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洪加元的“逆袭”

贫困户洪加元的“逆袭”

贫困户洪加元的“逆袭”

白露过后,天气转凉。清晨,山坳里几声“嗷嗷”猪叫声,划破了沉寂的夜空。天还没亮,玉屏自治县平溪镇杨柳村洪加元就下了床。披上单衣,带上手电,脸盘清瘦的他拨开木门,径直走向养殖场。观察猪群,调节温控,清理栏舍……

贫困户洪加元的“逆袭”

靠政府贴息贷款建起的猪粪发酵床,洪加元指着猪粪发酵床说,下一步这些肥料可以种果树

看着小猪仔儿翻滚闹腾,洪加元心里“妥妥”的,“这是第四批410头,预计可赚9万多元!”

48岁的洪加元怎么也没想到,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在扶贫政策的春风下,靠自己的奋斗,能迎来人生的“大逆转”。

9岁摔断右腿落下残疾,早年丧父。年轻时,干过泥水工,下过工厂。妻子患有癫痫病。“一年光治病的费用都吃不消,还有母亲和两个孩子要养。”家庭的重担压人,他拼命找活干。

杨柳村附近有一个锰矿厂,老洪托人找了份活,搞搬运,虽然辛苦,一个月倒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让老洪傻眼的是,锰矿厂遇到市场危机,老板给工人们放起长假。

“就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扶贫政策为我打开了一扇窗。”2014年,老洪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

县里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参与入驻玉屏的广东温氏集团养猪产业,政府可贴息贷款,帮助解决资金难。

人穷志不穷。一向要强的老洪说:“我自己有手有脚。政策好,但要劳动!”于是,他找来驻村扶贫干部,谈了自己想养猪的意愿。

贫困户洪加元的“逆袭”

看着心爱的小猪仔一天天长大,洪加元妥妥的

县里给予大力支持,很快派出农业、环保等部门的人,帮他选址猪圈;村里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修好进出猪舍的硬化路。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建猪舍时老洪哭了。

2016年春节前,圈舍主体工程建成。但县信用社工作人员在核实老洪家庭基本情况时,了解到他妻子患有癫痫性精神障碍,认为不能放贷款。

21万元的贷款下不来?老洪懵了!年关在即,要建材费的、要工钱的,都追着老洪“讨薪”。

驻村干部李银海知道后,立即向县里汇报。经多方协调,老洪的贴息贷款终于顺利发放。“政府费这么大心血帮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2016年9月3日,老洪终生难忘。这一天,第一批400头猪苗进圈。

在温氏集团技术员杨志永手把手的指导下,老洪将养猪要领一一记在本子上。

“给猪打针、消毒、量体温……”老洪费了不少劲,“猪崽常见病是感冒发烧和拉肚子。发烧要放血,拉肚子要打针。”

怕小猪有闪失,老洪最初睡在猪圈的简易木板上。他用自己体温感知,冷了开保温灯,热了就降温。

养殖场的墙上,贴着两个大红的帮扶卡: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卡、玉屏温氏公司党支部联系卡,上面清晰地写着责任人姓名、电话等。

驻村干部的倾力、产业扶贫的红利、企业党支部的关心,外部的帮扶力量像一股暖流,激发了老洪脱贫的内生动力。

“猪苗、饲料、技术都是温氏的,还保价回收,扣除成本,每头净赚200多元。”

到去年10月,老洪养的两批猪成活率超95%,毛利合计24万元。次月,进完第三批猪苗后,他做了一个决定:申请脱贫摘帽。

贫困户洪加元的“逆袭”

对于未来,洪加元眼里满是坚毅

“等这批猪出栏,就有能力还清贷款了!”他对李银海说,把好政策用到更需要的村民身上吧!

去年底,村里召开十几名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召开评议会,在“自愿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格申请书”上,老洪郑重地按下了手印,“脱贫后,我将尽所能帮助大伙一起脱贫!”

“感恩政府,给我阳光;感谢磨难,让我坚强。”老洪道出心里话,眼角已是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