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四十年 共繪同心圓」盧衛民:親歷改革巨變 助力萬衆奔騰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卢卫民:亲历改革巨变 助力万众奔腾

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市委統戰部組織開展了“上海統一戰線與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徵文活動,得到了全市廣大統戰成員和統戰幹部的積極響應、踴躍參與。目前,文章徵集階段已經結束,即日起同舟君將選登部分來稿,與大家共同追憶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統一戰線的發展變化,共同分享發生在統戰成員身邊的精彩故事。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我職業生涯的第40個年頭。也許這滄桑鉅變、砥礪前行的40年,在時光隧道中只是一個小小的驛站,但卻是我人生中從青蔥芳華到兩鬢染霜的生命黃金時段。40年,我見證了祖國的鉅變,見證了汽車工業的崛起,見證了普通百姓圓了汽車夢。

我記得最清晰的是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1978年。那一年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抉擇,從此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剛踏上社會的我還不理解“改革開放”這四個字的真正含義,心中在默默提問:改革開放真能給國家、企業、人民帶來巨大價值和改變嗎?40年過去了,回望走過的路,現在最令我慶幸的事,是自己的職業生涯能與共和國的改革開放、高速發展同步,親眼目睹祖國從貧困走向小康,親身經歷汽車工業從孱弱走向強壯,親自參與經濟建設和參政議政。

40年間,我的工作從未離開過上汽集團。上汽集團的前身是隸屬於上海機電一局的拖拉機汽車公司,簡稱“拖汽公司”。這名字就可見,那時上海是以製造拖拉機為主的,滬產的豐收牌拖拉機享譽全國。1987年,上海市政府明確轎車工業為本土重點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從此,汽車工業發展步入了快車道。“拖汽公司”也更名為汽車拖拉機公司,簡稱為“汽拖公司”,以生產交通牌卡車為主。記得當時的15噸和32噸國產載重卡車還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國慶檢閱。

改革開放前,中國的轎車工業幾乎是一片未開墾過的處女地。全國能生產轎車的企業屈指可數,產量微乎其微。坐落在嘉定區安亭鎮的上海汽車廠(上汽大眾的前身)生產的上海牌760轎車,許多零部件都依靠手工製作,產量極度低下。1985年,合資的上海大眾(現為:上汽大眾)簽約成立,揚起了上海汽車工業起航的風帆。那時,我們的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同樣落後,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滯後超過半個世紀。我所在的上海實業交通電器有限公司,為了能將國產的汽車電喇叭為桑塔納轎車配套,發動全公司上下進行技術攻關,經過多少失敗和挫折,終於達到10萬次使用壽命和德國大眾的技術標準,成為第一批兩種桑塔納國產化配套零件之一。當時,公司產品能為桑塔納國產化配套,可謂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喜事,每個員工聞之臉上都會流露出自豪的喜悅。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卢卫民:亲历改革巨变 助力万众奔腾

1983年4月1日,第一輛上海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

為了爭取快速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上汽集團踏上了利用“合資合作”,調整產品結構,儘快縮短與國際汽車工業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贏取高速發展的道路,大大加速了中國汽車工業整體發展的進程。得益於“合資合作”, 我從2001年進入中美合資的企業工作,當時的外方是以原配套技術、原配套車型在中國合資企業生產交付,年銷售額僅7000萬元人民幣。在後來的17年中,我們勵精圖治,成立產品研發中心,組建了自主研發技術的團隊。我們的試驗中心獲得國家級試驗室認證資格,截至2017年我們企業的銷售額接近17億,產品市場佔有率為同行業第一,這樣的案例在中國的汽車行業內舉不勝舉。這充分說明改革開放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開創了一片天地。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卢卫民:亲历改革巨变 助力万众奔腾

2013年10月,作者向時任市政協領導宋儀僑、上汽集團原董事長陳祥麟介紹公司情況

也是在這40年間,原本普通人望塵莫及的轎車,現已普遍成為大家的代步工具。轎車也早已賦予其功能性名稱為:乘用車,而人們消費需求已開始崇尚乘坐更寬敞舒適、越野性能更好的SUV和MPV了。以一斑而窺全豹,可見改革開放40年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改變是史無前例、翻天覆地的。

作為一名民主黨派成員,我始終堅持與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作為上汽集團的統戰代表人士,我擔任了兩屆上汽民建委員會的主委,積極投身於同舟共濟主題活動,為上汽的發展獻計出力,在2008至2017年的10年中,被推薦擔任上海市政協第十一、十二屆委員,先後以經濟界和科技界的委員身份,積極參加各類考察調研活動和參政議政,為上海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發展建言獻策,盡己所能。我利用工作之餘,注意觀察思考各種社會現象與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加以分析梳理,結合本職,對上海經濟發展繞不過去的問題,政府職能轉變存在的各種短板,以不同方式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基本做到每年選擇一項重點,通過年初的全會向政協提交提案,向政府提出一些前瞻性建議。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卢卫民:亲历改革巨变 助力万众奔腾

在2015年上海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作者代表民建市委作《聚焦工業4.0佈局,推進科技創新中心》的大會發言

早在2013年,我就纂寫了《關於在崇明島實行車輛“零排放”的建議》的提案,力主把崇明建設成綠色環保島,並組織民建上汽委員會的部分專業會員赴崇明調研,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2016年,當新能源汽車剛剛起步時,我就結合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特點和社會百姓的認知程度,纂寫了《關於加快推進上汽新能源汽車進入出租車市場的建議》的提案,提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應用,要把汽車租賃業作為推廣重點,把當時新能源汽車高額補貼的受益面從個體擴展至群體,該建議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為上海的城市空氣質量優化作出了微薄貢獻。

在擔任市政協委員期間,我除了重點關注汽車行業的發展之外,還不忘履行社會責任,聚焦社會熱點、難點,就醫療、養老、金融、安全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通過提案建議、網上交流、電臺市民直通車等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露自己的觀點,發揮參政議政應有的作用,盡到應盡的責任。

回眸40年,櫛風沐雨,春華秋實。我全過程融入國家波瀾壯闊的改革,全視野目睹汽車工業的雄起,全身心投入自己十分熱愛的事業,併為能發揮一些作用,取得一些進步而欣慰與自豪。

今天的中國,正面臨改革更加深入精細的考驗,汽車工業也面臨黑科技帶來的新挑戰。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將不忘初心,繼續為行業的深化改革獻計,為上海的五個中心建設建言。

作者系民建會員,上海市政協第十一、十二屆委員,上海市中青年知識分子聯誼會外企分會理事,上海恩坦華汽車門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