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愿二法乃一经之宗要也”——《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 26

“行愿二法乃一经之宗要也”——《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 26


下面第三大段“明宗”,五重玄义的明宗:

【明不思议行愿为宗者】

『宗』,是说学习的纲领必须要掌握。你不能掌握学习纲领,你在学习当中就无所适从,就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所以这一段非常重要。玄义里面前面这一段辨体,要晓得,这个体通一切佛法,通一切经教,不管怎么说法,说法虽然不一样,意思是相通的。但是“宗”就不一样,宗是讲学习纲领,每一部经典、每一个法门学习纲领不相同。这就专就本经,专就这个法门来说,青莲大师在此告诉我们,是以『不思议行愿为宗』,这部经叫《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他的本愿做为我们修学的纲领,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一开头就引经据典,多分都是从本经。一开端:

【准经文殊问佛云】

『准』就是依据,『经』就是本经,依据本经。如果引用其他的经,他一定要写出来。在本经里面文殊菩萨问佛。

【地藏菩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又大士于过去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

这里面有行有愿。『又』,也是指本经。本经里有这个说法:『大士于过去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又有行愿。下面是又一段:

【又如来自结经名,一名地藏本愿,一名地藏本行。】

释迦牟尼佛说出这部经的名题,佛说了三个,『一名地藏本愿。一名地藏本行。』这个地方举了两个,第三个名字是《地藏本誓力经》,他取本行跟本愿。

【故知行愿二法,乃一经之宗要也。】

这是说出为什么他要立行愿为宗,说出在明宗里面立这个题目的由来,然后再跟我们解释。行跟愿是有密切的关联,古大德在解释这桩事情的时候,常常跟我们讲,愿为先导,以行践愿,愿在前面是领导我们,我们以行实践我们的愿望,这个愿就能圆满成就。在中国人不讲愿,中国古人讲立志,人要没有志,你这一生生活努力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你这一生一定是空过,一无所成。你这一生要想有成就,决定在你的志向,佛家叫愿行。世间人我们看,从年轻观察他,他在读书求学,选读的科系就显示他的愿望。有许多人想读医科,他的愿望是将来作医生;读法律,将来作律师;读会计,将来作会计师。现在在美国,这三种行业是最赚钱的,他为什么选择这个?目的是在利,利在诱惑他。所以这个愿不是本愿,这个愿是外头的利在诱惑,他产生了这个愿望。凡是利益诱惑的愿望,没有不造罪,作律师昧着良心替人家辩护,只要人家拿钱来,想尽方法给他说好话,这是造罪业。作医生没有医德,本来这个病一次、两次就可以看好,一定要拖它二十次、三十次,为什么?慢慢叫他送钱来。现在这个小的利益得到,往后果报就苦不堪言。

古人读书立志,的确跟现在不一样。古时候没有这么多科系,大概读书人只选择从政这个行业,所谓是“学而优则仕”,古时候讲仕就是从政,就是作官。作官要做个好官,为人民、为地方服务。所以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提倡的是读书志在圣贤,现在读书志在名利,名利就会有冲突,就会有斗争。古人读书志在圣贤,圣贤没有斗争,圣贤互相礼让,所以社会是和睦,世界是大同,那怎么会一样?我们今天接受佛教育,要来学佛,学佛的志是什么?志在作佛、作菩萨。佛菩萨是大圣大贤,比世间志在圣贤又要提升一级。问问我们学佛是不是真的做了菩萨、做了佛?真正学菩萨、学佛,怎么可以与一切众生斗争,决定不可以。众生迷惑,他争,我们让,决定不跟他起争执,他要什么,我们都让他。给他,我们是不是都没有了?不会。为什么?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一文都强求不来。他不知道,我知道。你要我给你,你命里有,我给你的可以保得住,你命里没有,我给你的没几天就丢光了,你保不住。我命里有的统统给你,过几天就又来了。

