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黄敖训改作的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导语

松,傲霜斗雪,卓然不群,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因其树龄长久,针叶经冬不凋,被用来祝寿考、喻长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黄傲训先生以同样具有长寿之意,且常伴于古时修道之士左右的仙鹤喻之,可谓相得益彰。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诞生记

本文首发《中国盆景赏石》杂志 2013-10期,微信公众号“中国盆景赏石”2018年9月4日亦发布,中国盆景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素材的分析

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赤松,前作者(收藏者)在培养上已经付诸了相当长的时间。主骨架也已经调整到位,只需拆除铝丝对其散养。迄今为止,这件赤松作品应该被认为是处于创作过程中的半成品阶段,内行者看到这一阶段的作品无一不为之心动。

该素材最大的看点是:稳健的根基及头绪,具有苍古相的主干及其倾斜的干势极富变化,并且自下而上过渡自然。第一下垂枝粗度比例合适。另外,经前作者多年培养,枝叶也较繁茂。这些优点足以给改作者带来莫大的冲动,令其跃跃欲试!

金无足赤,何况是盆景呢?这件作品的不足之处是此树种的枝性,超长脱节的枝条令作者感觉不尽如愿。但这件赤松作品在目前阶段已经排除了这一缺点。这件作品如要达到观赏的巅峰,还需要养护时不断地剪缩现有的盘曲枝,让枝架进一步平滑,增强枝势的力度。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改作前原貌,右侧附改作主题方案表,树高104cm

立意和构思

旧时初学盆景,老师曾说,“盆景创作应当先立意后造型”,当时觉得是无法做到的事情。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悟性不足,随大流且缺少对艺术的追求。

这件赤松作品自进入园子之始,经一段时间的观察推敲。作者眼前浮现出一位睿智健硕的老翁隐居于深山之中的场景。作者进而想象到他不图名利、与世无争的精神气质,不禁得让人肃然起敬!随后在脑海里浮现出小河、流水、空山幽谷、鲜花烂漫等景象,作者仿佛也听到了松涛声中夹杂着鹤鸣声,简直就是梦想中的人间天堂。由此,作品定名为“深山鹤翁”,并开始绘制“构思图”。接下来,就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枝条的配置与空间的布局。改作后的作品,与主题相得益彰,有身临其境的感触。

改作过程的体会

(1)先将原向左飘出的枝收回一点,再把右上方的枝盘曲向主干靠拢,让原飘枝变为下垂枝。整体松散的树形便收缩为直立形态,与粗壮稳健的根基和苍古嶙峋的干肌相配合。巧妙地利用了干与枝之间的空间变化。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将原来向左的第一飘枝拉紧变为垂枝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整体主骨架调矫,主要进行牵引和用粗铜丝蟠扎,重点收缩左右扩张的外轮廓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背枝的处理,打破原来的交叉枝,拉起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单用铜丝效力不够,需用粗铜棒支撑

另外,垂枝的处理也是一个难点:作为一个组合群(单元)。既是独立的下垂枝,又要不失画理与上方层片具有过渡性的连接。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分阶段处理。从粗枝到细枝逐一进行定位,待整体整姿后再进行“画面”调节(如下两图,有显明区别。上图为未细整之前的效果,下图为初次细整后的效果)。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2)把握以根基、主干势向为基准的外轮廓,取得整体协调与平衡。同时,要向主题“深山鹤翁”靠拢,使整体树形与主题相吻合。

(3)整体枝架的合理搭配与风格的表现:这件赤松所谓的改作也可以说是单次性的整姿作业,其中有很大的可塑性和随意性。正是由于这种随意性才给作者带来了便利与挑战。便利的是调枝没有风险,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即可。挑战则是对此景配枝和空间的安排。有些方面只是微小的变动就会产生“画面”质量的不同。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绘画,在创作风格和意识的发挥上,给作者带来了考验。对这件赤松来讲,同样有两大主题要求:苍古和协调。前者是经历了大自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洗礼而造就的年老树龄;后者则倾注了作者的精神追求。同时,盆景也是对“空间美”的一种挑战。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空间来让作品表现出整体的协调美,均能在景中呈现。如富有变化的层次分布;恰到好处的背枝衬托;以透视效果提高的作品深度;符合画理的虚实变化、细节的处理和深化舍利的苍古感及对神枝的运用等。通过以上这些手法,让盆景既具有安详和谐的静态之美又具有雄伟壮观的跃动感。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再次调整片层和空间后的正面树相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再次调整片层和空间后的背面树相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再次调整片层和空间后的左侧面树相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再次调整片层和空间后的右侧树相

在枝片处理上,既有明显的团块结构错落分布(似工笔画),又有层片之间的自然连接,使其显得较为粗犷(似写意画)。作者一贯使用的“工写”结合的配枝风格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小结

盆景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品的风格因人而异。所以,这件赤松的改作还处于初期阶段,谈不上优与劣。只有通过一次次地改作来提升树格,才能突显出作品时光沉淀的韵味!至此,作品显然还有不少欠缺之处,明显的有如下几点:

(1)枝架平滑不够,今后需进行分段剪缩,在经不断地积累逐渐减少不自然的盘曲枝。

(2)层片平衡不够,同样需要加以养护。尤其表现在树冠叶量欠缺,垂枝部分需控制增量并适当减少,外轮廓部分需严格控制左右两边的增宽,适当调整空间变化。

(3)今后数年内需逐步调整干、枝、叶三者的关系,使盆景的韵味增加,更加耐看。

(4)此盆高度虽相宜,但外飘口过大,配以此景有不稳重之感,需重新配盆。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精彩回放:

看黄敖训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鹤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