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這樣搞!

從2016年開始,大型傳統企業及區塊鏈技術公司都開始佈局以應收賬款模式為主的“區塊鏈+供應鏈”,目前已有部分的項目落地。這些企業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上具有天然的優勢,而區塊鏈技術能夠更好地預測企業風險,從而幫助企業擴大業務覆蓋範圍。

如今我國中小企業規模在逐漸擴大,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也日益提升,因此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是現在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看來,供應鏈金融是針對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最佳途徑,預計到2020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元。中小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如: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這樣搞!

抗風險能力差,管理成本高。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供應鏈金融中也存在這樣一種情況。由於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薄弱,在供應鏈金融中的話語權也不高,致使中小企業面臨的風險往往是最直接的。

信息不對稱。傳統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或者抵押貸款要求嚴格,供應鏈金融作為以上下游產品銷售為標的的融資,出於供應鏈弱勢的中小企業同樣難以與金融機構或者信息對稱,同樣難以掌握及判斷風險什麼時候發生及風險程度。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這樣搞!

缺乏風險緩釋措施。中小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中,融資機構往往會要求企業提供缺乏足夠的抵質押物,一旦出現風險,對於債權人的風險保障措施低。

供應鏈金融中的成本問題。成本是企業命脈,供應鏈金融彌補了中小企業年化融資成本8%-20%的空白。但是出於對中小企業的態度“收益彌補風險”的考量,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居高不下。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這樣搞!

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60%以上的小微企業無法獲得任何形式的的貸款,信託計劃融資成本約為16-18%,P2P網貸平臺融資成本約為20%,小貸公司的融資成本則在22%以上。融資效率上,因中小、小微企業信息不對稱不透明或無法提供抵質押物增加了盡調及風險評估的難度,使得融款申請進展緩慢或無法推進。

近期,相關政策頻頻出臺以鼓勵開展供應鏈金融。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將推動供應鏈金融向智能化發展。尤其是區塊鏈平臺的搭建,能夠推動資產數字化,從而實現可拆分、易流通、可追蹤的特性,極大的促進了商業信用的傳遞,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這樣搞!

對於是否需要佈局區塊鏈技術,搶佔市場先機,則需要各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本文總結了以下四點建議:

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門檻。與個人消費信貸和一般的中小企業信用貸相比,傳統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中需要核心企業的參與,以充分利用核心企業積累的上下游企業貿易往來信息與數據,具有一定的門檻性。大型核心企業基於自身優勢和實力,可以考慮自建平臺,利於鏈條縱向深度發展。而P2P平臺或第三方平臺往往以聯合中小型核心企業的方式,注重橫向的多行業發展。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這樣搞!

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成熟度。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在初期並不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自主研發需投入大量的時間與資金成本。此外,其應用還處於小範圍和小規模試點階段,包括核心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參與數量也較有限。如果考慮大規模應用推廣,則參與節點越來越多,數據量加大,隨之帶來的運算壓力將不斷加大,對區塊的處理時間、每秒處理能力及安全性都是挑戰。目前,市場上有多家區塊鏈公司,不管是已開源(如布比、分佈科技)或者是未開源代碼(如趣鏈科技),均已陸續開始為供應鏈金融參與者提供底層區塊鏈技術,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或實力的企業可考慮直接運用現有開源技術試點使用,在業務規模化後重點考慮符合國家技術規範和規劃戰略安全規劃,具備高吞吐量和低系統延遲的區塊鏈平臺合作。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這樣搞!

參與者的協同度。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基於一個共識機制,即需要多個節點的參與者互相配合與認同。例如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資金端,需要銀行對經由區塊鏈技術進行確權的應收賬款得到認同,完成線上確權後才能繼續審核及放款操作。因此企業在佈局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業務時,需全盤考慮各利益相關方的協同度,確保鏈上各業務操作環節能實現良好運轉。

應對監管的不確定性。監管層在鼓勵創新的同時,其政策偏於事中事後監管,對創新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初期並未採取強監管措施,因此,行業實踐者在創新創業初期,尤其是在技術佈局上,須做好對監管層的透明與公開,確保因技術和業務創新帶來的監管風險可控。P2P的監管發展歷程便很好的案例,只有公開透明,擁抱監管,才能逐步化解監管風險,為創新贏得良好的監管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