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在中傳,有這樣一位老師,她致力於研究獨具東方美學意蘊的服裝文化。她就是張玲老師。

2018年6月8日晚,中國傳媒大學首部沉浸式創意時尚秀“52赫茲的鯨”在中傳小禮堂圓滿落幕,這是國內首例將沉浸式體驗和時尚秀融為一體的實驗性學生作品,本次展演從創意策劃到落地實施也是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多專業聯合實習的智慧結晶。本次時尚秀公演兩場,面向全校師生(正式場)和第十三屆亞洲傳媒論壇嘉賓(嘉賓專場),並在bilibili視頻網站“中國傳媒大學”及“中傳電視臺”、“北京時間”視頻網站現場直播。

參與這場時裝秀的12位設計師,是我校2014級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人物造型方向)的畢業生,他們帶著畢業設計作品與現場觀眾“同頻共振”。這場創意時尚秀美輪美奐,風格多元,其中以中國宋瓷冰裂紋意象為靈感的《界》和以中國傳統瑞鶴紋樣為靈感的《鶴夢千秋》兩個主題服裝,為在場觀眾帶來了獨具東方美學意蘊的視覺體驗。作為2014級人物造型方向的班主任和這兩個主題服裝的指導老師,張玲副教授說:“讓學生們通過服裝設計實踐去體會和感悟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從而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是我指導學生從事服裝創作的基點。”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中傳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美術系副教授,藝術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張玲老師在《現代傳播》、《當代電影》、《中國電視》、《藝術設計研究》、《國家博物館館刊》等刊物發表論文及評論文章50餘篇,曾參與完成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主持廣電協會學術理論研究項目、中國傳媒大學科研培育項目及校級教改項目等。服裝設計作品獲得省部級獎項及參與國際展示。榮獲中國傳媒大學第十二屆校級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研究報告)類二等獎;中國傳媒大學第八屆(2017年)教學成果二等獎。

傾心培育本土文化的自覺精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成為本土設計的精神動力”,這是張玲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希望,“要創作有文化內涵、‘有靈魂’的設計作品”。從靈感來源的捕捉、服裝款式的確定、服裝材料的甄選,服裝工藝的完善……張玲老師對學生都有嚴格的要求,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52赫茲的鯨”時尚秀服裝設計作品《鶴夢千秋》

在這場時尚秀中,《鶴夢千秋》和《界》為主題的服裝設計既體現了東方審美的獨特眼光,又兼具國際時尚感與實用性。服裝作品流露出簡約、清新、平易、典雅的藝術氣息,營造出現代中國女性溫婉含蓄、知性優雅的時尚品味。很難想像,《鶴夢千秋》主題中模特穿的時尚感十足的白色“喇叭褲”的設計靈感,竟來自於中國宋代女性的日常時裝。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服裝作品《鶴夢千秋》針織紋樣的探索實驗過程

2014級人物造型方向顧安娜同學在談到她的畢業設計作品“鶴夢千秋”時,不無激動地說:“張玲老師啟發我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中採擷靈感,讓我牢記自身的文化角色。讓我以國內研發不足的針織女裝為切入點,以中國“瑞鶴”紋樣為靈感,將傳統紋樣與現代針織技術相結合,實現古典人文精神的視覺轉化,在張玲老師的鼓勵下,通過反覆實驗與探索,最終收穫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52赫茲的鯨”時尚秀服裝設計作品《界》

同為張玲老師指導的學生沈珏,她的畢業設計作品《界》,是以宋瓷“冰裂紋”為靈感來源,將“冰裂紋”的審美意象同樣以針織語言加以藝術轉化,將“冰裂紋”美學與充滿女性氣息的“玫瑰花”造型意象融合,使其高度秩序化、簡約化,並通過針織“提花”工藝加以技術轉化和視覺呈現,整體設計清新雅趣,舒朗大氣,給人以濃郁的東方美學體驗。

這兩名同學的畢業設計作品《界》和《鶴歲千秋》得到 “2017年度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實培計劃’畢業設計(創業類)項目”的大力資助,課題名稱為《以‘衣’載道——中華傳統服飾美學的當代設計創新與產業應用實踐》,通過與針織企業深度合作、資源共享,為學生畢業設計作品的成果培育和創業轉化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從而為中國針織產業的文化創新提供了可供探索的方向和路徑。

