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账户进账了,对方不需要发票,如何做账合理避税?

dayu23


问这类问题的一般都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上本身就没有太强的规范要求,所以只要不确认收入,合理避税的方式很多。



规范处理方式

首先我们来看看正规的处理方式,不要发票是对方的事,但是如果不开发票就是你的错,钱收到了,货物发出去了,你的纳税义务就发生了,而不是以发票是否开具来作为判断的依据。

会计核算上需要暂估确认收入,并且此金额需要作为无票收入,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

更加规范一点的企业,每笔业务都会开具增值税票。

即使确认收入与开票之间存在时间差,先是以无票收入进行增值税申报,后续开票的时候再作为有票收入进行申报,无票收入作为负的同等金额进行申报。


不规范的合理避税措施

中小企业实际上受到的监管很少,不会动不动过来把你的账翻个底朝天。

没有开票的收款业务,在外界看来,是无法判定就是销售收款,所以完全可以将其挂在其他应付款,不计入利润表。

长期挂账在其他应付款,其他付款的金额越来越大,难免会引起税务系统的注意,所以需要不断的消化其金额。

比如说与股东欠公司的钱相抵消,预付的费用拿不到发票与预收的销售款项拿不到发票先抵消。这笔收到的钱还可以藏在财务报表上的其他很多科目。


有些人说我这些办法都是在打擦边球,不可取,其实二八定律一直都存在。

20%的公司是有硬性要求,必须规范管理,多数都是上市公司。80%的公司很少存在规范管理的要求,税务系统对20%的公司都忙不过来,中小企业的小打小闹根本不会主动去管,除非爆的是大雷或者被别人阴了。


财经奥迪特


阅读了你的问题,从税务角度来说,没有避税空间。

只有做未开票收入,在所属期如实申报比较正确。

首先,对方不要发票,也未必就是永久放弃索要发票的权限,一旦购货方后期索要发票,如果这笔销售你没有做未开票申报,会产生很多需要逆转的操作,比如补税、滞纳金、修改申报等。

如果后期购货方索要发票,涉及税率变更,你的发票无法开具,除非补税、滞纳金、甚至涉及罚款。

你做了避税,购货方怎么样操作你不能确定,一旦购货方涉及税务风险,你的避税也会面临税务风险。

在新征管模式下,税务机关不会再向传统的税收管理那样,必须去企业查账才能查到税收问题,而是对纳税人的税务数据运用各种数据分析来锁定疑点数据和税务风险企业,而纳税人一旦确定违法税收法律法规的操作 回影响纳税信用等级的得分。

自然人和企业纳税信用在新征管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会影响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在今年颁布的许多重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信用等级都做了要求,就是A级或者B级,比如:加记抵减、增量留抵退税等。

因此,纳税遵从是非常重要的,而税务风险管理是目标就是提高纳税人的纳税自愿遵从度。


税收视点


公司账户进账了,对方不需要发票,如何做账合理避税?

你这么问,我突然想到一个台词对白,“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你这么想就不是合理避税,我从事财务审计、税务审计十余年,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财务或者老板让你选择避税,这个不叫避税,是叫逃税,不计收入或者少计收入,金额到了一定程度是要入刑法的。曾家很多民营企业家的操作是做其他应收款处理,不计入收入类科目。如何你公司的财务制度足够健全,那发出的货物减少你又怎么做呢。

早5年前我同意这种做法,往来款么,特别是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其实什么类型的业务都会在这个科目中核算。但现在我劝你要善良,现在国家对税务上管控是很严的,从事财务的工作人员以及老板其实多少能耐感觉到近几年税务政策一直在变好,给企业各种优惠,国地税合并,小微企业还有免税政策等等,就是这样国家在大数据的管控上也越来越严格,以前帐外流转的业务全部都会管控起来,以前的漏洞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一旦被认定为偷逃税款,你和老板将面临人生中无法磨灭的污点。

想做合理避税没有错,方法要对,方向不能错。对方不索要发票暂时可以做到往来款,年底一定要转入收入科目中,作为无票收入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如果公司的利润很高,通过其他的方式可以节税,通过改变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延伸业务流程都可以的,在有税收优惠的地方成立分公司或者个人独资公司,将公司部分的业务分包出来,在税收洼地完成纳税,因为这些地方综合税率低,以前40%左右的税率就会降低至6%左右,比你这个小聪明好多了。更多详细的操作可以给我留言或者私信我。

 

公司账户进账了,对方不需要发票,如何做账合理避税?

