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堂:楹聯闡析「官與民」橫匾提醒「清慎勤」

三省堂:楹联阐析“官与民”横匾提醒“清慎勤”

圖為位於河南省內鄉縣衙內的三省堂外景

三省堂是知縣辦公議政和接待上級官員的地方,也有一些涉及機密、隱私,不宜公開的案件在這裡審理。“三省”取自《論語》中“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提醒知縣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

河南省內鄉縣衙的三省堂以其懸掛於堂前的一副楹聯而聞名。該楹聯是清代康熙年間內鄉知縣高以永在內鄉任職9年間所寫的。

高以永,祖籍浙江嘉興,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調任內鄉知縣。當時,內鄉百姓為躲避清初戰亂紛紛背井離鄉,莊稼荒蕪,經濟蕭條。高以永自感責任重大,夜不能寐,秉燭研墨,寫下了三省堂前的這副楹聯。

楹聯上聯曰: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聯曰: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楹聯語言樸實,感人肺腑,上聯提醒官員要尊崇“民為貴”,以百姓為天,愛民如身;下聯則警示官員要淡化“官本位”思想,以勤政為己任,造福一方。

楹聯表現了高以永輕個人榮辱得失,重一官職責,以民為本的思想,闡述了官與民、榮與辱、得與失的辯證關係,如今已成為內鄉縣衙的鎮堂之寶。

除楹聯外,三省堂中還懸掛著一塊橫匾,上書“清慎勤”三個大字。“清慎勤”是清代皇帝勸誡為官者的箴言,出自三國時期魏國司馬昭訓長吏之言:“為官者,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置此匾於衙署,以提醒為官者要清正廉潔,謹慎處事,勤於政務,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省堂:楹联阐析“官与民”横匾提醒“清慎勤”

內鄉縣檢察院檢察長 黃玉林

河南省內鄉縣檢察院檢察長黃玉林說:“內鄉縣衙三省堂的楹聯蘊含了社會民眾對執政者的官德渴求。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官風決定民風,官風正,民風淳,官德好,百姓就會起而仿效。反之,官吏失德腐敗,國家就會走向衰落,及至崩潰。由此可見,加強官德建設意義重大。”

近年來,內鄉縣檢察院充分利用三省堂楹聯、牌匾等歷史文化資源,時刻警醒檢察人員注意官德修養,善於思考、分清是非,用好權力、造福於民,防微杜漸、抵制誘惑;在思想上始終保持清醒,在行動上始終保持理智,以平和、知足之心對待名利,以敬畏、淡泊之心對待權力,以奮發、進取之心對待事業,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浩然正氣,努力成為一名光明磊落、高風亮節、清正廉明、受群眾愛戴的法律工作者。(來源:檢察日報;本報通訊員王永強 馮建偉)

內鄉檢察官方微信 9月20日 星期四 第403期

策劃:菊潭君 建偉編輯:

趙耀 月恆 豆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