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離騷和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講述了屈原對楚國的愛和怨

屈原我們都知道,他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他的詩都富有一種浪漫主義,他還開創了“楚辭”,他寫的那些作品,帶領著詩歌進入了另一個新的時代,對以後詩歌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他被譽為“中華詩祖”和“楚辭之祖”,代表作有《九歌》、《思美人》、《離騷》等,尤其是他寫的《離騷》有著其鮮明的個性光輝,是一篇宏偉詩作。

一首離騷和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講述了屈原對楚國的愛和怨

屈原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以《離騷》為中心,從《離騷》裡看屈原的悲慘愛情,只是此愛非彼愛,不知你們看懂否。司馬光之子司馬康曾說過:離騷的神韻,用一個字說明,那就是“怨”,他怨什麼呢?怨權臣奸佞、怨君王不明、怨眾人皆醉、怨自己獨醒,屈原之離騷蓋自怨生也。其實是這樣麼,並不,《離騷》固然有“怨”但更多的卻是“愛”,為何這樣說,請繼續往下看。

一首離騷和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講述了屈原對楚國的愛和怨

離騷

《離騷》是屈原對楚國、對君王、對祖先留下的熱土、黎庶百姓、一草一木和一魚一蝦等世上任何事物的熱愛。就好像一個熱情又淳樸的男子,喜歡一個美麗的女子一樣,他可以為她做任何事,哪怕捨生忘死。他愛得深沉,即使這個女子不理睬甚至誤解他厭煩他,但他還是執著不渝的為她付出,他為喜歡的女子送上這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只為博其一笑,哪怕女子把他送上的東西全部踐踏丟棄,但他依舊愛的發瘋。

一首離騷和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講述了屈原對楚國的愛和怨

楚王

即使那個女子為了躲避他而跟一個醜陋的地痞流氓交好,並結為夫妻,寧願天天忍受著丈夫的毒打和凌辱。他看在眼裡,雖怨女子糊塗,但他仍舊心疼,並感到痛苦、悲哀,他會怨自己的愚蠢,竟沒有本事使自己心愛的女人免遭不幸,所以他捨棄一切,只為暗中保護,並默默祈禱神靈可以讓那個女子能脫離苦海。直到他身沉江底,身死道消,仍在愛她,仍不忘為其擔憂,這才是《離騷》的神韻。

一首離騷和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講述了屈原對楚國的愛和怨

屈原投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這是一篇抒情詩,是他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直到死亡都不結束,這是多麼深沉的關懷與愛啊。通過離騷看屈原的悲慘愛情,你看懂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