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是個僞命題

社區團購是個偽命題

這幾天有個做微商的朋友準備轉型,以前做的是社群零售,在微信群裡賣貨,由於微信群的人員構成比較複雜,群成員的活躍度比較低,又缺乏新的粉絲渠道,因此銷量一直徘徊不前。

轉型的選擇是想做同城的社區團購,在他的朋友圈中,經常看到其他人在一些社區群裡買東西買的火熱,便認為這是一個好的商機,但他把這件事情講給我聽之後,我給他潑了涼水。

對於社區人員集中,大家信任度高,跟風效應明顯的優勢,在long long ago 就早已經有人盯上了,當年的微商還沒有起步呢,但是比較時髦的名字叫做O2O。很多企業看重社區的商機,想做3公里商業圈,曾經以各種的形式切入到社區零售和服務當中去,但是當年的O2O經過大浪淘沙,最終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鎩羽而歸。因為大多數的創業者只是看到了商機,而沒有看到其中的坑。社區正因為擺在那裡,誰都可以看見,因此這個商機你看得見,大家都看得見,勢必競爭異常激烈。再加上在社區中影響大家購買行為的影響人是比較多的,無論是社區實體店,物業,業主群的意見領袖等,都會對社區的購買行為有所影響。同時,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很多平臺銷售逐漸滲透進入社區,還不算一些個人的團購行為。因此,看似極具誘惑的社區團購蛋糕,很多時候只是看上去很美的一個泡泡而已。

我的這個朋友想的很簡單,他給我算了一筆賬,我在每個小區建立一個微信群,每個群裡吸引300-500人進來,如果在深圳建立起100個這樣的群,就可以前端去整合產品供貨端的供應鏈。我給他潑冷水的理由有以下幾個:

1、看似很簡單的建群,但是要做到每個小區這麼精準,前期是需要資金推動的,不要小看這100個群,前期的投入至少50-100萬元,而我這位朋友根本就沒有做好這個投入的打算。

2、即使有了群和能賣出去貨完全是兩碼事,現在大家手上這樣的購物群多如牛毛,最近身邊的朋友很多都在幹一件事,那就是刪群,把一些沒有必要的群都刪掉,畢竟群多了垃圾信息比較多,不僅佔用手機內存,還耽誤時間。

3、如果自己的產品沒有差異化,或者價格競爭力,那在群裡賣貨這件事,也只能是美好的傳說了。現在隨著這些平臺逐漸介入,這些大佬們不差錢,經常做一些價格補貼的促銷活動,生鮮水果1元購已經是常態了,再加上拼多多這樣的價格屠夫,一般的中小創業者很難在價格上具有很明顯的優勢。

4、社區團購或者零售,說到底做的是人的生意,微信的核心也是人,這些人加到群裡才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後期的運營,維護和管理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而這一切都需要推動,如果沒有持續的資金跟進,基本上都是虎頭蛇尾。

不知道我的這位朋友最後時候有聽我的話,但有這樣想法的創業者不在少數,很多時候,都把創業顯得過於簡單,把困難顯得太少,都沉浸在自我成功模式中,這樣的創業,失敗的概率相當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