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聚焦小微企业「失血」难题,专家称财政政策「输血」空间大

各方聚焦小微企业「失血」难题,专家称财政政策「输血」空间大


各方聚焦小微企业「失血」难题,专家称财政政策「输血」空间大


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层面都提出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9月4日,央行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召开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央行行长易纲指出,要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几家抬」的办法,激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畅通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对此,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昨日表示,长期以来,各类金融机构在给小微企业授信贷款时较为谨慎,目前我国来自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融资的小微企业融资比例大致为40%和60%。与金融市场更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正规金融机构的占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看来,随着年中以来一系列政策的推进,信用债的利率尤其是部分中低评级的信用债利差有所收窄,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所改善。

各方聚焦小微企业「失血」难题,专家称财政政策「输血」空间大

如近期央行和银保监会多次出台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包括通过三次降准释放共计1万多亿元资金定向支持小微等普惠领域;下调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MLF的合格抵押品范围等。

在明明看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还是需要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种融资工具。从政策角度来看,如央行定向降准、提高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及增加MLF的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其它政策,如财政补贴政策,减少中小企业的税费压力,以此来共同降低中小企业的成本问题。

鄂志寰认为,除了上述举措外,监管部门还可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以鼓励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而在财政支持方面,财政部可参照香港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SFGS」的经验,优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机制,为缺乏抵押品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此外,还可参照香港成立商业信贷数据库,帮助小微企业取得银行信贷支持。

「若监管部门能主导商业银行间建立信息完备齐全的商业信贷数据库,则能在提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时,帮助小微企业获得公平有效的信贷服务。」鄂志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