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最可怕的不是窮病,是冷血病

電影《我不是藥神》已經上映很多天了,它帶給大家的思考和討論還在延續。

電影裡有一個經典臺詞,奸商張長林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它治不好”。在電影裡,在醫藥代表的眼裡,錢就是命,命就是錢。按照電影的情節,有錢有命,沒錢丟命,這規矩很簡單,很直接。

《我不是藥神》:最可怕的不是窮病,是冷血病

後來來了一個壞規矩的人,他是電影主角程勇。因為被白血病患者的精神感染,他幫助白血病患者買假藥,不惜犯法入獄。原本是一個賣神油的小販,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物,在經歷了一系列事情以後,他選擇了善良,勇敢去救白血病人的命,虧本也要讓更多患者活下去。而另一個小人物,賣假藥的張長林,雖然也是陰險狡詐的商人,被抓後竟也不供出男主,這是小人物的大道義。

《我不是藥神》:最可怕的不是窮病,是冷血病

再有,週一圍扮演的警察,雖然沒有經歷過白血病的折磨,但是在阿婆苦勸不要斷了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後,也能果斷選擇收手,寧願承擔所有問責和懲處。

在電影裡,患上了這種“絕症”,結局就是富人買藥續命,窮人買不起藥等死,錢能換命。但如果從程勇、張長林,警察,還有教父這些人來看,顯然,他們對生命的的敬重,比對錢的關注要多得多。

這麼看來,如果只是窮,或許不是最致命,理解和支持也是一劑良藥啊。相反,對病的無知,對命的冷血才更可能是禍害!

《我不是藥神》:最可怕的不是窮病,是冷血病

在朋友圈裡看到一種說法,說《藥神》的劇情太過煽情,什麼醫保覆蓋了大部分醫療費用,還有什麼醫藥廠商需要要賺錢維持開發新藥的積極性,所以《藥神》只能當小說看看,脫離了實際。看完挺讓人氣憤的,《藥神》在情感表達方面已經特別特別剋制了,如果要煽情,完全可以用更讓人淚奔的方式。

從電影回到現實,雖然天價藥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緩解,但問題依舊存在。還是以格列衛為例,對於農村地區居民來說,尤其是偏遠山區居民,一旦需要此類藥物,就算扣除醫保的抵扣,每年不下3萬的開支,這個數字依舊是高的嚇人。說什麼醫療保障的,大約也是家養的小白兔才有這種認知吧。他們並不知道外面世界真實的樣子,不能理解何為天價藥,沒辦法理解為什麼有醫保,病人還是吃不起。

至於說技術開發人員怎麼靠賺取維持積極性的問題,這倒是有些類似於前些年高速公路開通,對過往機動車收過路費,彌補興修高速路的開銷的做法。不同的是,醫藥行業稍稍特殊,畢竟人命關天,收多少錢合適,不能是憑藥企一張嘴吧?

相比小白兔的認知,冷血病才是更可怕的存在。冷血病跟程勇、警察、教父是完全相反的類型,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你死你的,管我什麼事?”;“這電影就是在煽情,騙眼淚兒,有什麼好看的?”。

前段時間甘肅19歲女孩因為被老師猥褻選擇跳樓,樓下站著上百人圍觀,沒人想著救人,反倒有不少起鬨的,嚷嚷著要跳樓就快點。誠然,女孩是患上了抑鬱症,但這不足以讓她這麼快走上絕路,如果不是樓下的一堆看客,還有那幾個良心被狗吃了的喊話人,她的心理不會這麼快被壓垮。她不是窮死的,她是被冷血的群眾害死的,但凡能讓她多停留在樓上一小會兒,可能結果就不一樣。

《我不是藥神》:最可怕的不是窮病,是冷血病

再比如,前幾天剛發生的泰國沉船事件,死難同胞47人,泰國有所謂領導人說是因為中國人貪便宜,沒走正規旅遊渠道,這才發生的悲劇。因為死難的人不是自己人,當然不會懂得什麼叫感同身受,一樣是犯了一種叫冷血病的病。

冷血病,是對別人的困境毫不在意,在旁邊看熱鬧。魯迅管這種事情叫“吃人血饅頭”,事發時不管不問,出了事想起撈錢,看笑話來著。

電影裡,如果程勇一開始就選擇了迴避買藥,呂受益和黃毛可能很快會死,就不存在後面救病人的事。對於個人而言,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選擇,卻能改變別人的未來。

所以,看到了最後,我忽然發現,最可怕的病,可能並不是沒錢治,反倒是冷血了,壓根就只想著看熱鬧,並沒有幫人渡過難關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