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推薦一百首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第60天《登鸛雀樓》

人民日報推薦一百首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第60天《登鸛雀樓》

>> 註釋 <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依:依傍。

(4)盡:消失。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願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窮:盡,使達到極點。

(7)千里目:眼界寬闊。

(8)更:替、換。(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 譯文 <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 作者 <<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 賞析 <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 故事 <

王之渙從小還很講究義氣,喜歡幫助弱小,時常和豪俠子弟交往,一邊飲酒一邊談論劍術,青史上記載的許多俠客,都是他模仿的對象。也因為太入迷了,整天和權貴子弟縱酒談樂,不務正業。這樣的生活持續一段時日,直到中年,一事無成,才悔悟先前的頹廢無知,從此立志向學,專心於文章寫作。他有兩個文章寫得很出色的哥哥,王之鹹、王之賁,在他們的指導下,王之渙不久就掌握了讀書的方法,作起文章也不輸兩位兄長,令人刮目看。

王之渙擔任過主管文書簿記的小官,後來因受誹謗而辭職,過著遊山玩水的生活,訪尋黃河南北的名勝古蹟。在家過了15年閒散自由的生活。後來他的親朋好友覺得他這樣一直沉於下層,不是辦法,便勸他入仕。後來擔任文安縣尉,仍(réng)然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職位。他以職風清白著稱,理民以公平著稱,頗受當地百姓稱道。

誰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在55歲壯年的時候,在官舍中去世。墓誌銘中稱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意思是:在家中以孝順聞名,在朋友之間以義氣聞名,慷慨大方有智慧,灑脫自由有才華。這可以說是對王之渙一生的完美概括。

>> 思考 <

【上期參考答案】:無。

首先,梅子老師要表揚上期回答問題的所有小朋友,小朋友們有說喜歡武則天的,因為她造福了人民,也有說不喜歡武則天,因為她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獲取王位,並且手段殘忍。武則天是好皇帝還是壞皇帝專家都無法評判,我們主要目的不在於爭論這個,而在於讓小朋友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每一個表達了自己看法的小朋友都非常棒哦!

【本期要求】:這首詩中哪兩句比喻了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呢?小朋友們,把答案寫在留言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