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将军在舞钢

1938年6月14日,烈日炎炎,王店街这天没集,街上只有三三两两行人,街西头路北的树凉荫下,站着一群人,一个乡绅模样的站起身,手搭凉棚向南看了看,又回身坐下。

王店街距离舞阳县城38公里,紧临界牌河,是从南阳进入舞阳县的门户。乡绅坐下之后,身边几个人七嘴八舌问他,听说老日离咱这没多远了,北京舞阳城的人都跑西乡去了,要是打过来咱往哪儿跑啊……

乡绅擦擦头上的汗说,别怕,有中央军在,老日能咋着咱?今天要来的人,就是中央军的大官,专门来带咱们打老日的!

乡绅说的这个人,就是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是民国时期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清末入淮军当兵,后投北洋军,升任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1933年5月,与吉鸿昌、方振武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6年出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冯玉祥将军在舞钢

冯玉祥为什么在这个时侯来到舞钢(当时为舞阳辖区,以下不再注明),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华北危机!中原危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38年2月,豫北全部沦入敌手。1938年5月19日,沿津浦铁路南犯的敌人占领徐州后,沿陇海铁路西进,于5月26日至30日连陷虞城、商丘、宁陵、民权、睢县。6月6日省会开封失守,日军直犯郑州东白沙,中原重镇郑州岌岌可危。9日,国民党当局为阻滞日军的进犯,下令炸开郑州东北花园口黄河大堤。

在抗战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冯玉祥将军从1938年元月初到7月初,经信阳、确山、泌阳,过象河关来到舞钢,沿途查看驻军防务,阵地工事,访问民间疾苦,发动民众抗战。

情真意切的抗日演讲

午后十分,冯玉祥将军带着少数随员及三十多名卫队终于到达王店。

王店街的农民们听说来了一个中央军的大官,都蜂拥而出看热闹。最初大家商量用八抬大轿抬他,可是偌大一个王店街竟然没有找到一顶轿子。他们就特制了一顶轿子:把方桌翻过来四腿朝上,订上兰布围子,两边用轿杆绑到桌腿上,中间放一小凳子。冯玉祥将军推让不得,只得坐在特制的轿上。轿跟前有八个警卫,不带枪,每人腰间插一圈飞刀,前面有十几名卫兵开路,后边有十几名卫兵压阵,身带一长一短,威风凛凛,再后面是十几名招收的入伍青年,然后就是百余名随从官兵。

冯玉祥将军在《我的抗战生活》中这样描述:“这一天,我在这个镇的一个戏台上(王店街关帝庙戏楼)跟他们讲话,到的人很多,也是说非抗日不可,要对得住祖先,要对得住子孙,只有拼命去抗日。说着说着台底下喊起来了,都愿意去。跟我去的人,看见这种事都觉得非常稀奇,怎么回事呢?有人告诉我说,离这不远的一个镇上,那里有二十几个跟我当过排长、连长、营长的人。百姓们都知道,跟着我不识字的可以识字,不会写信的可以学会写信,有许多在家里不守本分的,到军队几年以后,变成很规矩的人,并且是一个忠于国家、孝于父母的人。这样一年一年的相传久了,他们都知道当兵可以救国家,并可以救自己。所以,来得非常踊跃。我就叫张公干把他们都编起来,带到张自忠将军那里去。”

15日上午,风和日丽。冯玉祥将军离开王店,经尚店来到接官厅,住在临街路南三间瓦房内。下午,冯玉祥在街中路南召集群众大会。参加会议的约一百多人。冯玉祥神采奕奕地健步走上门台,讲道:“人人耳朵里都听说过冯玉祥,究竟冯玉祥是什么样子呢,我就是冯玉祥。”

冯玉祥看上去五十来岁,大个子,很胖,身穿重蓝色军装,脚穿一双皮鞋。他又讲道:“日本人惨无人道,他们用杀一个中国人割掉一个耳朵来比赛杀人的多少。他们把耳朵穿成串子。有那么大的耳朵(用手比大的),他是谁的,是八十多老太婆的;还有那么小的(用手比小),他是谁的,是三岁娃娃的耳朵。日本鬼子来了,老的小的都杀光,你们说我们抗日不抗日?!”群众由毛骨悚然转为切齿痛恨,愤怒的火焰在胸中燃烧。

