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没了”,企业却做强做大了,很蹊跷?

过去,企业的成功往往决定的是企业老板个人干出来的,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新锐”企业的快速成功,已经不再是企业老板一人在起作用了,而是他们借助“合伙人模式”取得事业上的伟大成功。具体我们还是先看一些成功的企业案例:

老板“没了”,企业却做强做大了,很蹊跷?

(合伙人4.0开创者刘阳老师)

一、小米仅用8年就创造了年销售额千亿的神话

小米的成功不仅仅是雷军一个做的,而是他的7大爱将们:合伙人,成就了今天小米的今天市值1000亿美金。

这就让我们想到最初,创始人要成功,就必须定好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找合伙人,建立合伙人机制,才是企业制胜关键。现在有一个典型的小米找合伙人的案例:据雷军公开表示,小米提供可选择的报酬,邀请任何人加入时会给三个选择条件:你可以选择和跨国公司一样的报酬;可以选择2/3的报酬+股权;也可以选择1/3的报酬+股权。提供股权激励的门槛并没有设置得很高,如,客服人员只要工作半年以上,工作表现得好,就给期权。通过这种合伙人模式,最终,10%的人选择了不要工资或者1/3的工资,80%选择了2/3工资,剩下10%的人选择选择跟跨国公司一样的报酬。现在我们通过小米今天上市结果来看当初的合伙人:据说小米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就推行了全员持股、全员投资的计划。小米最初的56个员工,自掏腰包总共投资了1100万美元。

老板“没了”,企业却做强做大了,很蹊跷?

(小麦企业logo)

作为小米早期的14位合伙人之一,当时唯一的女员工小管听说公司要推全员持股,为投资小米卖掉了自己的嫁妆。如今小管得到的回报,恐怕抵得上1万套嫁妆都不止。

据坊间传闻,小米上市以后,前100名员工身家过亿,前1000名员工身家过千万,妥妥达到财富自由的门槛。

这就是小编要说的第一个合伙人案例,如果当时仅靠雷军一人来搞小米,今天也不会有这么辉煌,而在于这么多合伙人联手打造8年之久,铸就了今天的上市。

老板“没了”,企业却做强做大了,很蹊跷?

二、18万华为人如何保持30年奋斗不息?

对于华为大家更是熟悉的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企业,成了众多中国企业学习的中心:华为模式有一个经典引以为傲:以奋斗者为本。成为各个企业顶礼膜拜,这就是当初创始人任老板的初心,成就了当今的18万华为人全员合伙,带给企业取得了30年的持续成功,这不能不说,这是合伙人模式首次在中国本土管理模式的真实再现。

老板“没了”,企业却做强做大了,很蹊跷?

三、碧桂园用3年的时间一跃成为地产巨头?

2018年1月5日,碧桂园发布公告显示,公司2017年共实现合约销售约人民币5508亿元,首次超越万科、恒大,成功“登顶”。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32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从329亿元到5508亿元,规模急速增长背后,碧桂园内部正在进行一场组织架构变革,以便更好地管理其分布在全国各地上千个房地产项目(2010年仅为84个项目)。这场“手术”中,碧桂园在2014年中国企业合伙人元年,是第一梯队实行事业合伙人和项目跟投资,这一管理机制推行的短短3年时间,一跃让碧桂园成为地产巨头,这无疑不说明了合伙人带来优势,而不再是企业老板一人之力所及。

综上所述:小编借用别人的话来讲:职业经理已死,事业合伙人时代诞生;未来不是人才的竞争,而是事业合伙人制。

老板“没了”,企业却做强做大了,很蹊跷?

通过大大小小公司采取的合伙人模式成功案例来看

合伙人(奋斗者)宣言:我们愿意以公司为平台经营一份属于我们共同的事业。我们愿意与公司背靠背,用我们青春做赌注来践行我们共同的事业;我们高度认可并传承公司“共担、共享、共创”的文化理念,做大我们的事业。

关于《合伙人4.0》课程现场内容,请参加8.25-26(周六周日)郑大总裁班和9月19-20的人大集团化总裁班现场,一睹刘阳老师在合伙人模式方面的成果

温馨提示:打开“了解更多”看刘阳老师的免费《合伙人4.0》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