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南京家长从小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幼小衔接班等,难道不报班孩子以后就真的没有竞争力吗?

芝麻育儿笔记


既然是问到南京,我就在南京,本身又在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为什么要报各种兴趣班,因为南京的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方面存在严重的焦虑症,仿佛有人拿着鞭子在后面赶着他们一样。

南京孩子的暑假班,据我所知基本上在五月份就大面积报名了,有的甚至还要早,名声好点的班迟了就没有名额了。我认识一位一年级的孩子妈,五月份的时候她就跟我说给儿子报了智力开发、新概念英语、看图写话等四门课,四门课说花了她将近两万块,让她感觉压力山大,一个暑假她两个月的工资还挣不到那么多呢。

家长为什么要如此?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家的孩子跟班上的学霸总是存在着那么一点距离,而那么一点距离始终无法超越,就是每次考试差了那么两三分,就是每次只能在前五名到十名的范围内,而到不了更理想的成绩,所以得拼。

回想我们读书的年代,父母根本没空管我们,也不知道成绩究竟是好是坏,反正送你去读书了,好坏全看天收。结果呢,就是有的有得收了,有的没得收。现在家长不认可这样的现实,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智商跟人家有没有区别,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有新冒出来一句叫暑假就是弯道超车(也不知哪位有才的人写的脚本),于是家长们都拼了。

家长如此,培训机构就更不会闲着。我周末上课的那家培训机构,也是差不多在五月份就约了我。其实,在那之前还有两家约我,但是因为这一家做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而且他们跟我说课多,所以我就把别处给放了。一期班上三周。暑假其实已经四周下来了,是因为有一个班是第一周的最后一天才报名进来的,所以等于一期我上了四周。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人报了二期,所以我从下周起上第二期的课,我的课要坚持到8月20号左右,原本打算出去玩之类的,基本都是泡汤了。好在二期的班级科目跟一期的一样,不需要另外备课了,所以要相对轻松不少。

暑假上不上课,家长很纠结,有的时候感觉在赌。谁都怕自己不去上,人家上了就超前了,等到开学后差距更大。所以不敢去赌把这个假期给放掉,不管经济实力够不够,时间精力够不够,都要赶上那一趟。至于补了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只能说,钱花下去了,总比不花心里有所安慰,不至于后悔,这就是现实。


苏小妮


不独南京家长,实际上全国的家长都热衷于给孩子报班。越是一线城市竞争越是激烈。

我因为工作关系容易接触到3-6岁的小朋友。你们能想象三岁的孩子,要参加个夏令营家长需要查档期吗?事实就是如此。我有和一个五岁的小朋友聊天,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培训班。包括小主持人班、民族舞班、英语班、游泳班、数学思维班、跆拳道班以及国学班。孩子负担太大了!


这些热衷报班的家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跟风报班,看到别的孩子在努力学习,自己就感到焦虑和恐慌。对于这种家长其实不一定就有利于孩子成长。因为缺乏规划,到了小学要砍掉很多兴趣班。

另一类家长很清楚孩子的优劣处,选择孩子兴趣和天赋加以培养,长期坚持下来。这种家长的孩子在今后更有竞争力。


同样完全不报班的家长也分两类,一种是放养式,完全不管孩子。一种虽然不报班但是会针对孩子的性格找一些活动给孩子。

至于最后那种孩子更有出息,则是父母更用心,更科学的孩子更有竞争力。包括父母自身的眼界和经验都是孩子的助力。

最后,管坏的孩子比不管更糟,高负荷大量培训班如果让孩子感到厌学那还真的不如不管的。


亦君说书


先来说说家长的心态,我在南京生活,不得不说,南京的家长给孩子上各种课外班的劲头真的非常火热,多的给孩子一周上5-6种课外班,少的呢,也在不情不愿中看到大家都报了,生怕落后,于是也报个一两个。能怎么办呢,家长也很可怜,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家孩子报班了进步了,而你家孩子原地不动则是不进则退,普遍的学业水平都提高了,那你不就是落伍的吗?所以我看到很多家长一边怒骂,说现在学校不负责任都不教东西,痛恨什么都要课外自己补,一边还是得乖乖地掏钱。