你这么问,我突然想到一个台词对白,“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你这么想就不是合理避税,我从事财务审计、税务审计十余年,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财务或者老板让你选择避税,这个不叫避税,是叫逃税,不计收入或者少计收入,金额到了一定程度是要入刑法的。曾家很多民营企业家的操作是做其他应收款处理,不计入收入类科目。如何你公司的财务制度足够健全,那发出的货物减少你又怎么做呢。

早5年前我同意这种做法,往来款么,特别是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其实什么类型的业务都会在这个科目中核算。但现在我劝你要善良,现在国家对税务上管控是很严的,从事财务的工作人员以及老板其实多少能耐感觉到近几年税务政策一直在变好,给企业各种优惠,国地税合并,小微企业还有免税政策等等,就是这样国家在大数据的管控上也越来越严格,以前帐外流转的业务全部都会管控起来,以前的漏洞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一旦被认定为偷逃税款,你和老板将面临人生中无法磨灭的污点。

想做合理避税没有错,方法要对,方向不能错。对方不索要发票暂时可以做到往来款,年底一定要转入收入科目中,作为无票收入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如果公司的利润很高,通过其他的方式可以节税,通过改变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延伸业务流程都可以的,在有税收优惠的地方成立分公司或者个人独资公司,将公司部分的业务分包出来,在税收洼地完成纳税,因为这些地方综合税率低,以前40%左右的税率就会降低至6%左右,比你这个小聪明好多了。更多详细的操作可以给我留言或者私信我。

 


宝哥财税小课堂


看来你是个初哥。

1、公司进帐,你的意思是说钱到了公司帐上?这与发票有必然的关系吗?

2、对方不需要发票,与你不开发票有必然的关系吗?

3、什么叫合理避税?合理避税是做帐做出来的?

几个问题,风马牛不相及。

你去百货公司买东西,他们非要开票给你不可?他们不开票,是否就不用纳税?

纳税,是自觉的,主动的,税局要求的是诚信。当然,他们会核查。如果你不诚信给他们查出,是要受处罚的。以不开发票为由偷税,并不叫合理避税,这根本就不是【理】。

你连基本的概念、基本常识都不会,还学别人玩高难度的合理避税,想想也醉了。


皇家师爷


很多人认为对方不要发票,就应该采用财务的手段把税给避了,其时这是很危险的想法。

如题主所说,公司账户钱进账了,对方公户打过来的,产生了现金流,你不确认收入,请问现金流怎么处理?长期挂账,是不是有掩耳盗铃呢?

另外,如果这批货物是带着发票进来的,已经登记在库存内,货卖了,库存减少了,但是因为没开发票,没有确认收入,就不能结转成本,库存没有减少,造成账实不符,此时税局查账,你怎么解释?

通过以上两点,也不难解释,为啥税局查账,第一看库存,第二看企业的现金流。可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涉及这两类资产的变动,是很难隐匿收入的。

那么题主所说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对方确认不要发票,可以做无票收入申报纳税,对方如果事后反悔了,可以把无票收入冲销,重新开具发票,当然,也可以不管对方是否需要,直接开出发票,但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是专票,对方需要认证后做进项税额转出,第二就是专票的认证时效问题。

总之,现在这么多税收优惠政策,还是正大光明的去享受,就别在犄角旮旯想法子避税了,政策优惠,必然会带来严格监管,毕竟税收还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简净轩语


德先生以前管过多家企业,这种事情头发都想白了,也没想出来。税务是有无限追溯期的,不要自己把自己纳入永远的危险之中。

想都不要想去避税。开不开发票,做不做账和交不交税是完全没有关联的事儿。只要是公司账户收钱,当月不缴税,下月也要缴税,现在税法连着刑法,不要自己把自己害喽。

如果收的是现金,还可以想想。其他可真的别再想。

听听德先生怎么讲企业、金融、投资、理财、贷款。一个接地气的金融专家。欢迎加入我的圈子和专栏。


匀枫财技大兜底


公司财务进账了,对方不需要发票。此时货物不知道是否已经转移给对方,如果本公司失去对货物的管控,货物的损益都已经转移给对方,就必须申报缴纳税款,否则就是偷税。如果不符合以上条件,可不做收入处理不需要纳税。但是有的行业,譬如修造期超过一年的,房地产,建筑业,收到预付款就需要申报缴纳税款。


下邳主簿


总有人认为做账是可以避税的。其实做账就是通过会计的语言把一项交易记录下来,通过做账来避税,这样的记录很有可能会歪曲事实,并给企业带来风险。

公司账户进不进账,对方要不要票,只要销售的交易真实发生了,都需要交税。

走私账的时代正在慢慢地过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数据时代来了。金三系统、爬虫技术、信息共享,这些手段正在逐步被使用,很可能以后走私账,税务也能发现。

当然,进了公账,就更不能隐瞒收入了,否则就成“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啊。有收款,什么款却讲不清楚,这个肯定一查一个准了。

所以,这个问题跟对方要不要票没关系。对方不要,企业可以开票,然后放着,按照正常情况来申报,也可以不开,按照未开票收入进行税务申报。

当然,我们合理的税务筹划还是可以做,但功夫不在做账上,而是在流程或者组织结构上。

比如,我们可以先分析下这样不要票的客户有多少,再看看我们进项票的情况,进项是否能够跟销项相匹配。如果进项无法匹配,那么看看有没有办法将该部分业务独立,并申请企业的核定征收。当然,这也要看企业本身的性质。因为不知道企业的具体情况,暂不展开了。

所以,不是说通过做账来避税,也不是说通过隐瞒收入来避税,而是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看看有没有节税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