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的往事

明朝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的往事

福王朱常洵,生于1586年2月,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第3个儿子,因为第2个儿子很早就夭折了,所以实际上是老二。朱常洵的母亲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由于万历皇帝迟迟不立太子,因此,群臣认定万历皇帝想抛开长子朱常洛,立老二朱常洵为太子。就为这点破事,大臣们和万历皇帝明争暗斗了15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最后,万历皇帝不得不妥协,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封老二、15岁的朱常洵封为福王,福王封地为九朝古都洛阳。

但是,福王朱常洵一直没有离开北京去洛阳就藩,根据惯例,亲王16岁左右就应该离开京城到封地就藩了。但是,万历皇帝和郑贵妃一直阻挠大臣对于福王就藩的要求,一拖再拖,拖到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福王28岁了,才去了洛阳封地。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唯恐亏待了心爱的儿子,尽量收罗各种金银珠宝让宝贝儿子带到洛阳去,并赏赐大量良田。

明朝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的往事

朱常洵到洛阳就藩后,和北京城里的父母书信往来不断。万历皇帝此时虽然怠政,不愿意和大臣来往,但是对心爱儿子的书信,每每十分重视,又引起了大臣的嫉妒。

我看明史资料发现,朱常洵并非传说的那样糟糕,朱常洵是个智商和情商很高的人。

福王朱常洵一出生就受到父母的万般疼爱,但是,由于大臣担心万历皇帝会废长立幼、立老二朱常洵为太子。所以朱常洵出生不久就受到群臣的极度反感。在立太子一事上,朱常洵一开始就是无辜的,因为自己一出生就遇到这破事;封为福王后不去就藩,责任也不在福王,只要万历皇帝下令福王去洛阳就藩,福王就必须去,久拖不去洛阳就藩,还是要怪万历皇帝和郑贵妃,舍不得儿子离开身边。

很多人说福王朱常洵富可敌国?福王朱常洵的确是比一般亲王得到的赏赐多一点。但是经过万历皇帝多年来的各种折腾,此时的大明朝基本上是民穷财尽,没有多少钱给福王了。土地早已被大量兼并,赏赐给福王的四万亩田地事实上大部分未到位,盐引等也多是说说而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富有,毕竟朱常洵还有3个弟弟(桂王、瑞王、惠王)同时被封为亲王,他们就藩都需要钱,过分厚此薄彼是不可能的。

明朝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的往事

朱常洵到洛阳就藩后,应该算是比较老实的,并未在洛阳干什么大坏事。《明史》说他声色犬马、贪杯,但这两个行为在明代后期藩王里面应该是好习惯。明末藩王,没有自由,不管军政事务,吃吃喝喝、多娶几个小妾,正常。

朱元璋的第25子伊王当年你就封在洛阳,这个伊王不是什么好人,无恶不作,子孙也是有样学样,伊藩后来被嘉靖皇帝废除。

就藩洛阳后,福王朱常洵不干涉国事,还多次拒绝皇帝的赏赐,这些《明实录》有明确记载。万历皇帝去世后,福王朱常洵的哥哥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后来侄子朱由校当皇帝的天启年间,福王朱常洵还捐助了一些银子给朝廷作为辽东军费,略尽绵薄之力。

在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的时候,福王朱常洵毁家纾难,出重金招募敢死队抵抗李自成大军,但根本无力挽狂澜于既倒。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洛阳城被李自成大军攻破,再一次证明明末的藩王势小力微。

城破后,福王朱常洵去哪里了?清廷记载:“福王及世子由崧缒城去,王以体肥,不能远走,贼得而杀之,称其肉重三百六十余斤,脔分股割,与鹿肉同烹,群贼胪食。”这就是后世广为传播的“福鹿宴”的资料来源。

明朝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的往事

实际上,这是清朝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污蔑。洛阳城破后,朱常洵趁乱逃出洛阳,躲藏在郊外的迎恩寺,李自成的部队抓获福王后,福王朱常洵并未投降,在临死的时候表现了气节,最后被李自成处死。末代秦王则投降了李自成。

崇祯皇帝接到二叔朱常洵被李自成杀死的消息后,痛苦流泪地说道:朕竟不能保一叔!赐福王朱常洵谥为福恭王,并下令河南官府妥善安葬福王,崇祯皇帝处理这事,显示了浓浓的亲情。

笔者从史料上从未发现福王朱常洵作恶多端的实例,也未发现天启皇帝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期间对福王朱常洵有任何不满,反而是两位皇帝对福王礼貌有加,不时挂念或赏赐。

福王朱常洵是被明朝大臣和满清联合抹黑的最严重的明代藩王之一。为什么被这样严重抹黑?就是因为“国本之争”和迟迟没有被安排去封地就藩这两个问题造成的。但这两件事的责任都不在福王朱常洵,责任在于福王的母亲郑贵妃和万历皇帝,主要责任在郑贵妃,真是慈母败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