冯玉祥将军在舞钢

冯将军讲完话,联保主任王耀九动员两个弟弟和一些青年到冯将军住处要求参军,冯将军从屋子里出来和他们见面,并摄影留念,还赠书一本。

亦勇亦义,心中装着贫苦百姓

1938年6月16日上午九时许,冯玉祥将军离开接官厅到庙街,住在临街高老五家。

庙街当时是牛郎乡公所,冯玉祥一到,乡长闻讯赶去求见,被冯玉祥拒绝了。当地的一个乡绅,穿一身纺绸大衫,头戴硬壳夏礼帽,手持文明杖,摇摇摆摆去见冯玉祥。卫兵通报给冯玉祥,冯隔帘一看他的打扮,断然拒绝接见。这个绅士刚走,农民张金木,戴个大草帽,穿个破裤头,到庙街修锄头,听说冯玉祥来了,前去相见,门卫刚要拦住,冯玉祥将军在屋里说:“让他进来。”起身热情相迎。

第二天,冯玉祥离开庙街前往卸甲店,走到庙街白庙岗,只见许多群众满身汗流正在修路,就下轿问道:“民工们辛苦了。”冯玉祥平时最爱栽树,到庙街他亲眼看到因修路而伐树,心里很不忍,问谁叫你们修路的,怎么大热天的这时要修。民工们回答是乡长派来的。立时让人去叫当地乡长问话。乡长和那个区员都来了,两人给冯玉祥举手行礼,可冯玉祥正在气中,礼也没还。

原来,乡长听说冯玉祥要去卸甲店,考虑庙街北白庙岗一带路不好,过轿不方便,出于对冯的尊敬,连夜派民工抢修。直到第二天冯玉祥将军走到那儿时还没修好。冯玉祥十分生气,说:“你们从不体谅百姓的苦处,动不动调遣民工服役,影响农活,今天修这路就是实例。你们伐百姓的树,毁百姓的地,毁百姓的庄稼,这些一律由你们个人赔偿。说起来是给我修路的,叫百姓骂我,现在你们就叫民工停工回家。”随后民工们开始动身回家,一路上都在说冯玉祥将军的好处。

深入人心的动员

6月17日,冯玉祥将军从卸甲店到舞阳县城,恰逢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的队伍自台儿庄战斗撤到这里,人员损失很大,在这里招了两个星期的兵,只招到十几人。

冯玉祥知道了这个情形,就在县城西北大操场召开了一个军民联欢大会,到会百姓一两万人。当天,下着蒙蒙细雨,路上的泥浆足有半足来深,每个人的腿、脚、膝盖下边全是泥桨。冯将军站在桌子上,头一句话就是:“把警卫都撤了,请后边的(老百姓)都过来,都上我跟前来,我不怕,没人刺我。过来!过来!”

冯玉祥将军在舞钢

他指示先预备许多板凳,请老先生老太太们坐下。大会上,冯玉祥特别提到:“据我所知舞阳县同我共过患难的人,至少有六千人。”接着向大家讲非抗日不能救国家,非抗日不能救同胞的道理,号召有热血有良心的青年,都去从军杀敌。坐在前边的老人们都很高兴,有的站起来说:“我愿意叫我的儿子去当兵,跟你去吧!”冯玉祥说:“不要跟我去,到庞炳勋的军队,如同跟我一样。”他问人们打仗怕不怕,并说:“不用害怕,小日本,人不多,地方不大,粮食不够吃,我们拿十个人换他一个人,就把他换光了。现在我们又打了个大胜仗,在台儿庄、在临沂。咱们的部队才从那边撤下来,在这儿休息休息,整顿整顿。这是为国家出过力的部队,你们不要害怕,是我的兵,不会骚扰你们。”冯玉祥讲完后一个星期,庞炳勋就补充了八千多人。

据李士凡(原名李德清,王店人,1938年入冯部当兵,曾任排长,冯玉祥的随从秘书,解放后在中国革命博物院任职)回忆:“他每讲话,总是站在高台子上,或高桌子上,但总要搬些凳子,给老先生老太太坐着。另外预备一个树枝,树枝上放一个小草帽,草帽里放草,搁几个鸡蛋,以此形象地讲保家卫国的道理。他说:‘人家砍你的树,你不管,只知道保护你的窝和蛋,可树枝一倒了,窝也完了,蛋也完了!’这样讲法,惊心骇目,人人易懂。”

八十多年过去了,战争年代距离我们都已经非常遥远,但在舞阳县以南不少地区,冯玉祥将军抗战时期不辞劳苦为抗战救国事业奔走的往事,至今仍被人传颂,很多抗战老兵也都是那时从戎。冯玉祥将军在舞钢路过的短短几天时间,成为舞钢现代史上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并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钢城儿女的报国之志、爱国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