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新华网重庆12月26日电(李海岚)如果说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向上的见证;那么工业,则是这个城市经济深耕的底蕴。一座城市,如果只有文化没有经济,或者只有经济没有文化,那它一定是不完整的。

所幸的是,我们生活的城市——重庆,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亦有深耕的工业经济;且这两者在同一座土地上并不冲突,因为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工业向文化的转变:重钢百年老厂将化身重庆第一座工业博物馆。

作为中国的“工业城市”之一,重庆的工业经济一直备受瞩目;而在重庆的工业史上,重钢则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很多人都知道重钢的前身是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曾经被称为“华夏钢源”“中国民族钢铁工业的摇篮”“亚洲雄厂”的企业,竟是抗战时期中国抵御强敌最大的后方钢铁基地。

历史制造困境,但凡从困境中崛起的“铁汉”,都将因这困境被历史和人民铭记,而重钢正是这样一条“铁汉”。本期《城市相册》提前带你走进重钢百年老厂——重庆首座工业博物馆,见证工业文化的厚韵。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重钢的前身是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与远东最早、最大、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被誉为“华夏钢源”和“中国民族钢铁工业的摇篮”。从重钢百年老厂的映像中,我们还能想象到当时的辉煌。新华网发(王钢 摄)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只可惜很少有人知道,重钢的历史厚度不仅仅因其前身是“汉阳铁厂”,更是作为抵御强敌最大的后方钢铁基地,它曾为占全国三分之二军火产量的重庆军工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钢铁原料。或许我们的肉眼已经感知不到重钢老厂运作时的场面,但一定能从这些老照片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新华网发(王钢 摄)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应该庆幸的是,历史制作了困境,并把困境的出口指向了重庆。否则没有西迁的工业,没有重钢百年的驻扎,重庆或将难有今日深耕而繁荣的工业经济。新华网发(王钢 摄)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但凡从困境中崛起的“铁汉”,都将因把它引进困境的这段历史而被铭记,重钢正是这样一条“铁汉”。工厂尚且如此,工人必定一样——钢筋铁骨,浴火重生。新华网发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向上的见证;那么工业,则是这个城市经济深耕的底蕴。一座城市,如果只有文化没有经济,或者只有经济没有文化,那它一定是不完整的。所幸的是,重庆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亦有深耕的工业经济;且这两者在同一座土地上并不冲突。因为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工业向文化的转变:重钢百年老厂将化身重庆第一座工业博物馆。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重庆工业博物馆留存的重钢老厂房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包括重钢原建于1940年的大型轧钢厂房、修建于1985年前后的大型主电室,以及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厂办机关大楼及食堂等重要建筑。虽然保留的是厂房,但是传承的是文化。正如入口处赫然写着的十个大字——“山城百年工业文化史记”。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重庆工业博物馆收集了记录重庆工业发展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实物,包括机器设备、生产产品、文献资料、音像资料、专利技术资料、生产工艺、商标广告、生产生活用具用品等具有标志和典型意义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物品。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工业群雕是这座工业博物馆的特色,那一座座雕塑的后面,是重钢奋斗百年的历史。可以想象,当身体略显渺小的我们,从硕大的雕塑旁走过的时候,该是何等的震撼。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重钢是重庆工业史绕不过去的话题,而拿铁锹、筑高炉的一线工人则是重钢绕不过去的话题。在重庆工业博物馆内,工人群像的展示更能引人进入到那段历史。

工业博物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元旦伊始,重庆工业博览园将正式向外开放。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重庆工业博物馆的开放,重庆将又添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