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荐一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第60天《登鹳雀楼》

人民日报推荐一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第60天《登鹳雀楼》

>> 注释 <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 译文 <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 作者 <<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赏析 <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 故事 <

王之涣从小还很讲究义气,喜欢帮助弱小,时常和豪侠子弟交往,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剑术,青史上记载的许多侠客,都是他模仿的对象。也因为太入迷了,整天和权贵子弟纵酒谈乐,不务正业。这样的生活持续一段时日,直到中年,一事无成,才悔悟先前的颓废无知,从此立志向学,专心于文章写作。他有两个文章写得很出色的哥哥,王之咸、王之贲,在他们的指导下,王之涣不久就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作起文章也不输两位兄长,令人刮目看。

王之涣担任过主管文书簿记的小官,后来因受诽谤而辞职,过著游山玩水的生活,访寻黄河南北的名胜古迹。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担任文安县尉,仍(réng)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他以职风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

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在55岁壮年的时候,在官舍中去世。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意思是:在家中以孝顺闻名,在朋友之间以义气闻名,慷慨大方有智慧,洒脱自由有才华。这可以说是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

>> 思考 <

【上期参考答案】:无。

首先,梅子老师要表扬上期回答问题的所有小朋友,小朋友们有说喜欢武则天的,因为她造福了人民,也有说不喜欢武则天,因为她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王位,并且手段残忍。武则天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专家都无法评判,我们主要目的不在于争论这个,而在于让小朋友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一个表达了自己看法的小朋友都非常棒哦!

【本期要求】:这首诗中哪两句比喻了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呢?小朋友们,把答案写在留言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