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夏日浮魚

盛夏的潮州,綠色也到處揮毫潑墨,鬱鬱蔥蔥著,不再是稚嫩的淺綠。

潮州|夏日浮魚

潮州|夏日浮魚

陽光肆虐燃燒,狗伸出長舌頭,蟬嘰嘰擾人午休,柏油路被曬得軟軟的,公雞也一動不動靜悄悄,只有蜻蜓不怕熱還粘在荷尖上,好像不這麼立著就不叫蜻蜓。

潮州|夏日浮魚

龍舟水剛走,六月的天孩兒的臉,說變就變,這些天的潮州,低壓,悶熱,“霎兒陰,霎兒雨,霎兒晴。”炎炎烈日下突然灑起了雨,就像上班偷看世界盃正咧嘴笑的某人,突然看到眼前陰沉的領導,笑意怯意僵在臉上,進退兩難。

潮州|夏日浮魚

雨淅淅瀝瀝,池塘泛起漣漪,水裡的魚兒更受不了這種又晴又雨的天氣,氣溫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小,水中含氧量不足,紛紛把魚頭浮出水面來呼吸氧氣。身體不是那麼好的魚,挺不住就要翻肚子了。

潮州|夏日浮魚

童年在老家農村,記得池塘浮魚是很熱鬧的事情,六月天,雷公轟轟,雨一下,溝涵一衝,池塘水漲起來,魚蝦也都浮起來了。家裡的老人小孩,田裡勞作的大人都拿著簸箕斗笠腳桶之類的往池塘跑。熱鬧得跟水裡的浮魚一樣多。那時候物質緊張,吃是頭號大事,浮魚是天公作美。

潮州|夏日浮魚

“以前池塘是公家生產隊的,家裡沒得吃,浮魚了大家都去搶撈,改善伙食。後來池塘被私人承包,就只有浮蝦可以隨便撈。”奶奶自詡以前是個抓蝦高手。

潮州|夏日浮魚

池塘浮魚蝦的時候,蝦不會浮在池中間,都是靠岸的,蝦大概是暈暈的,岸邊有點東西抓,就用蝦腳抓住,傻乎乎掛在那裡。一般人都是用手掃開蝦再來抓,這樣很慢。蝦多人也多,講究的是效率。奶奶勝出的關鍵是在於她的速度。這速度,又來源於她的創意。

潮州|夏日浮魚

奶奶總是用簸箕把水哄的一下砸到池壁上,然後空簸箕在原地接著,蝦被水一衝就鬆開腳,隨著水波湧回來,便都彈回在簸箕裡了。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得來全不費功夫。

潮州|夏日浮魚

“每次都是我抓的蝦最多,裝滿一大腳桶。”奶奶朝自己比劃了一下大拇指,旁邊在聽故事的孫子,也頓時成為她的粉絲,一臉膜拜看著她。

潮州|夏日浮魚

“有一次大隊的池浮魚,有一條四五斤的大鯉魚浮起來,被厝邊那個啊忠伯用扁擔敲了一下,魚沉了下去,一會又浮起來,剛好在我腳邊,我眼明手快抓了就走,阿忠只能乾瞪眼。” “噫-----”小孫子這次沒跟奶奶共情,露出鄙視的神情來~奶奶根本沒在意地哈哈大笑,她只是沉迷於跟過去的自己對話。

潮州|夏日浮魚

說起這夏天下雨捉魚,我還聽大堂哥眉飛色舞講起過,那時候韓江那段沒有堤壩,春末夏初經常發洪水。鄉里的低窪田每年只能種一季,一下雨就被水浸。田裡灌溉的水利溝渠是直通韓江的,六月暴雨,水位猛漲,韓江的魚就游進來了。大哥放學後經常去低窪田那裡,在田埂弄個缺口放水,下面放個竹簍盛著,每次都能捉滿滿一簍,好多翹嘴綠(一種多骨而肉質鮮美的江魚)。

潮州|夏日浮魚

聽說以前物質緊張時代,魚剛死都有人撈去吃。現在厝腳池的活魚送人人都不要,池裡都是汙水,水質被汙染,魚都不好吃了。所以現在浮魚浮蝦沒人會去搶撈,孩子們也不懂得搶浮魚浮蝦這種情景了。

潮州|夏日浮魚

我還記得鄰居一位幼兒園同班同學,有天下課獨自搖搖晃晃經過池塘邊,本來在大人們的禁令下是離得遠遠的,只是他看到水面浮著魚,那時候小孩子看到浮魚都是異常興奮的,包括我。他就放下小書包趴在土埂上去抓,結果可想而知,掉下去了,掙扎到最後只露出兩隻手指伸在水面上,還好有位大叔剛好收工經過,忙把他拽上來。受了大驚嚇的他被外婆藏在木門後面,吃紅雞蛋(潮州風俗,一種壓驚的做法)。

潮州|夏日浮魚

一群同學回家聽說了這事,紛紛放下書包跑去看他,外婆不許人見他,坐對著門口噓噓聲驅趕。我們躲在旁邊,通過門縫,用手指戳他,他含著眼淚在默默吃著紅雞蛋。什麼浮魚,掉進水裡,生命攸關,大人們的恐嚇,我們當時好像都沒在意,只是覺得很好笑,還羨慕他有紅雞蛋可以吃。

潮州|夏日浮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