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敢布施,布施得很痛快、很欢喜,知道什么?施不尽,愈施愈多。财施财多,法施智慧多,无畏布施是健康长寿,谁肯干?明白的人肯干。哪里说是施掉之后什么就没有,没有这个道理,这是不合理的。佛给我们讲六道众生所得的富贵,都是过去生中修的和这一生当中修积的。所谓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前生修的什么因,这一生所受的果报就是。你这一生得富贵,前世修富贵之因,你才能得到。这一生我们物质生活很艰难、很困苦,前生少修财布施,没有种这个因。命里没有的,得到不是福,是祸害,这真的,一点都不假。

富贵都是命,没有那个命,给财给你,也会被财压死了。很多命里没有财,搞股票,股票一亏就自杀了,那不是被财压死了?他没有那个财命。“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你要想得财富,你就修财布施,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正法。想种种方法去赚钱,搞股票是赌博,那是把别人的财富取为己有,是不义之财,不是你正当手段得来的。不义之财,不可取得,决定没有好的果报。真正财富从哪里来?财布施,愈施愈多。在家同修你只要财布施,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都赚钱,为什么?你命里有财。别人做你这个行业不赚钱,他命里没有财,你做就会赚钱,道理就是这样。你布施法得聪明智慧,你布施无畏得健康长寿,什么因感什么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一生当中才知道怎么个作法是正确的。所以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是真正利益自己。这个事情一丝毫的弊都不可以做,决定不能够害人,决定不能够伤害社会,不但不可以有害人、害社会的行为,念头都不可以有。纵然我们自己这一生福报没有现前,一生都修布施,福报没有现前,不要紧,来生有大福报,因果决定通三世。

一般世间人看到人死了,我们佛教知道,人有没有死?没有。释迦牟尼佛讲《楞严经》,波斯匿王在座,他听了十番显见之后觉悟了,非常快乐,知道怎么样?知道自己不会死,躯壳会死,灵性不死。佛讲你六根的根性是常住真心,不随生灭身体生灭。他以恒河做比喻,让他觉悟。当时波斯匿王六十二岁,他跟释迦牟尼佛同年,他觉得自己衰老,佛就问他:“你二十岁的时候跟十岁的时候比,你身体状况怎样?”他说:“二十岁比十岁老;三十岁比二十岁更老,现在六十二,眼也花了,听力也差了。”佛就问他:“你几时第一次见到恒河水?”他说:“三岁,跟他母亲到寺庙进香,经过恒河看到恒河。”他说:“你今年六十二岁,你见到这个恒河水,跟你三岁的时候见到有没有两样?”他讲:“没有两样。”佛说:“你这个身体三岁跟六十二岁有很大差别,衰老,这是生灭。你的见性,三岁见的跟六十二岁见的没有两样,说明你的见性并不随你的身体衰老而改变。”他从这个地方觉悟了。我们今天讲年岁大,看东西花了,那是你眼根有毛病,不是见有毛病,见没有毛病。为什么你戴上眼镜,又看得那么清楚?如果真的见性有毛病,戴上眼镜看也是模糊才对。说明见性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是自己,生灭这个身不是自己。波斯匿王从这个地方一下就开悟了,好开心,知道自己不死,自己不生不灭。

我们生灭身中,有不生不灭的真性,那个真性才是自己。所以决定不要为了这个生灭的身,这个假身,造种种罪业,那就大错特错!造罪业最容易是口业,为什么?为舌头。舌头只有三寸,到底下就没有了,为了舌头贪图口味,害多少众生的命,欠多少众生的血债,生生世世还不完,这是错误。我们不晓得为真身,去为这个假身,为假身连累真身也要去受罪,这个麻烦不麻烦!这种事实真相,只有佛说得清楚。佛为什么说得清楚?佛看清楚了,我们没有见到,他见到了,他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想想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所说的,我们要在生活当中把它证实。佛说的一切经,经的特色具足“教理行果”四法,而我们学佛,必须要“信解行证”才能得受用。佛的教诲,我们相信,佛说的理论,我们懂了,佛所讲的方法,我们做到了,做到是行;从行里面,证实我们所信、所解的一点错误都没有,这叫证。所以佛法的修学,跟一般世法修学不一样,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破迷开悟,真正达到转凡成圣。

“行愿二法乃一经之宗要也”——《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 26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行愿二法乃一经之宗要也”——《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 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