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中状元,名字是关键——那些因为名字好而高中的状元们

想考状元,首要因素就是要取个好名,名不应时,想考状元那是终生无望呀。

清顺治年间的太仓考生王逵,学问精深,主考官将他排在第一,想推为状元。结果传胪唱名的时候,顺治听到王逵,便问,“王逵,是那个负心的王魁吗?”王魁是宋代话本小说《王魁传》中的主人公,在他落魄时得到山东名妓桂英的帮助,两人因此定情,后来王魁考中状元抛弃桂英。桂英自缢而亡,化为冤魂索命。这个故事被编为戏曲广为传播,王魁也成为了负心人的代名词,所以顺治才会有此一问。皇上随便问,主考可不敢不仔细想,小说里的王魁就是考中状元抛弃糟糠之妻的,如果这个王逵再给点成状元,最后也抛弃妻子,岂不是天大的讽刺,于是没再敢将他点为状元。无独有偶,清代同治年间的江苏考生王国均,文才出众,殿试时名列前十,结果慈禧太后翻卷子的时候,看到他的名字,认为王国均的谐音是“亡国君”,很不吉利,直接打到三甲,也就是殿试的最后一等。更惨的如唐代的李晋肃,好好的叫什么晋肃,弄得儿子要避父讳(晋与进同音)连进士都不能考。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诗人李贺。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想考状元就得好好起名。

能不能中状元,名字是关键——那些因为名字好而高中的状元们

清代乾隆年间胡长龄,他的爸妈就很有远见。胡长龄资质平平,文才一般,好在沉稳老练,一手八股文作的四平八稳。在殿试时本来在十名之外,乾隆皇帝翻看试卷的时候,看到了他的名字非常喜欢。当时乾隆皇帝年岁已高,他一生自负,自问无所不有,号称十全老人,但惟独寿命这个事,由不得他做主。一看胡长龄,就大喜说:“胡长龄,胡长龄,胡人自是应该长寿呀”。直接将胡长龄改为第一。我们都知道金人也是胡人,所以乾隆皇帝是将胡长龄当做是一个自己长命百岁的吉祥预兆了。不管怎么样,胡长龄成了乾隆五十四年的状元。

能不能中状元,名字是关键——那些因为名字好而高中的状元们

有个好名,是考状元的必备,有个好姓也是必不可少的。清代康熙年间的考生吴日永,整天为科考悬梁刺股都整的有点走火入魔了。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里神仙对他说:“你要是把名字改成三省,肯定能高中状元”,吴日永如获至宝,立即将名字改为吴三省(你是盗墓笔记看多了吗),结果还真神奇,康熙乙卯年乡试他一举通过,在填榜单准备放榜的时候,一个官员看到他的名字脸色大变,直接将他名字划掉,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平西王吴三桂起兵造反,声势浩大。什么不好姓,偏偏姓吴,而且还叫三省,吴三省,吴三桂谁敢说他两没关系。于是乎,吴三省同志落榜了。

能不能中状元,名字是关键——那些因为名字好而高中的状元们

有因姓落榜的,也有因姓高中的,而且是高中状元。唐代大中八年(854年),礼部侍郎郑熏主持科举考试,这一年一共录取了30个进士。取哪一个做状元可让郑大人犯了难。后来郑大人左思右想,终于选了一个叫颜标的做状元。据《唐摭言》记载,郑大人误将颜标当做颜真卿的后代,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忠直之臣,在劝谕叛将李希烈时英勇就义。当时考试的时候,徐州一带有人造反,郑熏想取了颜真卿的后代做状元、激励人心(志在激劝忠烈)。郑大人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谁告诉你姓颜一定是颜真卿的后代,爱因斯坦和爱新觉罗也没有一毛钱关系。后来新近进士谢恩的时候,郑熏一聊天才知道自己搞错了。但是木已成舟,无可奈何。这件事很快便传了出去,好事者还编了两句诗讽刺郑熏: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做鲁公。冬烘就是糊涂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