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套餐:去納斯達克裝X,只要8880元

區塊鏈套餐:去納斯達克裝X,只要8880元

過去幾年,明星大佬,微商主播,賣書的,做保健品的輪番在時報廣場上爭相露面,而現在,主角們已經順勢演變成了區塊鏈項目。一位國內的廣告代理商稱最近“一大半都是區塊鏈品牌”,還有的代理商專門針對區塊鏈項目推出“區塊鏈媒體套餐”。

區塊鏈項目發回國內的報道通稿模板:

“XX鏈此次將強勢登陸紐約納斯達克大屏,把數字加密貨幣展示在更多人面前,也將區塊鏈這一優秀的技術理念向全世界宣傳,而XX鏈作為區塊鏈創新的先驅代表,向世人展示其影響力並引領數字貨幣發展潮流。”

寶鏈、土豆鏈、Bodyone、信鏈、醫療健康鏈……一些你此前從未聽說過的區塊鏈項目,正堂而皇之地登上納斯達克大屏,在大洋彼岸短暫地露出後迅速回到國內密集鋪稿宣傳,冠上“受邀”、“強勢登陸”等名頭,成為其後續發幣的“證書”。

上大屏幕送媒體通稿

區塊鏈項目們的新寵

區塊鏈套餐:去納斯達克裝X,只要8880元

代理商發來的宣傳方案,報價8880元

其實,花錢就能上納斯達克大屏並非新鮮事,從形式上來看,代理商給出的廣告投放形式與一年前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客戶向代理商提交相關素材,圖片或視頻均可,登上納斯達克大屏幕後,代理商負責拍攝圖片及視頻,並聯系媒體發稿宣傳,路子還是老一套。

但在代理商給出的廣告方案中,納斯達克大屏上的露出時間僅有10秒鐘,投放廣告也多以中文為主,很難說可以起到什麼宣傳效果,區塊鏈項目為什麼會對這類宣傳趨之若鶩?

其實,真正為這些廣告主們所在意的是登上大屏幕後的媒體報道。雖然露出時間僅有10秒鐘,但代理商會有專人拍攝現場高清圖片及小視頻,配合大範圍的媒體報道,最大程度地曝光品牌。

“主要是後期的媒體報道,上完納斯達克大屏後會發新聞。”上述代理商邊解釋邊向記者發來一份以往報道的鏈接。本來是單純的廣告投放,在新聞通稿裡則搖身一變成為“受邀登陸”,並在稿件中同騰訊、阿里、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巨頭並列。

區塊鏈套餐:去納斯達克裝X,只要8880元

百度中搜索“區塊鏈 納斯達克”,出現大量區塊鏈項目“登陸”納斯達克的宣傳通稿

一位代理商將這種方式形象地稱之為“露臉方案”,“就是讓客戶上去露一下臉,然後拍視頻圖片回來宣傳。 播幾次播幾天國內沒人知道,就看你們自己宣傳”。

而上述整個宣傳方案,報價最低僅需8880元,與國內一些區塊鏈公眾號一條推送動輒七八萬的報價相比,這樣的價格不可謂不實惠。再加上納斯達克的“金字招牌”,也難怪區塊鏈項目會成為投放的主要客戶。

區塊鏈套餐:去納斯達克裝X,只要8880元

代理商向記者發來的區塊鏈廣告圖片

一家專業投放納斯達克大屏廣告的代理商稱,最近投放廣告的“一大半都是區塊鏈品牌”,他發來七八張廣告圖片,全部都是區塊鏈項目的廣告,“這是8月8號剛上的,”他還進一步透露,“18號之前已經排滿了,大部分也都是區塊鏈品牌。”

另一家代理商甚至貼心地推出了“區塊鏈媒體套餐”,在納斯達克投放廣告後,配套60多家國內專業區塊鏈媒體打包發稿,平均一家媒體僅需幾十元就可發稿。“我們是批量發佈平臺,所以相對便宜一些。”

“要不要財經媒體?財經和區塊鏈也掛鉤的。”在發來一串區塊鏈媒體名單之後,該代理商追問道。

一切為了發幣、發幣、發幣

那都是什麼類型的區塊鏈企業在納斯達克上投放廣告?這些區塊鏈項目為什麼要密集宣傳自己?

