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之物 l 四喜娃娃


吉祥如意之物 l 四喜娃娃


四喜娃娃是利用连体适形造型法而制出的民间玩具。人们将它摆在家中或挂在身上,以期招来福喜。

吉祥如意之物 l 四喜娃娃

“四喜娃娃”的“四喜”有两种说法。普遍的观点认为,由于两童组合形成四个,该娃娃造型又在我国古代民间婚嫁中作为吉物,"四喜娃娃"由此得名。

还有一种颇具传说故事性的解释:明代有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和徐渭,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被称为明代博学第一,五岁便熟读四书五经,能文能画,出口成章。有一次皇帝召集众才子,让他们每人制作一个手工艺品,并解释自己作品的内涵。

县里的教谕认为解缙名过其实,便故意为难他,解缙的两幅画都被他批太俗或者平庸,没有特色。解缙略一思考,灵机一动,构思描绘了这个四喜娃娃造型。皇帝问他何为“四喜”,解缙随口答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此乃人生四喜,故名‘四喜娃娃'”。

此后,四喜娃娃作为表示祥瑞的喜庆图案,代表福气,很快风靡大江南北,在民间流传至今。

吉祥如意之物 l 四喜娃娃

上图这尊四喜娃娃肌体丰满,眉目清秀,双耳硕重,福态稚嫩,惟妙惟肖。铜雕呈正方造型,其造型是一对活泼可爱的娃娃系着肚兜,一手拿着芭蕉扇,一手紧握金元宝,呈现出调皮嬉闹的神态。经过巧妙组合,两个娃娃转化成四童戏耍。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孩童或立或卧,或背或对,相互构成四个完整的孩童,这正是“四喜娃娃”构思精巧独特之处。

“四喜娃娃”的造型年代久远,明以前主要是剪纸的形式,明以后出现铜铸。清朝乾隆时史书载,当时婚嫁礼俗中,“四喜娃娃”以“喜神”供奉,在民间极受喜爱。

喜神即是吉祥神,因为人们的愿望都是趋吉避凶,追求喜乐高兴,所以就有喜神这一说法。民间传说喜神原本是拜北斗星神的一个虔诚女子,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询问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误以为她祈要胡须,就赐了她长须,因为她笑时呈喜像而封为喜神,因有长须,不再让凡人看到她的形象,从此喜神专司喜庆,却不显神形。所以,喜神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专门的庙宇,高度抽象,但后世也有将祖先画像或商纣王视为喜神进行奉祀。对喜神的敬奉在各种礼俗活动中均很常见,尤其在婚礼中。迎喜神时,可在历书中查询喜神的方位。

吉祥如意之物 l 四喜娃娃

吉祥民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功能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激发人们创造欲望,源远流长,构成了一道绚烂多彩的民俗文化风景线。四喜娃娃作为吉祥民俗载体的一种,为不可多得的祥瑞之物,可带来福气,带来如意,极具收藏观赏价值。

吉祥如意之物 l 四喜娃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