再来说说目前的教育体制。我已经听到不下一个家长抱怨过,学校放学太早,小学下午两三点放学,孩子不在学校里学,只能找兴趣班安放了。另外,家长们也提到,现在考试的内容是一个大圈,而老师上课教的内容是一个小圈,这之间的差距和空隙只能靠课外去补。和我一起大学当老师的同事也表示对现在孩子学习的压力感到头大,奥数奥英的题目连她这个大学理工科老师都吃不消…再说说学校对于这些兴趣班补习班培优班的态度。学校的老师公然提出可以去上某某课外补习班,这种情况在我当年上学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我从小到大的老师,私以为,他们会觉得没把学生教会为耻,他们会向学生推荐某本教材或者练习册不错,学生你有任何问题听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随时来问,反复给你讲解直到你清楚明白为止,把每个学生教会是作为老师的责任也是义务,他们的宗旨是,能力以内,教到最好。反观现在的不少老师,甚至课堂上留一手,剩下的想听就来补习吧,还有攀比家长送礼的现象,简直叹为观止。

所以,在这种学校不教课外教的现实下、在众人报班的大潮中,不报班,似乎孩子难以立足,做家长的也觉得有点对不起孩子……

那么,从报班的科学性上谈谈,是不是真的有帮助,有多大的帮助?效果因学生的吸收程度而异,因老师的教学方法而异。以我自身为例来说说,我是从小不太用父母操心、学习比较好的孩子。我也上过补习班,小学三四年级上过作文,初二上过数学,高二上过化学(后来停了)和物理,但是总结一句,大多数无功无过!真正通过补习班逆转学业的情况非常少,我曾经碰到过,就是小学三四年级上过一个创新作文班,老师真的是让我脑洞大开,经常从新颖独特的角度给一个作文立意,别出心裁,让作文与众不同地出彩。自那以后,我的作文开悟,经常考场上写出佳作,还拿了不少奖。除了感激当时作文老师非常特别的教学方式,也和自身当时的开悟有关。再后来我上的数理化补习班,可以说是作为自己额外的“加餐”。前提是,我本身非常善于总结和归纳,也善于琢磨和悟到规律,去课外补习完全是自己的选择,目的在于通过更多的题目和讲解来领域课本上最基础的“元知识点”。

所以我想说的是,课外补习班的知识密度通常很大,去之前首先考虑一下学生的吸收通道是否打开畅通。知识和题目是无穷无尽的,但围绕的全是课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和定义,基于最根本的原理衍生出来的。把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吃透,布置的习题做透,稍加一些经典题型练习就能举一反三。因此,如果课内的老师足够好,就好好利用课内老师的资源,如果认为课内老师不够你学,要课外加餐,那前提要保证学生善于消化吸收善于琢磨总结,才能尽可能大地保证学习效果,不然,积食的感觉你懂得。

我是芝麻大酱,复旦硕士毕业,现为大学老师,二宝妈,一直坚持在教育育儿和自我教育的路上,希望和大家分享所学所得。大家有任何问题和观点欢迎互动留言或向我提问。


芝麻育儿笔记


为什么要上幼小衔接班(教拼音和简单计算类型的幼小衔接)?

一。部分孩子上了幼小衔接,导致入学孩子知识起点不均衡,于是部分老师甩锅。

我们不在南京,而是苏州地区的小镇。小孩子早一年入学的老乡对我说过,孩子大班时关于小学招生说明的家长会上,老师明确要求家长给孩子报幼小衔接。我很震惊,难以置信,这不是明知故犯吗?如果我遇上,一定录像举报或上传网络!

