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圈:深圳一家PE被抽中 山東一董事長列入黑名單

一場“限期自查”風暴,正攪動VC/PE圈敏感的神經。

9月28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罕見地通報了一項紀律處分:山東省一家創投機構——“雙興創投”以經營不善、業績虧損、準備註銷為由拒絕自查,最終公司法定代表人、合規風控負責人、董事長、信息填報負責人王真光被基金業協會列入黑名單,期限為1年。

根據通報,證監局下發自查通知,這家創投機構稱公司已不能正常運營,拒絕檢查;證監局快遞寄送的檢查通知,竟然被拒收;證監局工作人員多次致電該機構董事長,說明身份後仍遭到無故掛斷和拒絕接聽。

可以說,這是全國第一個因不配合自查而被處分的創投機構負責人,雙興創投也因此被外界稱為“史上最拽”私募基金

眼下,正是國慶長假前夕,但VC/PE機構仍不敢鬆懈。投資界獨家獲悉,深圳一家大型PE機構被抽中自查,目前正緊張準備相關工作,“這次我們被抽中的管理人下面可能有十幾支基金,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而多家VC機構合夥人透露,雖然自家尚未接到基金業協會的自查通知,但已開始組織人員根據中基協公佈的15各自查項目準備相應的材料了。

“史上最拽”私募基金:

拒收自查通知,拒絕接聽證監局電話

外界很好奇,這家跟監管“對抗”的創投機構到底什麼來頭?

資料顯示,雙興創投成立於2010年,註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公司法人為王真光。根據通報,雙興創投於2015年8月20日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司員工總數為18人。

此前,煙臺中安祥茂資產有限公司備案了“煙臺天使大學生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煙臺市雙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2支基金。根據公司填寫的備案信息,煙臺天使大學生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認繳出資額3000萬,其中投資於種子期和成長期的項目資金比例約佔60%,投資於成熟期項目的資金比例約佔40%,投資者3名;煙臺市雙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認繳出資額10000萬,投資方向為國家政策範圍內允許的產業投資,投資者4名。

根據山東證監局通報的情況,雙興創投“嚴重不配合”證監局工作,甚至以經營不善、業績虧損、準備註銷為由拒絕自查。

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3月,當時山東證監局對雙興創投開展現場檢查,發現公司嚴重不配合證監局調查,並在合規性上存在問題。經查,公司主要問題如下:

(一)公司嚴重不配合監管。2018年2月份,王真光在證監局下發自查通知時聲稱公司已不能正常運營,不接收自查通知,也不讓證監局對其實施檢查,其後拒收證監局快遞寄送的檢查通知。山東證監局工作人員多次致電王真光並說明身份後仍遭到無故掛斷和拒絕接聽

(二)公司運營狀態失常。2018年3月,山東證監局檢查組到達公司登記的註冊地址及辦公地址山東省煙臺市高新區創業路42號,發現公司並未在該地址實際運營。王真光回覆山東證監局稱公司運營虧損,場地、人員、資料均無。

(三)其他違規行為。公司未按要求進行產品更新或重大事項更新累計2次以上,未按要求按時提交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並被我會公示為異常機構。王真光本人無基金從業資格。

根據山東證監局通報的情況,雙興創投嚴重不配合行政監管部門的核查工作,公司登記備案信息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未按要求進行產品更新或重大事項更新。目前,公司已無法正常經營,不再符合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規定。最終,中基協

決定註銷雙興創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與此同時,中基協還發布一份紀律處分通知:將雙興創投法定代表人、合規風控負責人、董事長、信息填報負責人王真光加入黑名單,期限為1年

“限期自查”發威:VC/PE機構嚴陣以待

在VC/PE圈看來,此次雙興創投事件,背後是“限期自查”新規漸漸發威

9月20日晚間,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突然收到中國基金業協會下發的《關於限期提交自查報告的通知》(中基協字〔2018〕277號),要求管理人開展自查工作,內容包括四大方面15個要點,要求之細,歷史罕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系中基協親自操刀對存量管理人和存量基金業務進行規範性清查,在行業內尚屬首次。

最近幾天,“自查”成為VC/PE機構的大事,各家管理人奔走相問,是否有收到協會要求自查的通知

與此同時,一張關於《關於開展全面自查並填報信息的通知》的截圖在圈內流傳,引發關注。有消息稱,9月27日,深圳金融辦聯合深圳證監局向轄區內相關私募管理人發送了《關於開展全面自查並填報信息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自查風暴席捲VC/PE圈:深圳一家PE被抽中 山東一董事長列入黑名單

消息顯示,文件要求收到《通知》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如實填寫《自查工作情況表》和《私募基金機構及產品信息表》。

另外,《私募基金機構及產品信息表》的填寫需涵蓋所有公司存續產品情況;收到《通知》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要在2018年9月29日12:00前反饋上述兩張表格。

對此,投資界聯繫了深圳多家VC/PE機構,其中一家大型PE機構承認,公司已被抽中自查了,現在也正在準備相關工作。

對方表示,接到自查的通知後,公司高度重視,已經開始對所管理的所有基金按照自查的範圍或標準進行逐項核查,“接下來,我們要對核查的事實進行說明形成報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會徵詢內核及外部律師的相關意見”。

雖然這次“限期自查”來勢洶洶,但也並非傳聞中那麼可怕。“其實除了專項自查,平時我們也會按中基協的要求定期自查,如果平時定期自查的話,那對於專項自查就不會太被動了”。

即便如此,沒接到自查通知的私募基金仍不敢掉以輕心。一家VC機構合夥人透露,自家尚未接到基金業協會的自查通知,但仍然不敢懈怠,已經組織人員根據基金業協會公佈的15各自查項目準備相應的材料。

合規是第一要務!

私募基金“大洗牌”到了

如今,這份“史上最細”私募自查清單出爐,給私募機構帶來不小的壓力。

旦恩資本合夥人牛禹表示,機構日常需要應對太多審核自查,以我們機構為例,現在要受到受到證監會中基協、工商部門、稅務部門、託管銀行、估值服務機構,基金小鎮、母基金管理人等多個部門的監管,每個部門監管口徑均不完全一致,雖然增加了GP的工作量,但是嚴監管對促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要求GP在日常工作中嚴格控制風險,加強內部控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從長遠看是絕對利好的。

但對於眾多中小VC機構而言,人手本來就很緊張,如今各類審查自查接踵而來,工作量不小。對此,多位VC機構的合夥人表示,合規是第一要務,“從嚴監管”是理所當然,也是大勢所趨,GP應當全面配合監管,把日常風控,信息披露工作做好,才不會在核查時手忙腳亂。

此前,深創投副總裁蔣玉才曾在參加行業論壇時表示,最近中基協要求各個基金加強登記備案自查,就是因為現在股權投資行業混入了一些不太健康的因素,個別基金存在管理不規範、投資決策流程不嚴謹、風險控制不到位的問題,導致國家對股權投資行業的一些支持政策遲遲不能落地。此次的行業自查,就是為了減少這些問題,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

這是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以後私募基金行業自查有望常態化。結合如今的監管態勢,自查恐怕只是第一步,後續也許還有更震撼的“大招”,而這意味著,一場私募基金“大洗牌”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