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反轉時刻將至

A股反轉時刻將至

最近我聽到最多的言論,無非就是以下幾種:

“我買了某股票/基金,已經虧損20%了,要不要賣出?”

“估計後續市場還會大跌,我打算停止定投了,等行情好了再觀望。”

“現在忽悠別人入場的人,都是狗託。”

“還是買美股好,買A股就是坑。”

這些言論已經充斥著各路朋友圈,論壇中。

當初的越跌越投策略,在看似無底洞的股市面前,很多人都慌了。

現在A股到底還能不能買?

引用一個“一致性預期”理論來解釋,先看一個案例:

A股反轉時刻將至

故事發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的大牛市,在86年至89年的三年中,日經股票指數暴漲3倍,土地價格指數暴漲3倍,當時日本幾乎人人都懷揣著新時代來臨的美好願景。

據《泡沫經濟學》作者統計,在同期新聞稿件中,關於日本經濟泡沫的稿件數量隨著股市的不斷走高逐步減少,在85年是8篇,87年只有1篇,直至89年經濟泡沫破滅,此時稿件仍然只有11篇。

隨著89年泡沫破裂,關於經濟泡沫的報道迅速增長,90年出現了194篇,91年則出現了2546篇,92年達到3475篇。

如下是唱空稿件與日經指數關係圖:

A股反轉時刻將至

這說明什麼問題?

當資產沿著某一方向持續變化(上漲或者下跌),市場情緒趨同,大眾的心理預期會呈現一致化。

此時資產價格會朝該預期方向繼續演變,但是一旦多空因子出現,預期將迅速反轉,引發踩踏。

類似案例還有很多:

17世紀荷蘭鬱金香泡沫,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投資人分別將鬱金香與房價的上漲作為一致性預期的標的,可無一例外,最終都是因某些利空因子引來崩盤。

回過頭來看,這輪的互金雷潮,也是一致性預期反轉造成的結果。

當P2P投資人沉浸在15%以上的羊毛標之中不亦樂乎時,市場一片安寧,偶爾雷的也是年化30%以上的野雞平臺,絲毫察覺不到風險。

可在唐小僧、聯壁金融暴雷之後,兩大鉅額體量平臺瞬間崩盤,外加媒體大肆渲染,直接成了這次互金擠兌危機的導火索。

投資人恐慌,加速擠兌,平臺爆雷,加劇恐慌,繼續爆雷。。

結果7月一個月擠爆200多家P2P,其中甚至不少是網貸投資者心目中的“好平臺”。

一致性預期的存在,會導致人們失去獨立思考能力變得從眾化,由於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當市場風格轉變,投資人心理預期將迅速隨之改變。

索羅斯就是利用一致性預期反轉來獲利的知名投機者,其成名戰做空泰銖可謂將此理論用到機制。

聊以上幾個案例想說明的是,現在的A股也正在經歷類似情況。

由於A股缺乏做空機制,現今的A股新增開戶數能很好的說明投資人心理預期。

數據如下:

A股反轉時刻將至

與15年月新增500萬以上相比,每月新增投資者數寥寥數十萬,並不斷創出新低。

這正凸顯了投資人對未來市場走勢的一致性悲觀預期。

這種現象從18年以來尤其顯著。

一致性預期一旦反轉,就會迎來一次爆發,這個拐點在哪?

歷史來看,A股拐點主要是以下幾個:

2006年(貨幣寬鬆,企業淨利潤快速增長,股權分置改革)998點飆至6124點

2008年(4萬億救市)1706點到3478點

2015年(降準,槓桿牛)1849點到5178點

其中貨幣政策與股市關係最為密切,兩融以及企業基本面變化次之。

正巧最近碰到幾個政策:

7月23日央行展開5050億史上最大MLF,被諸多市場人士認為是貨幣寬鬆政策的再度確認。

另《2018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國內宏觀槓桿率趨於穩定是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特點,去槓桿的緊迫性相對放緩,防風險意識強化,這實際上符合央行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實踐—寬信用、穩槓桿的轉變,有利於解決當下的企業信用危機。

另還有關鍵一句話:“絕不大水漫灌式搞貨幣寬鬆”。

考慮到當下地方政府、國有企業龐大的債務壓力,我認為:

寬信用、穩槓桿、擠牙膏式持續放水,未來將是國家貨幣政策的主基調。

如若邏輯成立,由於樓市調控愈加嚴厲,增量資金難以入場,將對A股迎來重大轉機。

但市場黑天鵝事件仍然存在,主要是中美貿易摩擦,如果爭端繼續深入,不排除更極端事件發生,導致市場再次恐慌性回調。

因此我預測A股拐點主要通過觸發三個因素之二來標誌著啟動:

第一,貨幣放水;第二,貿易戰爭端結束;第三,季報、年報A股盈利超預期。

在這個關鍵的時點,要麼像狼群盯著自己的獵物一樣緊密關注,要麼大智若愚,傻瓜式定投指數基金,用時間和低成本戰勝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