等我女儿准备上一年级时,没听到老师要求幼小衔接,但大班的QQ群里,家长们很热烈地邀约组团报幼小衔接班。我没报,因为教学大纲明确有规定多长时间教拼音,我相信孩子在这个时间内能学会,我不想为抢跑风气助一分力。

奇葩的是,入学不到一个月,女儿的语文老师在群里要求家长在国庆假期为未上幼小衔接的孩子报班学拼音,并主动提出可以交600元国庆假到她家学,忘了每天一小时还是多久。有一两个孩子去了,还有几个(包括我女儿)没去。经过学校一学期的学习,女儿拼音虽不娴熟,却基本都会。而那位语文老师,因为几种原因(收钱补课是其一),被以我为首的多位家长举报给校长,第二学期就被调走了。

二。家长因为焦虑报班。不报班,入学后跟不上怎么办?成绩不优秀怎么办?其他人都报了,你能不报?于是上幼小衔接成了自然和必然的事。

如果所有孩子都不上幼小衔接,我和我老乡的孩子就不会遭遇这种情况了,可以说幼小衔接和学校老师的甩锅行为互为因果关系。怎样杜绝幼小衔接,这就靠国家政策法规了,或强制或引导。

为什么上各种兴趣班?

最普遍的答案有二:

一是技多不压身。家长焦虑,觉得孩子若不是学霸的料,那么多一种特长就多一分抢占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的资本。

二是有出风头,增加自信心的资本。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会唱会跳会演奏或书法、主持之类,则会在各种XX活动、XX会上出出风头,而不是只会坐在观众席上鼓掌。家长觉得当初自己不自信,就是因为没特长,没意识到导致一个人自卑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感受到足够的爱,没安全感。当然也可能是家长自身的虚荣心作怪,并把虚荣当自信。

也有理智的家长,能依据锻炼需要或孩子的兴趣选择一二。

兴趣兴趣,本无好坏,但家长不管孩子兴趣逼要特长,则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精力充沛,事事新鲜好奇,多一些的兴趣班也可接受,但只能当玩玩,难有专精,也很考验家长的经济实力和时间精力。

为什么上补习班?

为了抢占教育资源的焦虑。名幼、名小、名中、顶级大学,想上?那你孩子凭什么?只好拼牛蛙了。你的孩子要牛过别人,就需要多学、提前学了。毕竟天才万里可能无一,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资质平庸或愚钝孩子的家长想孩子奋起直追,优秀孩子的家长担心被赶超。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暑假。

于是,不管孩子如何,都应该上补习班。即使在广西山区,我大姐的女儿这暑假也上英语辅导班了。原因是初一入学时,她英语零基础,而教材却不是从零教,词汇量很高,语法知识点很多。本应趁暑假夯实基础,能跟上老师教学,但这辅导班却实在不敢苟同。老师超前教初二的英语课本。基础不好,却还要提前学初二,事倍功半。我二姐说,"可惜我们镇上没辅导班,不然我也送孩子去!"

补习辅导班乱象丛生,参差不齐,是被讨伐的一大原因。差的要赶超,优秀的要保持优势,迫使家长、孩子都被裹挟着向前跑,停不下来。除非家境贫寒,无力把孩子推入跑道。极少数坚决不加入这场赛跑的家长,被讥“快乐教育”,被警告“将来后悔”。

周末、寒暑假报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觉得孩子时间太多了,没时间盯着,万一孩子整天电视、电脑、手机怎么办?一方面没培养或不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潜意识希望孩子像陀螺转动,不停地知识技能累加,这样可以缓解家长焦虑。

而过多的班也会挤占孩子的自由时间。童年不小型版的成人,需要玩,需要独立空间和时间,需要发呆,需要发展性格,建立正确三观,学会与人的交往相处。

如果人格、性情基础打得不牢,罩着美丽光环的大厦倾倒就是瞬间。李天一未出事前,演唱、演奏、国际冰球、人前乖巧礼貌,是别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长生董事长兼党书记高俊芳,事发前是优秀企业家、领导、先进党员。高三尖子罗某杰捅杀班主任,高考状元云南大学学生马家爵连杀四名同学,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以及其他优秀学生自杀,或如乔任梁类事业有成却自杀,比比皆是。他们没上过补习班?他们没有特长?

优秀,有特长当然不是他们失败或走上绝路的理由。但有才者为害更大。问题出在哪里?家长们能否不要只盯着成绩和特长,而更关注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培养?


