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乡村振兴打好“三张牌”

9月23日,在乳山寨镇正华山庄内举办了乳山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近年来,乳山寨镇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做活“山水文章”,挖掘“美丽经济”,通过打好农业、旅游、文化三张牌,全力焕发乡村新气象,构筑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念好“农字经” 以产业振兴筑牢发展基础

时下,走进乳山寨镇,田间地头一座座现代化农业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绿油油的草莓苗生机勃勃。作为“胶东草莓第一镇”,乳山寨镇经过20多年的发展,草莓种植总面积突破5000亩,总产量达到3万吨,年经济效益近2亿元,拥有数个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乳山寨生产的“乳山草莓”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认证。

草莓产业是乳山寨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乳山寨镇以茶叶、草莓、大姜、无花果、旱稻等规模种植为重点,加强土地流转,持续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效带动了镇域高效农业发展,做大了特色产业规模。同时,乳山寨镇利用专业合作社,对镇域草莓、茶叶、旱稻等特色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商标,打造了“新自然草莓”“岠嵎山茶”“岠嵎香禾”等一批区域农产品品牌,有力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乳山寨镇加大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配合实施总投资2亿元的乳山地下河工程,发展千亿斤粮产能项目,实施了赤家口河河道疏浚工程,厚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底盘”。

加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注入“新动能”。乳山寨镇转变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支持、技术帮助的方式,发展规模大户,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农民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合作化,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系。

做活“旅游+” 拉长链条启动活力引擎

民俗展览馆、酒坊、陶坊、面坊,葡萄、草莓、苹果、板栗等各式全时节采摘,特色动物园、滑草场、漂流、垂钓场等游玩项目,乳山市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1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乳山寨镇正华山庄神农文化园内欢乐畅玩。

集特色采摘、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正华农林科技示范园,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全面开发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建有特色奇珍植物观光棚、特色动物园、垂钓场、原生态山谷、滑草场、漂流河道,以及150余亩茶园、600余亩果园、23座果蔬大棚,年承载游客达10万人,已成为乳山寨镇休闲农业的亮丽名片。

乳山寨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山岭绿化、村居亮化工程,开展流域生态治理,形成层层拦蓄、一坝一景的优美景观,并通过探索“旅游+”模式,盘活青山绿水,做足全域旅游文章。

乳山寨镇摸索“旅游+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将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作为发展重点,成立村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0万元建设露营基地、乡野公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唱好“美丽乡村”的乳山样板戏。

节庆品牌搞活旅游经济。乳山寨镇目前已成功举办乳山市三届草莓、葡萄、榛子采摘节、文化庙会等活动,通过“旅游+节庆品牌”的模式,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来聚人气、纳财气,进一步搞活乡村旅游市场,推动乡村旅游升级,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深耕文化田 提升乡村振兴“精气神”

伴随着欢腾的锣鼓声,村民换上喜庆的服装,在广场扭起了大秧歌。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乳山寨镇特意挑选了到根见村、玉皇台村、赤家口村、正华山庄的4只秧歌队,为游客们献上一场酣畅淋漓的民俗盛宴,营造喜庆节日氛围。

乳山寨镇文化底蕴深厚,通过擦亮“文化”这张底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文化保障。乳山寨镇以珍视非遗历史传承、延续乡村文化脉络为主线,深入挖掘本地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性保护,从喜饼、秧歌、钩花等民俗中发现经济价值,鼓励村民重拾传统手艺,让村民在增收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为打造文化品牌,乳山寨镇在正华山庄打造了一处神农农耕展览馆,通过数百件珍贵实物、详实的图片和精彩的文字补充,生动地再现了从神农创耒至今,农耕文化的由来和发展,并建设酒坊、陶坊、面坊等,让游客们可以感受体验传统酿酒、陶艺制作、面点制作等工艺,品尝纯粮佳酿、特色美食、五谷杂粮、畜禽肉蛋等,勾起对乡情乡愁的美好回忆,体验到农业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乳山寨镇发挥各村文艺骨干的力量,在各村组织开展“母爱乳山 欢乐乡村”群众文艺汇演活动,让村民参与其中,发掘和阐发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

乳山:乡村振兴打好“三张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