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前言:

拖拖踏踏追了3個月的《繁星四月》在七月末八月初看完,承諾寫的評論又拖到了現在。人的惰性實在可怕,動機不強可能什麼都幹不成。就像你原本就從20歲走向60歲,平平庸庸會到,不甘人後也會到,同樣會到,為什麼不讓自己從20歲走到60歲時更有價值一點呢?

無巧合不成書,雖然《繁星》的巧合那麼多,但知識女性的成長卻是我最關注的。

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這部劇的新穎點挖掘得深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聚焦福利院長大孩子的心理,第二個是失獨家庭父母精神狀態問題。可以說,這部戲的兩個靈魂人物,分別代表了這兩個問題,一個是葉繁星,一個是崔鳳萍。這兩個問題聚在一起之後又通通指向女性的成長。女性,尤其是知識女性的成長,是難於男性成長的,她們的成長從頭到尾看起來都是掙扎得不要不要的。人的認知能力越強,思想複雜程度也越高。

看著葉繁星掙扎的內心,京華也會聯想到自己的一些曾經,那些日子裡,在別人眼裡,你安安靜靜的,但內心卻是兵荒馬亂的世界。我曾經在紙上寫,現在經歷的一切都不會是沒有用的,凡不能毀滅你的,必使你強大。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1)

首先我想說的是孤兒院、福利院孩子成長心理缺陷問題

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他們沒有父母,只有一群跟他們一樣是孤兒的同伴。誰都無比渴望父母的愛,渴望被領養,渴望著能有一天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成長,只可惜,這樣的孩子在感知到自己所處這樣的環境時,他們的心理已經是有了問題。就像葉繁星,正如簡易,也像他們小時候那個被養父母領養了幾天而又被退養最後被車撞死的孩子,他們童年的心酸,誰也無法真正理解。

葉繁星是一個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典型例子,她內心敏感,渴望被愛,害怕失去。所以一開始她被領養被寵愛時是覺得自己超級幸運的,但是過了幾年,她的養父母有了孩子,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她一如既往地愛著媽媽,媽媽不理她,只會牽著妹妹的手;明明她和妹妹各自有一份巧克力,妹妹要搶她的,媽媽只會說,你是姐姐,不能讓著妹妹嗎;妹妹出點什麼事,全是她的錯,動輒還要挨下打;最後媽媽居然要把她送回福利院……這對於她來說,真的挺難承受的。長此以往,心理上的不公平負擔加重,一念之差,也會做出讓她後悔一生的錯事。

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不過後天教育是尤為重要的,這在葉繁星和簡易兩個人的對比上也可以看出。葉繁星只是心理敏感,而簡易則是心理扭曲。簡易一直認為,是葉繁星搶走了他在葉家的位置,所以長大之後心心念唸的,便是勒索威脅葉繁星,而且在他這麼多年的執念中,他最喜歡的也是葉繁星,手機裡全是葉繁星的照片,雖然她一直威脅葉繁星,說什麼要讓葉繁星身敗名裂,但他最終也沒有去做,而在四月找人曝光了葉繁星丟妹妹的歷史之後,他想的居然是要給葉繁星報仇。而葉繁星呢,她一念之差丟了妹妹,但是因為她所處的教育環境以及她本身的良知,都在鞭撻著她,她因此痛苦掙扎20年,沒有人能夠真正體會到她的痛苦。而她也不斷地努力,讓自己成為了一個閃閃發光的人。不管20年前如何,現在的葉繁星都是非常完美的一個人,工作認真,處事大度。

(2)

失孤父母也是當今社會一個特殊群體,這個問題我在看電視劇《嘿,孩子》的時候深有感觸。而《繁星》裡的崔鳳萍便是一個典型的失孤媽媽。當然葉繁星也算是她的孩子,但是畢竟不是親生的,這個跟中國傳統的重視血緣親族不無關係。

葉廣國也就是崔鳳萍的丈夫也曾勸過她,但是她說,一個失去自己孩子的母親心理能正常嗎?這句話說的我差點落淚,母親其實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最憐愛的一個人,我們的社會得以持續發展,女性的母性行為給了這個社會以溫暖的關懷,讓一切顯得並不是那麼冷漠,而崔鳳萍作為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而且是一個知識女性,這20年來她怎麼能放得下?儘管她對葉繁星有著養育之恩,但這20年的家庭冷暴力也是深深傷害了葉繁星,而她自己也在一日復一日的酗酒、尋找中失望又痛苦。

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失去孩子的家庭,是沒有辦法圓滿的。更何況,一開始崔鳳萍是很難生孩子的,所以好不容易生了一個孩子,那便是百般的寵愛。對葉繁星的忽視,也在所難免。在我們中國這個社會里,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說到底還是有區別的,就算是事事表現淡然的葉廣國也是如此。如此說來,其實崔鳳萍在葉繁星小時候對自己孩子的偏心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電視劇裡的人都無法瞭解全部的過程,我們作為看客,儘管看到他們這個故事發生的角角落落,但並不是當事人,當事人也無法全部都理解這所有的道理。在這世間,也儘管有很多的磨難,我們總是應該歡歡喜喜地活下去。

(3)

葉繁星與崔鳳萍的苦難源於她們所處的環境、所遭遇的事情,而這些又共同指向了女性的成長。

在文章的開始,我提到過,其實,女性的自我成長是要難於男性的。這裡面的對比是崔鳳萍和葉廣國夫婦倆,他們對丟失女兒的事情確實一直耿耿於懷,但是葉廣國表現得就比崔鳳萍淡然得多,因而崔鳳萍的痛苦明顯是大於葉廣國的。

戚薇與崔鳳萍的飆戲,讓人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她們心裡的傷痕,崔鳳萍越是痛苦,對葉繁星態度越是不好,葉繁星也越是害怕四月回家,兩個人一直在互相傷害。兩個問題女性湊到一起,讓這部戲所探討的東西便加深了許多。

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兩個人都是有問題的,也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兩個人活得都非常艱難。掙扎痛苦過後,那些害怕來臨的災難來臨之後,剩下的便是她們各自蛻變的成長

人的情商都是經歷逼出來的,這部戲裡面的愛恨糾葛沒有贏家,只有承受痛苦過後更豁達的境界。看到她們的悲歡離合,我們也該想想自己的生活。

後來,崔鳳萍在看了葉繁星的日記之後,去醫院看葉繁星,說,葉繁星從未長大,她如今為救四月自己重傷與20年前丟掉四月其實是在做同一件事,都是在傷害她的女兒。我知道,在這裡,崔鳳萍已經原諒了葉繁星,兩個人的包袱也都放下了。

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評論|戚薇的故事裡充滿女性成長的不易,我們無法評判是非

人經歷的糾結就在於自己過不去,然而過去了也雲淡風輕了。我們不去評判這其中的是非,只是用心去看看她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又是如何完成了自己的成長。

關愛女性的成長,似乎會比評判是非更加能夠讓我們懂得憐憫和同情。

我總是希望,我們都好好長大


文|京華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