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名大学生不还贷款 行业监管何时到位

世界上有借款不用还的好事吗?理智告诉我们,并没有这等好事。

近日,一则“400余名大学生因涉嫌校园贷遭起诉无人回应”的消息广泛流出,备受关注。400余名大学生向互联网金融平台借贷用于个人消费,最终以“校园贷”是“非法贷款”为由拒不还款。最终借贷方将400名大学生同时告上法庭,一时间舆论纷飞,引发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刻思考。

400名大学生不还贷款 行业监管何时到位

400名大学生借贷不还 终与借贷方“对簿公堂”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陆续受理了广西某金融投资公司起诉高校大学生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400名大学生同时成为被告。据了解,这些大学生通过广西某金融投资公司“704校花”业务借贷7000元左右,大部分学生借贷钱款流向多为用于购买高档手机。再收到手机之后,没有一个大学生主动进行还款,反而他们早就为不还款找到了理由,那便是“校园贷”是非法放贷,可以不还。

最终该金融投资机构将400名大学生一并告上法庭,主办法官跨省协调,最终只有3名同学肯还款。在法院协调之下,原告放弃利息、手续费、违约金等,只要求付清本金和诉讼费用即可。但收到法院传票的其他被告大学生不但没有出席法庭,而且私下建立QQ群一致认为,国家正在打击高利贷、非法放贷,而这个校园贷便属于非法放贷,他们根本不用还钱。法官则表示,如果原告成功,这些大学生则会有信用污点。

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去 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向好

自诞生之日起,互联网金融行业便一直很有争议,确切的说,这个行业所遭受的争议远远比这个行业得到的鼓励要大的多。在野蛮生长初期,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一个“蛀虫”污染整个行业的事情比比皆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行业规范化发展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规模正在日渐壮大,其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在逐渐凸显,一方面,支持国家政策,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消费升级,另一方面给中小企业主带来了诸多融资便利。

同时,不可逃避的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存在诸多制度不完善的地方。这些制度漏洞成为别有用心人群进行制度套利的“方便之门”。诸如上述所说,400名大学生有意或者无意进行套利,其实便是利用了政策不完善。其实,行业内发展不错的企业,同样遇到过制度套利的情况。例如,知名互联网借贷平台,钱站、人人贷、微粒贷等前段时间便遇到大学生拿学生证进行威胁的事件。当然,这也只是个别现象,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大步迈向前方来说,只是举重若轻的小摩擦。

期待更完善的监管制度 共造更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

可以看到,之所以出现“400余名大学生因涉嫌校园贷遭起诉无人回应”事件,实际上行业自律和制度监管的缺失,为此互联网金融市场需要更完善的监管制度。当然监管政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目互联网金融发展前轨迹来看,我国的P2P监管政策,经历了“鼓励发发展-引起监管重视-加强监管-监管趋严-监管常态化”五个阶段。

在未来,相信互联网金融头部企业会积极配合监管措施落地,通过协会、法律规则等多重形式,使得监管更加规范、具体、透明化。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6月末,P2P正常运营的平台大概有1504家,同比减少25.2%;上半年共359家平台出现问题,环比2017年下半年增加16.6%。之所以出现“暴雷潮”,行业人士认为无不跟越来越严的严管政策有关,相信在监管政策完善后,诸如“400大学生借贷不还”等事件会得以减少,甚至不会再有。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在经过后一轮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驱动出清后,诸如“400大学生借贷不还”等负面消息减少,网贷银行或将凭借其金融信息终结的属性以及小额分散的融资特征,在扶持并服务好实体经济,助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