案期限内为农民工争取到了林某、董某亲友代为偿还的40余万元工资,让20多位农民工过了“安薪”年。

在创新和服务中渲染青春

“咱是年轻人,苦点累点不算啥,怕就怕没活力,没有激情。”热爱工作的她,在青年群体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在侦监科工作的时候,她积极探索实践把“听审式审查逮捕机制”大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通过检察机关居中引导,侦辩双方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最后以侦辩双方意见为参考,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该机制被赤峰市检察院评为全市优秀创新项目,自治区院《检察情况反映》“优秀信息点评”认为“此机制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和宣传,为其他盟市该项工作提供了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经验。”;高检院《检察工作简报》2014年第16期全文转载了元宝山区检察院的这一做法,同时《检察日报》两次对这一做法给予报道。2015年8月,此项工作机制被赤峰市检察机关推广,并在2015年自治区检察机关创新创优项目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宝山好故事」于海飞:能量满格的80后女检察官

从2009年起,于海飞把办案中未成年人的各种心理状态和常发性犯罪规律加以总结,运用到该院开展的“送法进校园”活动中,她经常顶着烈日和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检察官姐姐”。于海飞还按照院里安排,组织该院“剑域阳光”青年检察官学会20多名成员开展“送法进社区”、“为特校学生献爱心”等活动。他们关爱青少年的做法得到了上级检察机关的认可,在2016年3月进行的全市检察机关创新创优项目评选中,她汇报演示的“剑域阳光——青少年护卫工程”获得了一等奖。

如今,这位能量满格的80后女检察官依然怀揣着对检察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