在职妈妈


我是这样看待南京家长从小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幼小衔接等,难道不报班孩子以后真的没有竞争力吗,同样作为孩子的家长来说我认为孩子没有独特的技能竞争力肯定是没有报各种培训班的孩子强,最起码的是别人会你不会,那么对于以后孩子报考学校来说,肯定是选成绩好的,有各种技能的孩子会从综合素质考虑。

“今年太仓有一个孩子高考考了苏州地区第一名,分数线是可以上清华的,但是他除了学习成绩好,其它的不占优势也就是综和素质不强,课本知识分数线高,其它的技能没有,他从小在民工学校读书,父母是卖麻辣烫的,孩子非常懂事,学习全靠自己,从来没有上过什么培训班,但是清华大学录取了另外一个苏州的孩子,他综各分数高,除了学习成绩,课外技能也不错“

记得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不让孩子学琴棋书画,末来30年孩子将找不到工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以后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孩子技能不说多二三样精通的更有益于自身的发展。


亲子陪伴兰怡C


这个可能和各个家庭和家长的想法要求有关吧!

作为家长,我对我们家孩子的要求是有的,但不是学习成绩必须多好。我们一直对小孩说,上课认真听课,听懂,下课放学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快速的做好,遇到不懂的就问老师或者我们,就可以了。告诉小孩只要小孩能做到这些,就不给她报补习班学习语数英之类的课程,除非她自己想去。也会经常对小孩说,只要她能做到这样,成绩好,会高兴,成绩不好,即使最后一名,最多被老师叫家长,我们被老师批评就是,肯定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批评小孩,所以我们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班,也一直没有学过其它的补习班,包括英语(小孩不是特别感兴趣)

但是我们会让她抽时间读一些书,也让她去上兴趣班,只是兴趣班都是她本人感兴趣,想去学的。对于兴趣班的选择,我们的要求是如果报名了,就要坚持,即使学到一半,不感兴趣了,也至少把报名的这一期学完。我们一直和孩子说的就是:兴趣班的目的不是为了考级,也不一定要学的多专业,而是为了以后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可以选择看书、画画、和朋友下棋,聊音乐舞蹈,这样在工作闲暇之余,可以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而不是只有看电视,追星,逛街,睡懒觉这些。当然了,如果学的好,可以把兴趣作为工作内容,那就更好。

以后小孩是什么情况不能预知,但到目前为止,小孩各方面都还可以,虽然也有点忙碌(每个星期的兴趣班估计都有十个小时左右),但是小孩对学习和兴趣班都还保持着很好的精力和爱好,也基本上没说过和表达过累的意思,我们有时看着都累,让她觉得累了可以适当休息,她都还一直坚持着。


不停奔跑的假面人


在这个全社会都在贩卖焦虑的时代,作为孩子他爸,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我们这栋楼里住了51户人家,凡是有小孩的家庭,基本上都给孩子报了3-5个兴趣班,像幼小衔接班,更是齐刷刷的都上了,当然,现在国家取消了幼小衔接班这个东西了,所以大家开始转投课后辅导班。

为什么我们家长从小就急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幼小衔接班呢,我觉得最主要是原因有两种一是怕其他孩子都报了,自家孩子没有,会显得不合群;二是,担心孩子接下来上小学时,跟不上班级的进度。

当然,要说,报班不是为了让孩子的以后更具有竞争力,那肯定是假的,每个父母送孩子去上兴趣班、幼小衔接班,都是为了孩子以后能更有竞争力。

但如果说,不报班,孩子就没有竞争力,这句话也不对,毕竟小区里也有不报班的孩子,人家优秀的也有,我们这些报了班的孩子,不优秀的也有。



我再来说说我对培训班和幼小衔接班的看法:

有人说,送孩子去培训机构,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说法不对,任何一个孩子,都永远不会真正输在起跑线!