“學生將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轉譯為現代服裝造型語言,並從構成形式上超越一直以來西方主導的三維立體構築式風格,向著意蘊深厚的二維平面式東方美學立場轉向。”張玲老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是深入到骨子裡的,在她看來,如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服飾審美觀念,設計出不流俗、不迎合,為社會提供健康、積極、體現東方美學範式的服飾作品更為重要。

“著力培養學生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從中西文化的雙向比較中,探尋現代語境下自身文化身份的認同與表達方式,增強民族文化的自覺精神,是我一直以來專業教學的目標”。張玲老師對學生進行傳統服飾文化的教育和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尋找“有意味”的表達方式

除了課堂教學外,在14級人物造型班二年級時,張玲老師利用夏季小學期實踐環節,帶著學生深入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調研和考察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傳統服飾。從感性認識入手,逐步增強學生們對本土文化的關注與熱愛。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張老師帶領學生在貴州體驗苗繡技藝

學生們通過對少數民族聚居村落建築遺存、傳統服飾樣態以及民間手工技藝的田野考察和實地調研,感受到飛簷翹壁的苗寨古建,蒼勁悠揚的苗家歌舞,丹寨苗族的蠟染技藝,古法造紙和充滿鄉土氣息的苗繡工藝。

2014級戲美人物造型班的楊藝同學回憶起貴州之行在丹寨的蠟染實踐不無激動地說:“通過親自制作蠟染,我體會到了這項工藝多年傳承下來的民族含義和精神力量。它是我們先人留下的瑰寶,是必須有人來繼承的精神財富!我們有幸也成為自覺傳承它的一份子!”

張玲老師帶領學生在朗德上寨調研苗繡服飾在凱里博物館民俗服飾的尋根探訪中,在與當地民間手工藝人的觀摩研討與動手實踐中,學生開始深入的瞭解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細細地領會傳統手工技藝的創作方法及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內涵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黔行》貴州採風成果彙報展

採風歸來,在經歷觀念沉澱與創意轉化後,《黔行——貴州採風成果彙報展》在中國傳媒大學小禮堂正式舉辦,學生們以服裝語言為載體探索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在當代的價值表達,在造型、圖案、材質等方面有諸多新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張玲老師帶領學生考察苗族手工織布技藝

“當代設計勢必要從自身文化母體中找到‘有意味’的表達方式。而這種文化母體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了踐行“以衣載道,立德樹人”的職業理想,張玲老師將觀念影響從自己本專業逐漸向更大的範圍拓展,其主持申報的課程《服飾與中西文化》入選中國傳媒大學第一批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目前正在籌備建設階段,擬於2019年春季學期面向全校學生開放。這門課程創建的目的正如張玲老師所言:“力求讓更多的傳媒學子瞭解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踐行以服飾為媒介的自我道德品格的良好塑造”。同時,張玲老師以學校教改項目為契機,創建了“以衣載道”的公共學習網站,讓更多的人學習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除了本科教學外,作為研究生導師,張玲老師不急於把設計理論簡單灌輸給學生,而是經常帶著學生去觀摩設計活動,啟發學生積極地去思考表象背後的精神宏旨。2016級研究生侯雅晨說“我在寫論文時,遇到一些難解之題,當我請教導師後,導師帶我去參觀了北京“無用”空間設計師馬可的《土地》展,在對充滿震撼力的服裝設計語言的深刻讀解中,讓我又重新找到了論文撰寫的思路”。

在研究生教學層面,張玲老師不僅從理論上讓學生認識到“根文化”對於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性,還在實踐中加以積極滲透和引導。

張玲老師的兩位研究生,2017級美術學碩士研究生郭曉蓉的課題《中西方魔幻電影人物造型研究》和劉苑熙同學的《中日“志怪”形象在動漫藝術中的演繹研究——以〈山海經〉為例》課題,分別成功申請到中國傳媒大學2018年人文社科研究生培育項目,兩位同學課題的內容裡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充滿了東方美學的意蘊,“以衣載道的文化自覺精神”已經融入到研究生科研項目的實踐中來。

