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笔墨穷于命的书画家 蒲华

富于笔墨穷于命的书画家 蒲华

蒲华(1832-1911),浙江嘉兴人,一度居住浙江台州太平(今温岭)及浙江宁波,最后侨寓上海。原名成,字作英、竹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胥山外史,室名九琴十砚楼、芙蓉庵,亦作夫蓉盦、剑胆琴心室。一生致力于绘画,癖好古琴佳砚。为人朴厚,淡于名利,性嗜酒,时酣酒肆,得兴时吟诗作画。与吴昌硕交往甚密,长达四十年,常聚题字作画,切磋技艺。以携笔砚出游四方,鬻书画为生。其能诗善书,擅画山水、花卉,尤爱画竹。宗陈淳、徐渭、郑板桥、李鱓之法,师法造化,独具一格。所作山水构思布局新颖,诗意盎然,笔力雄健奔放;写意花卉,多作梅、兰、竹、菊、荷花等,或作虬枝老梅,或画秋菊凌霜,繁花怒放,笔墨流畅,凝练,着色清丽、生气蓬勃,似阵阵芬芳,迎面扑鼻;或写墨竹,一竿数枝,挺立直上,风韵清隽,潇洒奇逸。吴昌硕题为:“墨沉淋漓,竹叶如掌,萧萧飒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其襟怀之洒落逾恒人也!”精草书。所作善用湿笔,水墨淋漓,线条流畅凝练,柔中寓刚,亦参画意,用笔似乱头粗服,奔放如天马行空,气势磅礴,自成一体。

内容:

释文:虎尾春冰安乐法,马蹄秋水进修方。

款识:子榖二兄大人正腕,丁卯三月,作英蒲华。

印鉴:秀水蒲华(朱),作英(白)。

鉴藏印:金鳌山鉴赏(朱),康德楼(朱)。

注解:

“虎尾春冰”,典出《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马蹄”、“秋水”,是《庄子·外篇》的两个名篇。上联的意思是说:战战兢兢,如踩虎尾,如履薄冰,这才是有真学问的人应该采取的态度。下联的意思则是:去参悟《马蹄》、《秋水》这样的典范之作,是静心修为的好方法。这副对联可谓对仗工整,用典巧妙,立意深远。

赏析:

蒲华书法如行云流水,率真自然,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张弛有度,力道千均。其用笔皆有法可依,追求古典,对二王,对篆隶,对唐宋,颜柳旭素苏黄米蔡,各家书法精华无不顺手拈来,却用的巧妙,奇矫怪伟,震撼人心,有大巧若拙之成,极富个人特色,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骨力洞达、流动多姿、变幻无穷,使书法作品产生出强烈的运动力和行挚力,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用笔流转和字法造势特征。

此联开篇“虎尾春”三字的左撇,即各具形态,变化万千,显示了极高的造型能力和书法用笔把控能力,瞬间进入一种变换高远的艺术领域。接下来诸字多有撇画,但依然各不相同,变换自然,最后“方”字的撇笔,凝练而又洒脱,如君子闲庭阔步,潇然出尘,又有“千槌打鼓,一锣定音”之美,悄然立定,收放自如。“秋”的稚趣,“水”的轻盈,“蹄”的轻松,“法”的挥洒,还有“修”的写法,让人联想起王右军,可似乎又是李北海。那么多的时空流转和思想变换,瞬间留于笔墨纸间,一般高手,何能为耳?

蒲华自小喜读书,能作文章,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其性格追求自由,与窒息个性的科举八股文格格不入,仅获“复试四等”,最终只得秀才,从此绝念仕途,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

他在嘉兴时,家境贫寒,曾租居城隍庙,但为人朴厚,淡于名利,一心致力于绘画。22岁结婚,与妻贫困相守,情感志深。这一时期,在他清苦平静的生活中,激起幸福的欢乐。他与友人结成鸳湖诗社,看花、饮酒、赋诗,意兴甚豪,部分诗篇,后人辑为《芙蓉庵燹馀草》。1863年,与蒲华相依十年的妻子病逝了。這对视功名富贵为身外之物,而注重感情的蒲华来说,打击沉重,悲恸情怀,难以自已。蒲华悼念亡妻诗中道出“十年结知己,贫贱良可哀。”“良缘何其短?!”的心境,表述其内心深深的悲痛。当时他32岁,无子女,但他只企求“魂兮返斗室”,从此不再续娶,至老孑然一身。后来寓居上海,邻里住的是烟花女子,但蒲华也能洁身自重。

蒲华携笔砚出游四方,以卖画为生。从台州到宁波再到上海,在这些地方留下了不少墨迹。蒲华的知友中友情最深的是吴昌硕,两人交往达40年,常在一起题字作画,艺术主张和意趣追求也相近,皆以气势取胜。蒲华谢世时身旁无亲人,吴昌硕等为他料理丧事。

蒲华癖好古琴,遇即购藏,视为心爱之物,故居屋名为“九琴十砚”楼。蒲华能诗善书、擅画山水,花卉、尤爱画竹,一生勤操笔墨,画笔奔放,纵横满纸,风韵清隽。师承陈淳、徐渭、郑板桥、李鱓的风格,在传统基础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所作山水大轴或册页,虽多作山居、读书等传统题材,但构思,布局新颖,诗意盎然。笔力雄健奔放,如天马行空,善用湿笔,水墨淋漓,线条流畅凝练,柔中寓刚。

他的写意花卉,多作梅、兰、竹、菊、荷花等,或画秋菊凌霜,或写墨竹,一竿数枝,挺立直上,或作虬枝老梅,繁花怒放;笔墨流畅,凝练着色清丽、生气蓬勃,似阵阵芬芬,迎面扑鼻。他的墨竹画,潇洒奇逸,吴昌硕题为:“墨沈淋漓,竹叶如掌,萧萧飒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其襟怀之洒落逾恒人也!”

蒲华性格放荡不羁,有豪壮的一面,也有落拓的一面。一生贫困潦倒,极不得志,吴昌硕在他的墓志铬上题“富于笔墨穷于命”,道出其一生经历。蒲华逝前画价仅仅能维持自身生存,略有结余即收藏古琴。他一生勤操笔墨,在晚清上海画坛中留下很多作品。蒲华爱喝酒,时酣酒肆,得兴时吟诗作画,加之性格平易,当时有前来求他写字作画者,也不计酬金多寡,时常是若为其代付酒资即可得字画。又有些前来求画者趁其畅饮,备笔墨纸砚,酒酣落笔,顷刻成幅,山水花卉,有求必应,因而有许多作品流传下来。

富于笔墨穷于命的书画家 蒲华

富于笔墨穷于命的书画家 蒲华

富于笔墨穷于命的书画家 蒲华

富于笔墨穷于命的书画家 蒲华

富于笔墨穷于命的书画家 蒲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