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牀的形象

舉凡到過洛陽白馬寺的遊客,都會被告知大雄殿內陳設的二十三尊夾紵造像,是元代國寶!然後告訴你當年是周總理如何為了西哈努克親王,特意批示從故宮調撥的。其實這事跟周總理沒關係,是時任副總理的李先念批示國家文物局,為了照顧親王來白馬寺參觀,拿故宮文物給白馬寺裝門面。然而西哈努克竟然沒有來,這些文物卻回不去了。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1 白馬寺十八羅漢像之一


故宮關於慈寧宮大佛堂文物,調撥洛陽的檔案《文物保管類,1973年1月20日至11月6日》記載慈寧宮原狀陳設文物4039件,調撥洛陽佛龕、佛像、桌案供器等2173件。其中也有大量藏傳佛教器物,但白馬寺只陳設了漢傳佛教文物。蜚聲海內的十八羅漢造像,就在其中。這些造像本身,除了極高的雕塑藝術造詣和夾紵工藝價值外,其暗含著與傢俱相關的信息,卻鮮為人知。

討論這些傢俱信息之前,先要確定造像本身的年代。

恰巧剛剛看過山西晉城玉皇廟,廟裡不起眼的偏殿中,藏著據傳是元代雕塑聖手劉元(亦稱劉鑾)所造二十八星宿神像。神像塑造精美絕倫,神態逼真自然。造像表情豐富,猙獰誇張,舉止乖戾,髮型衣飾千變萬化,無一雷同。造像風格比較符合劉元師從尼泊爾造像大師----阿尼哥的“西天梵相”。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2 晉城玉皇廟二十八星宿之一


相比之下,白馬寺的十八羅漢,則內斂祥和,慈悲入定,至多有幾分凝重而已,絕少誇張恣意。百納僧衣服飾也較為接近,整齊劃一。如若認定玉皇廟的二十八星宿,是元代作品,則白馬寺的十八羅漢,與其相距則有一定距離。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3 白馬寺十八羅漢像之一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4 晉城玉皇廟二十八星宿


上述圖片可知兩組造像風格迥異,表現手法大相徑庭。懷著這樣的疑問,勢必要探究羅漢造像的年代與出處。

好在我的疑問,故宮研究人員已經給出了相關解答。故宮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4期載,王子林《慈寧宮大佛堂考》,以及故宮學刊2015年第2期載,王家鵬《慈寧宮大佛堂調查記》,兩篇文章立意一致,引述文獻資料基本相同,觀點大同小異。作為略帶學術討論性質的雜文,筆者覺得有必要簡單說明一下,對上述文章裡的一些觀點稍作分析。

首先可以肯定故宮不是這批寶物的最初擁有者,因為慈寧宮始建於嘉靖十五年,至十七年完工。嘉靖皇帝篤信道教,曾下旨毀佛,拆除大慈恩寺,焚燬佛具經書等。另外,慈寧宮在萬曆元年及十一年兩度被毀。《明實錄》也未找到關於慈寧宮陳設的記錄,上述史料說明在萬曆重建慈寧宮之前,不大可能存留這些佛造像。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5 大佛堂


其次,洛陽方面參與文物調撥工作的黃明蘭所寫的《故宮大佛堂文物調撥洛陽的前前後後》一文記述:“有頭一天開門進殿時,百年塵土差不多半尺厚。佛像身上和桌上擺放的七珍八寶等供器均被厚厚的塵土所覆蓋。”說明這些佛像在大佛堂內,至少塵封了百年以上。但有清一朝,宮中各種陳設檔、奏銷檔等,均未發現慈寧宮陳設的記載,大佛堂內造像佈局情況不明。直至這批文物開始南遷,負責此事的故宮工作人員,詳細記錄了大佛堂內部的詳細資料,即前文提到的故宮檔案。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6 大佛堂明間,1973年攝


當時拍攝的照片顯示,現在白馬寺大雄殿的陳設,與照片中木雕佛樓、三世佛、韋陀天王、朱漆大供桌、十八羅漢的佈局位置基本一致。只有兩個紫檀木佛塔,現存洛陽博物館;十八羅漢前的供案,不知存放在哪裡。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7 大佛堂佛龕平面圖1973年繪製


第三,關於十八羅漢的來源及年代。大佛堂造像1960年定為一級文物,但對佛像的年代鑑定,故宮專家有元、明兩種意見。為確定佛像的時代,1973 年進行了佛像開藏探察。原來造像內部是有裝藏的。除了兩尊韋陀,其餘三世佛及十八羅漢造像,均從底部封藏板開啟,取出內部所藏。這在故宮檔案中,做了詳細記錄。

二十一尊佛像藏內所裝物品基本相同,主心木頂足等處朱書梵文。以黃紙板印‘京都大能仁寺東廊倚雲處刻板’、‘頂嚴真言咒 ’、‘勝住咒’等經包裹。大能仁寺的款識,證實佛像塑造年代上限在明洪熙元年 (1425 年)。大能仁寺是明代北京著名的藏傳佛教寺廟,始建於元代,明洪熙元年明仁宗為大國師智光居住重建,賜名大能仁寺。意即明初才有大能仁寺的稱謂,因此造像不可能是元代。