因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早一点晚一点根本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孩子能否合理加速、能否弯道超车、能否坚持到最后。

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而是如何让孩子赢在未来。我们要考虑的是,未来孩子所面临的社会和人生,对他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如何从小开始去培养和塑造这些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讲真,我给孩子报培训班,就是抱着,不把它当成一门技能,不想着孩子将来靠这个吃饭,而是把这些东西当成孩子一个内在素质的熏陶与积淀。

——

这就是我想分享的,并且也是我一直想让孩子做的!


布米童艺运营总部,关注少儿艺术培训创业方面的疑惑解答,同时乐于分享有关创业,社会热点方面的观点。对这一块感兴趣的朋友,可私信我!


布米童艺运营总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上各种补习班。弄清楚原因才能具体分析要不要上,有没有必要上。个人认为目前家长报补习班的原因主要是,孩子成绩不好,的确需要。别人都在报,我不报孩子跟不上。孩子成绩可以,再突破。还有就是教育体制,尤其是减负的情况下,孩子放学早,父母上班,逼着报班。最后就是学校没有承担起教育责任,把教育责任推向社会和父母。下面分析下,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踏实苦干的过程,想要收获,就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些,这是普世的价值观,肩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减少学习时间,再社会竞争,就业压力陡增的形势下,政策减多少,父母都会双倍增多少,所以减负无任何意义。老百姓左右不了政策,但是可以左右孩子,怎么办,上培训班,市场的嗅觉很灵敏,紧紧抓住父母的心理,资本大量流入,教育机构遍地都是,这个时候学校就开心了,我把孩子成绩不好直接推给父母,父母要报各种班,无形当中父母就被绑架了,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下,必须要报,成为一种想当然,想报不想报的都得给我报,这是一笔巨大的家庭开支,导致全体教育焦虑,所以说现在的教育体制到了必须改的时候了,必须明确教育的责任主体,就是学校,减负体制废除,按照父母的上班时间来,甚至上晚自习,再不搞,教育的公益属性就变成了市场属性,读书无用论,阶层固化更严重,带来的危害很多,二胎遇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育。我对现在的教育体制感到悲哀,不要让教育成为部分群体的特权,穷人练最起码的公平机会都没有。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希望大家都能站出来发出声音,推动教育改革


腾飞之翼走起


给孩子报兴趣班,不仅仅是南京的家长有这样普遍的心态,全国各地父母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通过给孩子报兴趣班来提高孩子的竞争力。


儿子今年七岁,刚刚幼儿园大班毕业,面临着9月份幼升小的压力。幼儿园一个班20个孩子,在这个暑假里面,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奔波在兴趣班的路上。甚至很多孩子,从7月1号开始,报了幼升小的衔接班,学习生活模式跟在幼儿园读书一样。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他们是没有暑假的。


这个暑假,我没有给儿子报“幼小衔接”,但并不是说他完全不用学习。绘画和围棋,是他一直在学的,每个礼拜一节课;报了一个线上的英语课程,自己家里学;拼音、识字、阅读,基本上都是由我自己来完成,渗透在平时的阅读中。



作为家长我焦虑吗?的确有。所以,我会给他报兴趣班,会辅导他学英语、学拼音。


但是学了这些兴趣班,孩子就一定有竞争力了吗?未必。不要说让孩子玩过童年,不要说曾经的我们,什么兴趣班都没报,不照样考上大学成为尖子生吗?现在的时代变化,让孩子多样化的学习成为一种基础的铺垫。


但是不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就一定没有了竞争力吗?有可能。因为大家都会,你的孩子不会。不说一定要拿这些兴趣特长去作为敲门砖,但是连砖都没有,就别提去敲门了。

最后想说明的一点是,出于孩子内心喜欢的兴趣班,孩子是乐于去主动学的,家长不用功利的目标去要求孩子考级考段,只作为兴趣培养,其实孩子学着没那么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可能,也是会有的。


诺妈家有男宝


坐标南京,女儿四岁多,中班。

每周一晚上小主持人班,

周二晚上舞蹈课,

周三晚上美术课,

周四晚上T台课,

周五晚上游泳课,

周六上午手工课,

周六下午机器人课。

不为了让她成为大师,只为了让她大脑丰富,艺多不压身!

游泳课学完准备报音乐课了。机器人课学完准备找京剧类的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