上述代理商透露,部分區塊鏈項目的宣傳是為了後續的ICO,即發幣融資。在打包的媒體宣傳服務中,一些媒體渠道可以對區塊鏈項目的ICO進行宣傳,然而ICO已經在我國全面叫停。

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上述在納斯達克大屏投放廣告的土豆鏈、信鏈、MHCC醫療健康鏈等多個區塊鏈項目均已啟動了ICO。

“為每個用戶提供‘隱私數據保險箱’式的存儲服務。”這個名為“信鏈”的區塊鏈項目在其白皮書中寫到,並表示從“信鏈與比特幣的產品功能對比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信鏈在產品上已經大大超越了比特幣。”

另一個在納斯達克大屏上投放廣告的區塊鏈項目“土豆鏈”看起來更加不靠譜,甚至有些“魔幻”。

它在官網上自稱為“全球首個分散式泛娛樂社群公有鏈”,“以區塊鏈為基礎,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社群、支付、徵信體系, 讓內容的分享不在取決於發佈者的關注度,而是在與該內容的品質和匹配度;通過token的激勵,促進內容的流通與價值生成。”

說了這麼多,有用的信息只有一條:“讓內容的分享不在取決於發佈者的關注度,而是在與該內容的品質和匹配度。”而且絲毫不在意其中還有2個錯別字。

看明白了嗎?這就是一個區塊鏈的今日頭條。但目前該區塊鏈項目還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唯一一個公開動作就是發幣。該項目在官網發佈的白皮書顯示,PT(Potato Chain)將基於以太坊ERC20標準發行Token屬性使用幣,總量為100億枚。

區塊鏈套餐:去納斯達克裝X,只要8880元

該項目在官網發佈的白皮書

前幾天,這個項目還跑去迪拜進行了路演,官方稱“此次發佈會到場人數規模遠超預期,達6000人以上。”但從新聞圖片上來看,會場到場人數似乎也就百人規模。

作為一個在海外舉辦路演活動的項目,整場發佈會的宣傳物料竟然都是以中文為主。

不過,想到土豆鏈在納斯達克大手筆鋪的廣告也都是中文,也就釋懷了。

區塊鏈套餐:去納斯達克裝X,只要8880元

土豆鏈在納斯達克鋪設的廣告

上廣告屏的項目多忽悠

實際目的為炒幣

還記得前一陣投資機構與幣圈大佬紛紛撇清關係的“2018博鰲亞洲區塊鏈論壇”嗎?這個碰瓷博鰲亞洲論壇的區塊鏈大會最終徹底淪為了一場鬧劇,上述在納斯達克大屏刊登廣告的區塊鏈項目“寶鏈”同樣出席了這場論壇。

一些自媒體發佈的通稿中,該項目是“由中外文化藝術品專家發起,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它的特點是“團隊對文物藝術品行業的現狀及痛點具備深刻洞見,並具備一定的行業影響力及追隨者。”

在一個名為“寶鏈TST李智霖”的新浪博客上,發佈了有關該項目的時間規劃,它在今年6月將發行代幣並完成融幣,發行的代幣為寶幣(Treasure Token/TST),發行總量100億。

區塊鏈套餐:去納斯達克裝X,只要8880元

寶鏈TST項目實踐規劃

你可別看到人家要發幣就說這是個空氣幣,該博客上稱寶鏈還專門推出了“投資人保護”政策,宣稱將要投入總價值為30億人民幣的文物藝術品作為冷啟動的“資產包”,如果發行的寶幣將來價值為零,“還有等值或升值的文物藝術品資產包,讓投資者無後顧之憂。"

最後還附上了項目聯繫人的電話號碼,並稱“對接團隊領導人有優惠政策”,就差說一句“快快拿起電話訂購吧!”

為了證明寶鏈的價值,其項目高級顧問孔維民在多個場合介紹稱,文物藝術品交易,缺乏公正鑑定、估值定價中心化、流通效率低、高仿贗品多等幾大問題。他認為,如果能將區塊鏈技術與文物藝術品相結合,將全面解決市場交易的痛點。

然而區塊鏈技術的特性是對數據存儲的不可篡改,這就意味著單純依靠“上鍊”無法解決物藝術品的防偽問題;甚至寶鏈宣稱的“缺乏公正鑑定、估值定價中心化”也無法由區塊鏈解決,原因是藝術品定價是一項專業的事情,只能靠相關有實力的專家、機構認證鑑定,作為普通消費者難以辨別。

由此看來,寶鏈要打造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很難實現其所謂對文物行業現狀及痛點的解決。並且寶鏈ICO的宣傳中稱,其將參與文物保護的門檻被放低,投資人只需要買入寶幣,就將一定程度上推高寶幣的價格,使得收藏家在線下購買文物藝術品上鍊變得有利可圖。種種跡象表明,其炒作意圖明顯。

截至目前,寶鏈科技的官方微博中,微博刪光僅餘一條圍觀朱深(微博認證為投資達人)關於ETP元屆的付費問答,且評論為零。

諷刺的是,在這個付費問答中,這位粉絲近5w的投資達人最後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實際價值不用考慮,主要是看能不能漲,祝你炒幣賺大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