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信贷来了!我们将何去何从?

3万亿信贷来了!我们将何去何从?

近期最重磅的一条就是,8.21日,中国证券报报道,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在近期降为零。

很多人都看不懂,但背后却暗藏万亿水闸。

先解释下:

商业银行的资产,会将不同风险级别的资产设置不同的风险权重,主要有0%、20%、50%、100%四个档次。

风险权重为0%的,主要有:现金、人民银行存款、黄金、国债、央票。

显然,这些都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或者能立即变现的资产。

风险权重为20%的,包含: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债权(原始期限4个月以上);

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债权;

风险权重为50%的,包含: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对AA-及以上国家及地区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

风险权重为100%的:

对企业及个人的其他债权;

对AA-及以下国家及地区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

等等……

而对地方政府债权(简称地方债),之前就被划为20%这档。

这些风险权重系数,主要用于计算风险加权资产。

我们要知道,银行发放信贷,是有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中国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下限,即如果资本不变,风险加权资产不得高于一定总量。

这里就是关键了!风险加权资产中,地方债的风险系数从20%下降到0%,意味着什么?风险资产大幅下降,下降了怎么办?银行就补回来呗。

那么银行就可以大幅增持新的风险资产债权。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8月23日,当地政府地方债余额为16.9万亿,商业银行持有地方债占比达85%,风险权重20%,因此这部分的风险资产为16.9*85%*20%≈3万亿。

如将风险权重下调至0,这就意味着银行能再释放至少3万亿的信贷空间!

恰好8月14日,财政部72号文表示:“在接下来9月底之内,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总额1.35万亿,扣除已发行的2000亿,剩余的80%即至少9200亿。

这预示着,近万亿的政府专项债券,将在8、9、10三个月发放完毕。

3万亿信贷来了!我们将何去何从?

关键是,地方债目前的年化收益率至少要比国债高出40BP(0.4%),而地方债风险权重下调至0,根据资本的逐利性,那么银行投资的优先级必然是地方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

你还是没明白?

财爸8月加速推动地方债发行,但是银行信贷额度有限!所以央妈紧接着把地方债风险权重下调至0,释放了银行的信贷额度,一瞬间,银行既有肉吃(地方债收益高),又有胃口了(释放信贷额度)。

那么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券就会瞬间被银行消化,债务压力减轻,而银行则可以释放更多信贷空间去获得更高的利润,岂不是一箭双雕?

央妈和财爸前段时间还在互怼呢,其实是一家人闹小矛盾罢了,你看现在这双簧唱的,感情又和好了嘛。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干?

追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出口已经歇气,消费和投资也不容乐观(下图是消费与投资的数据)。

3万亿信贷来了!我们将何去何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趋势(数据来源:choice)

3万亿信贷来了!我们将何去何从?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趋势(数据来源:choice)

但要想保住GDP,唯一能做文章的,就只有国家一手把控的“投资”了。

所以这次地方政府发行专项投资债券就是针对基建领域的,去年还只有8000万亿呢,今年就变成了1.35万亿,增长近70%。

债务压力?不存在的,地方债风险权重都被下调为零了。

那么这次政策直接利好的核心对象主要有哪些呢?

地方政府,鼓励国企将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债务,降低系统性风险,国家为债务买单。

商业银行,可以释放更多的资产去获取利润,利好四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国有企业,铁路、公路、市政工程等公司,比如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四川路桥等上市国企。

但是,银行3万亿以上的信贷,大水漫灌,岂是一个容器装的下的?

除去地方政府、银行、国有企业之外,长期来看也将利好大盘A股 ,因为放水的容器,最终无非是楼市与股市,楼市国家现在是两只手摁着,那么对于处在历史底部的A股,无疑是重大利好。

而利空的因子,则在于汇率。

美联储加息后半程未完,美元仍处升值通道,而人民币不但没有跟老美一起加息,反而大力放水,恐会让人民币承压。

因此在资产配置上,除了当下A股是比较好的投资标的之外,分散持有美元债(比如美元债QD基金)用以对冲汇率波动风险,也是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