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山川網:有一種說法是,四川苦成都久矣。我個人認為這話值得商榷,就和河北苦北京久矣的論調一樣。

埋怨因為旁人所以自己過得不好這件事兒,其實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是,但是除了於事無補,再無其他益處。逆向思維一下,真把成都和北京拿掉,是否四川和河北就馬上逆襲粵蘇上位了呢?怎麼想也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倒是覺得,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這話,倒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當然這是文藝一些的說法,而學術一些的說法應該是,四川省嚴重缺乏城市的良性階梯化發展。在成都朝著“新一線城市”大步邁進時,其餘川內城市均未四五線城市。

比如廣東有廣州、深圳之外,還有佛山和東莞;比如江蘇有南京、蘇州之外,還有無錫和常州。如果覺得東部省份不好比,我們就用同是中西部省份的湖北和河南來比,湖北除了武漢之外,襄陽和宜昌可為副中心;河南除了鄭州之外,洛陽還可獨當一面。

但是四川除了成都外,形勢似乎就頗為“不容樂觀”。

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按照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全國各區域經濟數據來看,一線強市經濟總量已逼近3萬億,二線強市新門檻也已向1.5萬億靠近。那麼,在這樣的客觀經濟條件下,想要城市一個經濟總量靠前省份的副中心城市,起碼要達到三線強水平,這樣才有希望在未來三到五年間摸到二線城市的邊。

那麼當下三線強市的經濟總量標準是多少呢?東部地區,要達到6000~7000億左右的體量;中西部省份我們打下折扣,起碼也要4000~5000億的體量。因為既然是中心城市,哪怕是副中心城市,也要對周邊的一些小兄弟們形成相應的輻射力。如果連三線強市的標準都達不到,只是三線弱甚至四線城市的體量,那隻能說大家都是難兄難弟,誰拉扯誰還說不準。以此來看四川成都之外的各市,可謂冷暖自知。

不久之前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召開,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以及打造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會議一結束,眾多四川地市也紛紛召開市委全會,制定本地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戰略目標。

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而根據國家頒佈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結合近年來發展情況,四川明確了7個區域中心城市的候選選手: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七座城市整體呈現“C”字型向右延伸向重慶,如果以成都為川中,則川東北有四城,川東南有三城,依舊比較平均。

說來有趣,別的省份往往副中心城市至多有兩三個候選,個別省份有且只有一個。但是四川省除成都外過於“平均”的區域差異,造成了似乎誰都有機會,又誰都差點什麼的格局。

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綿陽

無論從哪方面看,綿陽都是四川副中心的城市的最有力競爭選手。在7座候選城市中,綿陽的經濟體量最高,也是2017年成都之外,四川唯一經濟總量過2000億元的地級市。

綿陽還是四川除成都之外的科教副中心城市,目前有10所左右高校,當然最主要的一定是西南科技大學,其他多為學院和職業學院。因為歷史原因,綿陽有很厚重的軍工背景,所以軍民融合產業是目前綿陽的主打方向。

因為工作原因,我還有幸接觸過綿陽現任市委書記劉超,簡單來說就是年輕有為,敢想敢幹,對於綿陽的定位比較精準,也一直積極主動出川招商引資。

綿陽唯一的遺憾,其實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由於所在成渝城市群的大定位方向上,是拉近成渝之間的距離,彌補川渝間城市的落後狀況,形成全新的經濟走廊,所以位於成都正北方的綿陽未來在交通和資源上較難從成渝大方向政策上獲得利好。

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德陽

德陽是綿陽之外,很多四川人眼中同樣具有一爭副中心城市的選手。

在經濟體量上,德陽和綿陽之間距離很近,所以誰上誰下,往往可能就在一兩年間就可以易位。所以經濟體量顯然並不是制約德陽成為區域副中心城市的主因。

距離成都太近,才是德陽先天的缺陷所在。德陽自身都還處於成都的直接輻射之下,所以如果德陽成為副中心城市,這顯然不符合四川期望在成都之外設置新的區域增長點目的。

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樂山

在7座城市中,樂山其實是最不顯山不露水的。

經濟體量不突出,產業結構不突出,地理位置不突出,對外宣傳口徑上也並未太多提及參與副中心城市角逐的具體措施。

對於區域副中心這件事兒,樂山顯然沒打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宜賓

宜賓和瀘州的情況非常接近,所以這裡我們不妨合二為一來看。

經濟體量方面,宜賓瀘州顯然不如成都背面的綿陽和德陽。但是宜賓和瀘州在有一點上是優勢明顯的,就是地理位置。

宜賓和瀘州地處川南經濟區,該經濟區被認為最可能率先成為四川省第二經濟增長極。地處川渝滇黔四省交界處的宜賓和瀘州,成為四川南向門戶定位先天條件優厚。在國家重點扶植西南四省的客觀背景下,宜賓和瀘州未來還將迎來更多利好。

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瀘州

上文的宜賓瀘州篇是合併來講的,這裡就不再累述。

大家只要記住,除了瀘州老窖,瀘州的地理位置還很優越就好。

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南充

南充的優勢其實也很明顯,第一是南充是四川的人口第二大市,人口體量位於700~800萬區間。這個人口體量,如果放在東部省份,基本上已經具備弱二線城市的人口入門門檻了。

第二是南充位於成渝二城之間,到成都、重慶二城幾乎是等距觀望的。由於地理優勢,所以鐵路交通發展水平再川內也處於較發達水平。

但是人口同樣也是南充重要的短板,南充人口體量雖然很多,但是人口持續都處於流出狀態。一個重要原因,是南充是農業大市,一產佔比接近20%,在成渝城市群中也被定位特色農業發展區,這顯然不符合年輕人的選擇方向。所以過於便捷的交通條件,反而加劇了南充人外出發展的意願。

四川苦無副中心城市久矣,成都之外,誰堪當大任?

達州

上文中提到南充的一產佔比過重,但事實上以上7城當中,達州的一產佔比才是排名第一的。農業大市,顯然無力承擔區域中心城市的重任。

地理位置上,位於四川東北部的達州雖然位於川渝陝的交界處,但事實卻是距離三省的經濟中心距離整體都較遠,且陝西遠離川渝,所以川渝陝“西三角”的想法實現難度很大。在這一先決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達州很難成為四川副中心城市。

最終我們發現,四川之所以會形成當下成都一城獨大的現狀,和川內其他城市普遍缺乏成為中心城市的客觀條件有很大的關聯。

以上城市無論誰想成為四川副中心城市,都還有非常遠的路要走。即使獲得了政策上的定位,依舊無力對周邊城市真正形成經濟輻射帶動作用。成都之外綿陽已是綜合最優,但最優選手距離副中心依舊距離遙遠,就更不要談其他城市。

所以現階段的四川提區域副中心城市,顯然還為時過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