2016級設計藝術學專業碩士生侯雅晨同學說“張老師平時常引導我思考當下流行文化中的諸多問題,與之相比傳統服飾文化在當今如何實現現代化轉型,我們常說的繼承與發展究竟要怎樣實行?張老師會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並積極思考,作為學生,遇到這樣的老師會覺得求知真的是一件輕鬆、愉快且倍感充實的事情”。

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望者

張玲老師在教學之餘始終致力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對相關公益活動給予支持與配合。

在2016年8月,“無用”品牌設計師馬可發起的全球範圍內“尋衣問道——找尋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公益活動中,由張玲老師尋找、發現的英籍華人LILY女士的“小紅衫”最終通過遴選入圍“10件最有故事的衣裳”現場分享會。張玲老師長期關注並參與中國社會公益品牌“無用”的文化推廣活動,支持設計師馬可的公益事業。張玲老師說:“我對‘尋衣問道’公益活動的投入與支持,是因為這個活動的核心思想即是踐行‘以衣載道’,通過一件件飽含溫度的衣裳串連起的是綿延不斷的家國情懷、赤子深情”。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參加馬可女士“無用之土地”展與嘉賓合影

2017年4月29日啟動的“無用之土地——踏上回歸內在神性的漫漫長路”展覽是從遙遠的威尼斯雙年展漂洋過海,重回故土的品牌創立十一週年的特別紀念展。張玲老師帶領研究生全程參與、體驗、分享,研究生侯雅晨同學撰寫的關於傳統文化精神傳承的觀後感被“無用”官方公眾號採納併發布推廣。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中國百年鞋履展”張玲老師及研究生與設計師馬可合影

2017年10月28日啟動的“不忘來時路——中國百年鞋履展”也成為張玲老師教學理念的實踐場,她帶領三名研究生參與研討互動,以中國鞋履文化為主題探尋其背後所承載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內涵,使學生在思辨中感悟到中華服飾文化的博大與精深。

2017年3月,張玲老師應邀參加北京文藝頻道春妮主持的《我愛書畫》欄目,以熱播的電視劇《大唐榮耀》的服飾評論為契機,為廣大電視觀眾解讀中華歷代仕女圖中古典華服的文化深韻。

2018年由李少紅導演、葉錦天指導的《大宋宮詞》進入籌拍階段,這將是一部尊重歷史、注重考據的力作,劇組邀請張玲老師作為該劇的服裝造型顧問,從衣服的形制、尺寸、工藝都力求還原歷史,張玲老師激動地說“我甘願無償做這件事,因為具有很深遠的現實意義,可以改觀目前國內古裝片創作戲說歷史,不尊重傳統文化的流弊”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張老師以優異成績完成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並與評審專家合影

張玲老師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宋代服飾文化,她說“宋代是中華文化的高峰,但長期被國人所輕視,因而制約了對宋代服飾文化的傳承,宋代服飾確實創造了中華審美文化的高峰,對今天仍不失借鑑意義。”張玲老師的博士論文成果,直接被《大宋宮詞》劇組作為創制宋代服飾的依據。這些詳盡縝密的服裝技術數據是張玲老師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通過田野考察在一線博物館測繪古代服飾後的成果體現。

作為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研究”項目的參與者之一,通過身體力行地躬身田野、系統梳理、縝密考證,張玲老師負責的宋代服飾文化專題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她將這一工程視為弘揚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重要陣地,“能夠為如此宏大的服飾文化系統工程,夯實一塊磚瓦,是我甚感欣慰之事!”

中國傳媒大學張玲:傳承服飾中的東方美學!

正像張玲老師曾在藝術學部黨員思想交流會上所言:“以衣載道,立德樹人”。作為這一領域的權威專家,張玲老師正是懷著對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滿腔熱忱,以自己的聰慧才智,履行著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社會使命。

衷心祝願張玲老師“以衣載道”,桃李芬芳,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自覺精神的服裝專業棟樑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