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收购小蓝单车本身就是一步烂棋

滴滴收购小蓝单车本身就是一步烂棋

滴滴收购小蓝单车本身就是一步烂棋

在大家普遍认为共享单车市场渐成定局的时刻,滴滴和阿里的动作,又让这一市场格局波澜四起。

滴滴收购小蓝单车本身就是一步烂棋

1月2号,据媒体报道称,滴滴已在近期完成对小蓝单车的收购,并已签署收购协议。而在后一天有消息曝出,ofo获阿里投资10亿美元,滴滴却并没有参与此次融资。据了解,滴滴此前是ofo的第一大股东,连续4次注资ofo,占其30%左右的股权。

消息传闻,滴滴是致力于推动ofo和摩拜合并的一方,但前提是滴滴要派驻高管主导合并后的公司。由于摩拜和ofo双双拒绝了这一决定而导致合并议程搁置。在最新的消息中,滴滴与ofo的关系似乎也出现了裂痕。

早在2016年10月,滴滴便参与了ofo小黄车的C轮融资,之后ofo宣布正式接入滴滴出行,滴滴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App直接使用ofo小黄车。此后,滴滴向ofo派驻多名高管,然而2017年11月,ofo小黄车的滴滴系三位高管被爆“休假”。

在布局ofo之前,滴滴早就有向共享单车扩张计划,并且在内部孵化,代号“海棠”。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确认。在与ofo关系“决裂”之后,滴滴又将目光投向了在年前已经停运的小蓝单车,目前已经签署了收购协议。那么滴滴为何对共享单车有如此执念?

据滴滴此前表示,共享化、智能化、电动化将彻底重塑交通格局。为此,滴滴不断打造出行生态,战略投资二手车企业人人车,布局共享汽车,这自然也少不了共享单车。但在滴滴对ofo掌控受阻,以及摩拜的共享汽车和美团的网约车业务扩张显示滴滴的主体市场遭到冲击,所以小蓝单车可能就是在滴滴慌不择路时候捡起的一枚棋子。

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滴滴走的一步烂棋。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CCTV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刘兴亮表示“我知道滴滴早就想进军共享单车,我也看好共享单车这个领域,不过,如果滴滴收购小蓝单车的情况属实,这将是一步烂棋。”

第一,小蓝单车本身就是一个烂摊子。2017年9月末,关于小蓝单车退款难的消息不胫而走。用户反映小蓝单车押金到期无法返还,人工客服“无法接通”。在当年小蓝单车被曝出资金链危机时,消息称小蓝单车拖欠供应商款项约2亿元左右,涉及70余家供应商。

此外,根据原小蓝单车CEO李刚披露的数据,小蓝单车全国共投入了约60万辆车。其在鼎盛时期的累计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500万,日定单量500万。如果按最早每辆车要交押金99元(后来小蓝单车押金调整到199元)计,其收到的用户押金数额也高达近15亿元。

滴滴收购小蓝单车,也意味着将接手遗留押金问题,那么其可能需要为此支付最高15亿元的用户“补贴”。而滴滴要想正常生产并投放车辆,也需要解决原来拖欠供应商的约2亿元欠款。虽然这对于刚刚融了40亿美元的滴滴,算不上大的投入。但是小蓝单车在用户群体中已经失信,加之用户逐步形成使用习惯思维,滴滴恐怕很难扭转局势。

第二,共享单车说到底还是硬件产品。“就算滴滴不用小蓝单车这个品牌,要重新刷漆,换logo等等,是需要很大的工程,还不如自己重新塑造一个品牌。”刘兴亮表达了他的顾虑。

当前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如果滴滴要抗衡ofo或摩拜其中一家,全国至少需要投入700万辆单车。如果每辆车按500元人民币计算,滴滴需要在硬件上投入约35亿人民币,折合约5.3亿美元。如果再算上之后要投入的人工等运营成本,滴滴要在共享单车市场上保持相应的竞争能力,预计需要投入约10亿美元。

况且小蓝单车的供应链也亟待重塑,消息显示由于小蓝单车管理层经营不善,其供应链和资金链都是断层,硬件供应商和售后维修商关系已经破裂,滴滴接盘之后在供应链体系的重塑上也会是一个挑战。

第三是市场的切入口时期滞后。目前,ofo和摩拜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0%以上。近一年,哈罗单车作为一匹黑马,迅速完成了4轮融资,逐步侵蚀着二三线市场的份额。这三者的背后是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从流量导入、资金支持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支撑。

滴滴在没有占有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与拥有强大背景和用户资源的两大巨头竞争,这几乎是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另外,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也对共享单车的质量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容纳率接近饱和等问题都是滴滴向共享单车拓展的瓶颈。

但也有媒体称,此次消息可能是滴滴的一颗烟雾弹,用来增加与ofo谈判的砝码。不过截止此次发稿,双方仍没有官方回应此次收购事件,围观媒体众说纷纭,但谁也无法预估共享单车这一资本角逐的领域未来会有什么变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