大能仁寺以嘉靖毀佛為節點,寺內的佛像是否全部被毀無據可查。至此出現觀點的分歧。一種觀點認為嘉靖時這些造像躲過浩劫,被有心人保留下來。持此觀點者,認為十八羅漢極可能是明初作品。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寺廟及造像被嘉靖所毀,直到萬曆的母親李太后,因信佛而重建大能仁寺,佛教再度興盛。此時,製作了這些夾紵造像用以供奉。至於佛像入宮的時間,比較一致的認為是在孝莊太后住在慈寧宮時期。

關於兩種製作年代的推定,均為假設,並無實證。時間跨度上從約50年至約200年,期間不知經歷多少代匠人的更迭,意味著作品可能存在較大的風格差異。

我個人傾向於後者的觀點,即造像為萬曆時期。那時雖然政治昏暗,但百業興盛,國富民強,具備製造這種奢侈產品的條件。

風格上看,十八羅漢神態拘謹雷同,甚至略顯呆板,不似元末明初那種自由奔放的率性創作。從裝飾紋樣上看,僧衣儘管華麗錦繡,但衣飾紋樣符號多有重複。基本以錦地上繪雲龍或團花,衣領袖口等以纏枝卷葉為邊飾,變化甚微。紋飾中比較明顯的是龍紋的形態,披頭散髮,短吻張口,與常見的明早期龍紋“怒髮衝冠”區別甚大。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8 僧衣上的龍紋

簡言之,我不認為這是明早期應該有的符號。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夾紵羅漢造像,無疑是明代製品,且具備極高的藝術水準。鑑於筆者學識有限,認知不深,所持觀點僅為一家之言,不足為憑,亦不長篇贅述。

至此,迴歸本文主題,這些明代造像與傢俱之間的關係。

毫無疑問,這些作品如此優秀並彌足珍貴,其複雜精深的製作工藝,以及逼真寫實的藝術風格,無疑令其足登大雅之堂。他們不僅難得保存完整,更在2012年經過專業清理,顯得熠熠生輝,觀者無不為之驚歎。

也許是佛像本身太過精美,加之展示燈光不足,很少有遊客注意到,佛像身下坐著的“床”,也帶有神秘符號。這些可能令文物專業人士不屑的符號,卻讓我這種傢俱愛好者興奮不已。

相對精美無比的羅漢本尊,其身下看上去黑乎乎的一片,且大部分被遮擋的很嚴,完全被忽視。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9 羅漢所坐之床


顯露的部分隱約看得出有紋飾線條。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10 左下角顯出的紋飾


所有造像中,只有這個尊者高盤腿而坐,衣襟上提較多,令大部分床座正面的紋飾顯露出來。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11 床座正面


此時我們依稀看得出坐床正面,是一幅完整的畫面。看上去長方體形的坐床正面,兩端以瀝粉堆線,勾勒出蜿蜒曲折的彎腿形狀,顯然是傢俱形態的表現。而且傢俱上鋪以錦地繡品或織物,作為軟墊。

毫無疑問,以造像寫實逼真的創作形式,作者同樣意圖表現羅漢坐床的真實原貌。但為了突出羅漢本身,同時降低製作的成本,製作者弱化了坐床的形態,僅在長方形結體上勾勒出傢俱形態。而此形態,作者同樣秉持了寫實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的按照實物原貌來勾勒。以作者的技藝水準而言,這不是難事。

這時我們發現長約1米的坐床,除頂面鋪著苧麻布墊,無法看清頂面是否有紋飾,其餘正側三面均有。個別造像由於擺放不當,露出原本遮擋住的部位,顯現硃紅底色上的燦燦金光。由此可以看出,坐床正面描繪的紋樣是完整的。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12 錯位露出的部分


同時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床面邊抹,以及束腰的形態。邊抹大部分平直,下部內收,至底踩出邊線,並分別施以卷葉及俯蓮紋。這樣的裝飾,在紫禁城建築臺基上常常出現。

束腰內收較多,起線畫出邊框。束腰下有捲髮,顯為獸首。

來看看較完整的形態: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13 坐床完整形態

肩部獸首眉眼清晰可辨,寬闊厚實的腿足下斂內收,至底外翻卷珠,立於託泥。線條流暢淋漓,曲線極富彈性。腿足內沿更加蜿蜒,並以雙線描畫,以增加立體感,亦或許是線腳。

很遺憾的是無法看清正面牙板的曲線及裝飾,只能通過側面極為有限的視角,來觀察和推測。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14 坐床側面


側面壼門曲線,柔韌而飽含張力。分心花同樣寫實,束腰上連續的圖案,以及獸首的輪廓,如同製作傢俱時的圖紙。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15 坐床側面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16 坐床側面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17 託泥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18 側面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19 腿足線條


譚向東|由洛陽白馬寺羅漢像看明代羅漢之床的形象


圖 20 腿足線條


由此我們可以看清,坐床的基本形態及大致的裝飾效果。

羅漢床之名,始終未有定論。我也不敢說這就是明代羅漢床的形態。

目前為止,以現有資料庫有限的數據,未發現帶有明代紀年款的羅漢床實物。而白馬寺十八羅漢所坐的床----“羅漢之床”,是目前已知,最接近明代羅漢床真實面貌的一個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